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童女士,半年多前感覺腹部脹大明顯,日漸發展,腹大如鼓,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中山醫院普外科、心外科、婦產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十個科室國內一流專家們的通力協作下,得以順利切除。
一個月前,她在鬼門關前數度徘徊,多方求醫無門,瀕臨絕望;一個月後,她安然走出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大門,重新綻放生命的色彩。年僅38歲的童女士回憶起此前艱難的求醫路,至今唏噓感歎,慶幸自己在這裏找到了“救星”。患者縱貫胸部、腹部直至盆腔,累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重達21斤的腹腔巨大軟組織腫瘤,在中山醫院普外科、心外科、婦產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十個科室國內一流專家們的通力協作下,得以順利切除。無人敢於觸及的醫學禁區終於成功“突圍”!
腫瘤累及髒器眾多 病情棘手罕見
年僅38歲的童女士,半年多前感覺腹部脹大明顯,日漸發展,腹大如鼓,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她於4個月前求診於本市一家著名三級醫院,該院以婦科疾病為其實施手術,因腫瘤巨大且和周圍組織器官關係密切、術中出血量多達2000ml,無奈之下,隻能關閉腹腔,放棄腫瘤切除。病理診斷為子宮靜脈內平滑肌瘤病。
據悉,該腫瘤是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生長緩慢,但腫瘤可在血管腔內生長,沿血管攀爬,甚至可達心髒,最終造成患者死亡,確診不易,治療更加困難。目前國外文獻報道累及心髒病例僅200餘例,國內鮮有報道,且同時伴有腹腔內巨大腫瘤病例尤為罕見。
童女士帶著遺憾離開了那家醫院,在上海多家大型醫院輾轉求醫數月,因病情極其複雜均被婉言拒絕。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她慕名找到了中山醫院腹部軟組織腫瘤外科專家、分部普外科主任陸維祺教授。陸教授請放射診斷科蔣亞平副教授全麵分析影像學資料後發現腫瘤確實巨大,幾乎占據了整個腹盆腔,與腸管、腎髒、輸尿管、膀胱等多個髒器關係密切,推移壓迫人體內最粗大的血管——下腔靜脈及腹主動脈。更令人震驚的是,患者右側髂靜脈內長滿了腫瘤,並且腫瘤沿髂靜脈、下腔靜脈一直延伸至右心房,跨過三尖瓣直入右心室。倘若腫瘤脫落,隨時都有造成患者猝死的危險。該患者腫瘤之大,受累髒器之多之廣,病情之複雜,令這位後腹膜腫瘤外科專家也倍感棘手。
多科專家共同把脈 不拋棄不放棄
麵對這個罕見的複雜病例,陸維祺教授迅速會同腹部軟組織協作組專家們進行了多科聯合大會診。幾個關鍵問題擺在了眾多專家的麵前:一、能否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雖然是解除患者疾病唯一選擇,但是難度大、風險高,患者極有可能因為術中大出血、腫瘤脫落等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患者下不了手術台,手術組醫生將承擔極大風險。手術需要普外科、心外科、婦產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影像科、麻醉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多部門密切協作,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哪怕出一丁點問題,直接後果便是患者的死亡。倘若代表中國先進醫療理念及高超醫療技術水平的中山醫院決定放棄手術治療,那麼,患者的花樣年華將麵臨“枯萎凋謝”。二、手術如何做?是先取出患者血管、心髒內的那顆“定時炸彈”?還是先切除腹腔內巨大的腫瘤?一部分專家認為應胸腹聯合術式一次完成,但是麻醉技術要求高,創傷大,手術時間長,增加了重要髒器缺血性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危險。另一部分專家認為應分兩次手術,優點是避免了體外循環肝素化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的風險;可減少腫瘤播散和肺栓塞發生的風險。但明顯增加了患者的手術痛苦和其它很多不確定的風險。
專家們廣泛查閱國內外該病的最新文獻及資料,反複商討斟酌後,一致認為:“一切為了病人”,哪怕手術還有一絲希望,中山醫院腹部軟組織腫瘤協作組的專家們也要從病人的利益出發,承擔起手術風險,盡百分百的努力為患者解除痛苦。手術方式采取胸腹聯合一期手術,先開胸取栓,然後開腹切瘤。
在將患者病情及手術方案向醫院領導及相關部門彙報後,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普外科主任秦新裕教授高度重視,術前再次召集各相關科室的專家們商討患者病情,核實術前準備工作,協調各科室部門間的銜接,力爭手術萬無一失。
手術用血是確保成功的重要保障,為此輸血科戎瑞明主任多次與上海血液中心聯係,協調調撥了1萬毫升的手術備血。另外,為減少術中腫瘤出血,專家組提出術前由介入科專家進行腫瘤血管栓塞治療。為了優化治療流程,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介入手術安排在手術前一天晚上十點進行。在放射介入科主任王建華教授大力支持下,經驗豐富的程潔敏副教授親自對腫瘤供血血管進行了栓塞治療,介入治療一直持續到淩晨1點才順利結束,此時專家組醫生們緊張而疲憊的麵容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驚心動魄10小時 腫瘤完整切除(
7月20日,童女士進入手術室之前,陸維祺教授早早地來到病房,寬慰她,並和她拍了張合影,意味深長地說:我相信這不是我們最後的合影!
8:30, 參與此次手術的專家們,齊聚中山醫院78號手術間。
9:00,麻醉科主任薛張綱教授、莊小鳳副教授帶領麻醉小組到了手術台前。“開始麻醉!”“靜脈置管!”“誘導”“插管成功!”“麻醉成功,生命體征平穩,可以開始手術!”莊醫師看著監護儀屏幕上代表各種生命體征指標的波紋及各種不停變化的數字自信地說。
9:45,隨著手術鋸的輕響,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夏利民副教授嫻熟地劈開胸骨,打開心包,搏動有力的心髒暴露出來了。10:15,鮮紅的血液沿導管流入體外轉機,深低溫體外循環建立。10:45,王春生教授將長約50厘米的腫瘤順利從跳動的心髒中完整取出。11:30,體外循環結束,心髒手術順利完成,心外科手術組撤離手術台,麻醉師迅速用藥物將患者體內不凝固狀態的血液恢複至凝血功能良好狀態,以減少腹部手術廣泛滲血。與此同時,普外科陸維祺教授、朱雋副教授、張勇副教授,泌尿外科張立副教授、許明副教授,婦產科屠蕊沁副教授、馬莉主治醫師站到了手術台前。無影燈下,是患者如十月懷胎般高高隆起的腹部,陸教授簡短地吩咐:“準備好,鑷子、電刀……”腹腔手術開始了。當電刀剛剛切開腹膜,部分腫瘤立即從切口擠了出來。
整個手術室的氣氛一下子顯得沉悶而嚴肅。腹腔探查發現腫瘤如一個“醜陋無比的妖怪”占據了整個腹腔,表麵布滿了蚯蚓般怒張血管,稍一觸碰腫瘤即血如泉湧。腸道廣泛粘連,腎髒、胰腺、膀胱被擠壓遠離正常生理位置,右側輸尿管下段被腫瘤緊緊包裹。大家的心情頓時緊張起來,手術中不確定因素太多,困難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對手術組提出了更大挑戰。陸維祺教授及所有手術組成員沒有一絲猶豫,沒有一絲退縮,冷靜思考、沉著應對。長長的超聲刀伸了過去,一絲,一縷,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大膽細致地沿著周圍髒器、大血管與腫瘤間一點一點剝離腫塊,慢慢地挑開腫瘤周圍結構的粘連……縫合、紮線、打結,步步有序。彩色監控屏幕上,藍、紅、黃幾種顏色的波紋一直平穩,一切正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切是那麼有條不紊,希望越來越大,讓大家都感覺到了全體手術組專家們那胸有成竹、庖丁解牛般的氣勢。突然,響起了一位教授按捺不住的喜悅聲音:“此瘤子快要下來了。”說話間,腫瘤與周圍組織間隻剩下最後一絲相連了。陸維祺教授宣布:“最後一刀!” 15:30,隨著手起刀落,重達10.6公斤,大小約40厘米×38厘米×25厘米的腫瘤被完整切除。手術室一片歡呼,但手術組專家沒有絲毫懈怠,腫瘤雖然切除了,但複雜的組織和器官修複手術才剛剛開始。16:10,泌尿外科專家組將右側輸尿管種植完成。16:40,婦產科專家組盆腔血管清掃完成。最後,介入超聲科季正標副教授和血管外科副主任郭大喬教授利用術中血管彩超確認受累血管內無腫瘤存留。17:50,手術全部結束。此時,全程密切關注手術進展的秦新裕教授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下來,他向手術組全體成員表示祝賀。18:30,病人完全蘇醒返回ICU病房,各項生命指征正常。
曆經驚心動魄10小時,由中山醫院十個科室頂級專家參與的這場高難度的手術“接力賽”,終於圓滿成功,患者童女士得救了!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讚歎中山奇跡
術後童女士恢複順利,一周左右便在家人的攙扶下下床活動了,術後三周即康複出院。出院前,童女士和家人給中山醫院的專家們寫來了滿滿3頁的感謝信,信中,她說:“當我的家人看到切除下來的重達21斤的巨大腫瘤標本時,他們激動得哭了:既為我擺脫了如此累贅、終得解除病痛而欣慰,又為醫生們精湛、高超的醫療技術而欽佩,更為現代醫學發展所創造的奇跡而驚歎!中山醫院再一次創造了醫學奇跡!”
此次手術在秦新裕教授的統籌協調下,由20餘位國內一流的各科專家直接參與,充分發揮了中山醫院普外科、心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血庫等多學科治療協作組的團隊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山醫院強大領先的綜合實力,充分體現了“嚴謹、求實、團結、奉獻”的中山醫院院訓精神。這一罕見巨大腫瘤切除術的成功施行,標誌著中山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及腹部軟組織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在疑難重症病例救治方麵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