外科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作者:伊文 來源:中山一院 日期:2016-01-09
導讀

昨天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憑借“改良式腹部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技術”,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昨天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憑借“改良式腹部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技術”,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從左往右依次為: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朱曉峰教授,副院長、器官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院長、黨委書記肖海鵬教授,器官移植科王東平教授在大會現場合影

醫學王國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器官移植是人們對生命極限的挑戰,多器官移植(“器官簇”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更是醫學王國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傳統的多器官移植存在著手術創傷大、術後並發症和嚴重感染發生率高、病人生存率低等風險,國際醫學界一直在探索對其進行改良。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攻克多器官移植技術難關,收獲多項創新成果,使我國多器官移植以及器官聯合移植技術從無到有,從嚐試到成熟,為多髒器終末期病變的患者重獲新生提供了機會。

迄今,國內僅有中山一院等兩家醫院有能力開展多器官移植。中山一院已實施29例多器官移植,占國內多器官移植手術量的九成。其中,改良式多器官移植25例,實施例數居全球首位,患者圍手術期生存率為100%,術後一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別為94.7%和76%。據了解,國際器官移植頭號大國美國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69%和48%。

▲從左往右依次為: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朱曉峰教授,副院長、器官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院長、黨委書記肖海鵬教授,器官移植科王東平教授在人民大會堂門口合影

首創“低強度”免疫抑製治療降低病人術後死亡率

移植了別人的器官,機體會本能地排斥“外來者”。中山一院副院長、器官移植科首席專家何曉順教授介紹,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病人最終沒有闖過術後排斥反應難關的例子相當常見。

為了抑製術後的排斥反應,傳統的多器官移植會對病人采用高強度的免疫抑製治療,然而,人體的免疫大軍一旦解甲歸田,又讓病人陷入因嚴重感染而喪命的風險之中。

中山一院首創“低強度免疫抑製治療方案”,既讓機體溫和接受移植的器官,又有效降低了術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獲得美國器官移植協會《肝髒移植臨床指南》的推薦。

中山一院首創“不阻斷腹主動脈”的動脈重建方式,減少了傳統手術對移植病人多器官的功能損害。移植病人手術後由於消化道有多個吻合口,容易發生腸瘺,引發感染。中山一院團隊用一個吻合口來進行消化道重建,減少吻合口數目,降低了手術後的感染風險。

傳統的肝髒移植方式,會令病人難逃膽道並發症。中山一院創造性地建立“膽道並發症防治體係”,對供體的膽道進行雙重灌洗,將肝髒移植入“新家”後,令斷流的靜脈和動脈同時複流,這些新技術避免了術後膽道並發症的發生,減少了對病人的損傷。

改良式多器官移植技術減小了手術規模,降低了手術對病人身體的打擊,同時也讓移植手術的難度降低,有助於技術的推廣,讓更多病人受益。這一技術體係已經被《中國肝移植手冊》列為器官移植技術規範。

▲項目負責人何曉順教授在大會現場留影

糖尿病患者可移植胰腺“續命”

我國是肝病大國,腎病大國,近年來又成為糖尿病大國。許多糖尿病患者在病情進展到一定階段後,將出現腎功能衰竭。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朱曉峰教授介紹,需要進行肝移植和腎移植的病人如果患有糖尿病,移植即使成功,幾年後也會因糖尿病而導致新器官“報廢”。

中山一院創造性地通過聯合移植胰腺和腎髒,一舉解決終末期腎病合並糖尿病病人的雙重隱患。該院還為同時患有肝硬化、糖尿病和腎病的病人,成功完成“肝移植後的胰腎聯合移植”,為世界首例。

威水史:曾完成我國第一例成功的大器官移植手術

中山一院是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的發源地之一,早在1972年即在我國器官移植名家梅驊教授的主持下完成亞洲第一例活體腎移植,這也是我國第一例成功的大器官移植手術。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教授於1993年在該院成功實施我國首例體外靜脈轉流下的肝移植,從而引發我國肝移植“第二次浪潮”。

近年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團隊的手術技巧不斷提高,一個肝髒給兩個人用,用兩肝做“拚圖”救活三個人,給3個月大的嬰兒移植一段活體肝,給超過70歲的老人移植肝,給病人一次性移植4個器官,甚至是心髒、心肺聯合移植都獲得了成功。

目前,中山一院開展的移植項目涵蓋了檔期器官移植的所有技術,肝移植、腎移植、心髒移植、小腸移植……這些高難度手術,在該院已被列為常規手術,年輕副教授也能上台主刀完成。而多器官移植,以及肝腎、胰腎、心肺聯合移植等是該院的特色技術。

鏈接

自2000年以來,中山一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分別是:

2000年,神經科梁秀齡主持的“Wilson's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陳規劃等完成的“原位肝髒移植的係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餘學清主持的“腎小球疾病免疫發病機製及治療幹預係列研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來源:整理自廣州日報

記者:任珊珊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