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外科醫師培養:開放→腔鏡VS腔鏡→開放

作者:李妍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9-19
導讀

2011年9月7-11日,中國外科周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大會包括了胰腺、內分泌、結直腸肛門、膽道、肝髒、疝與腹壁、腹腔鏡內鏡、脾與門靜脈高壓、移植、實驗外科、營養、外科感染與危重症等多方麵內容。其中,膽道外科和腔鏡內鏡外科的三場辯論,以新穎的形式和貼近臨床實踐的內容吸引了眾多醫師的關注。

關鍵字: 外科 | 腔鏡 |

  2011年9月7-11日,中國外科周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大會包括了胰腺、內分泌、結直腸肛門、膽道、肝髒、疝與腹壁、腹腔鏡內鏡、脾與門靜脈高壓、移植、實驗外科、營養、外科感染與危重症等多方麵內容。其中,膽道外科和腔鏡內鏡外科的三場辯論,以新穎的形式和貼近臨床實踐的內容吸引了眾多醫師的關注。

正方觀點

  開放手術:傳統外科技術的基石

  辯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 徐大華

  “傳統外科技術的基礎是開放手術,腔鏡亦是從開放手術逐漸發展而來的。開放手術在提供清晰的解剖結構的同時,可讓醫師直接接觸手術部位,使臨床判斷更加準確。在腔鏡手術時,醫師僅有視覺和器械間接的觸覺;而在不同組織不同的硬度、韌度情況下,結紮力度僅靠視覺進行補償是不充分的。因此,在沒有開放手術積累的器官感覺基礎上,外科醫師直接使用腔鏡進行手術的風險更高,難度也更大。”

  ——徐大華

反方觀點

  腔鏡手術或縮短年輕醫師學習曲線

  辯手: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 仇明

  “腔鏡手術為年輕外科醫生創造了更加快捷地掌握手術的機會。腔鏡手術不僅提供實時學習的過程,而且使實習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解剖結構,了解主刀醫生的操作思路和流程,而在開放手術中助手無法獲取上述信息。因此,中國外科醫生規範化培養的最好方式是從腔鏡開始,醫師可以更快、更好、更安全地進行手術。”

  ——仇明

正方觀點

  腔鏡手術或致外科醫師基本功欠缺

  傳統外科技術的基礎是開放手術,腔鏡手術是從開放手術逐漸發展而來的技術。外科的發展亦始於開放手術。很多外科醫生都熟知既往的“大醫生,大切口”觀念,而腔鏡技術特點為,手術視野大,但切口小。

  1983年,英國泌尿外科醫師威克姆(Wickham)提出微創外科概念,但直至1987年,該觀念才逐漸被重視和接受,目前腔鏡技術逐漸被普及,這正說明微創技術具有特殊性。

  在腔鏡技術快速推廣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醫師培訓十分重要。在很多手術中,腔鏡手術方法和對器械的依賴性均與開放手術不同。有學者提出,腔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外科基本功(縫合、打結、止血)的重要性大大降低;電外科和超聲外科設備的使用,使切開、結紮、止血一次完成,手術時的體會與開放手術亦大不相同。

  腔鏡手術:須由經驗較豐富的外科醫師實施

  盡管腔鏡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存在多種差異,但外科基本知識教育是所有醫學生必須經曆的。如果一個剛畢業的醫生,在尚未具備基礎紮實的外科知識之前,即接受腔鏡技術,則可能影響其接受的效果與程度。有研究顯示,導致腹腔鏡手術並發症的原因包括醫師的技術水平。如何有效提高腹腔鏡手術操作技能和臨床適應能力,降低複雜腹腔鏡手術的風險,已引起外科界的關注。

  外科教育應按階段進行,在具有處理臨床問題的一定經驗後,才能夠接受腔鏡技術。外科基本技能訓練是通用的基本功,開放手術是基礎,腔鏡技術是升華,在進行腔鏡手術時,如果沒有開放手術基礎作為後盾,可能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補救,這對醫生和患者均不利。

  腔鏡技術具有其自身特點和難點,因此,國外建立了很多專門的培訓中心,而國內也在逐步開展並完善腔鏡的培訓。2011年衛生部《普通外科腹腔鏡內鏡診療管理規範(草案)》規定,外科醫生在取得職業醫師資格後,須有5年以上普通外科診療工作經驗及主治醫師以上職稱,方可從事腔鏡手術。[7110501]

反方觀點

  腔鏡手術已成為實習生常見的手術方式

  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均遵循人體解剖學原理,在手術時找到正確解剖標識和解剖層麵,切除病灶器官或進行功能重建。

  然而,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又有所不同,即入路不同,視野顯露不同。腔鏡手術是視覺外科,而開放手術是觸覺+視覺,有時更依賴觸覺。20餘年微創技術的發展,給傳統開放手術帶來了很大影響,期間開放手術數量越來越少,且在手術過程中器械幹預增加,使手術更簡便,手術時間縮短,圍術期感染風險下降。

  2010年,《外科學年鑒》發表的美國20年來外科醫生手術經曆的文章顯示,腔鏡手術數量呈上升趨勢,因此外科醫師的學習環境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文中提到,實習醫生常見的十種手術,膽囊手術列首位,闌尾手術列第5位,且多數為腹腔鏡手術。這提示外科醫生在臨床最常見的是腔鏡手術。

  腔鏡手術:提供清晰手術視野和步驟

  腔鏡手術為年輕外科醫生提供快捷掌握手術的機會。腔鏡手術提供了實時學習過程,實習醫生可清楚地看到解剖結構,了解主刀醫生操作思路和流程。

  掌握腔鏡技能,使年輕醫生可更安全地過渡到同類開放手術。理由如下:① 在腔鏡學習過程中掌握外科手術原則;② 通過可視化操作掌握相關解剖結構和標識;③在視覺掌握基礎上,加上觸覺,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④ 經過微創培訓的醫生在術中操作精細且謹慎,減少術野出血和組織損傷;⑤各種器械的普及,使腔鏡和開放技術差距縮小,便於醫師從腔鏡過渡到開放手術;⑥腔鏡手術流程、步驟對開放手術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專家觀點對對碰

  主持人譚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香港所有的膽囊手術均由年輕醫師完成,幾乎所有的膽囊手術都是腔鏡下進行。這些年輕醫生幾乎不會開腹膽囊手術,但腔鏡手術都做得不錯,當然,如果其在術中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則找上級醫師解決。因此,我支持仇明教授觀點。

  仇明:舉例來說,目前醫學生(7年製)在畢業兩年後可以獨立進行甲狀腺腺葉切除手術。其原因為每天都觀摩甲狀腺腺葉切除手術,對喉返神經、甲狀旁腺解剖結構十分了解,在手術中隻要能夠將二者暴露清楚,就可以獨立進行手術;而接受開放手術培養的醫生,平時在手術中很難看到喉返神經。

  徐大華:目前,收拾腔鏡手術殘局的方法,往往是用開放手術,如果現在的外科醫生都是從腔鏡開始培養的,那將來誰來收拾殘局?腔鏡技術已發展20餘年了,但至今尚無一種手術可以完全將名稱改為腔鏡手術,說明開放手術範圍比腔鏡手術更寬。

  仇明:腔鏡和開放事實上是殊途同歸,都在共同的外科原則下做事。對於出血,腔鏡手術是預防為主,而開放手術不怕出血,腔鏡理念下培養出的醫生更加規範,現在是微創時代,醫生甚至可在網絡上學習手術。

  徐大華:真正完善的培訓,是各種技術不分先後,都應該學習。

  與會學者:腔鏡使手的功能延長了,但也使手的觸覺功能喪失或弱化了,這是腔鏡學習的局限性。18世紀一位著名的解剖學家說過,外科醫生的手是重要的工具,除了完成切開、止血、結紮、縫合外,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作為眼的補充。因此,外科醫生的培養必須從開放到腔鏡。(李妍整理 )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