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腎移植器官質量及移植風險因素評估 ——專家框架共識探討
近年來,隨著心髒死亡後器官捐獻(DCD)工作在我國逐漸開展,臨床醫生與研究者認識到器官移植供體器官質量及移植風險評估對於開展DCD器官移植工作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部分器官移植中心在這一方麵積累了一些經驗。為了更好地指導全國DCD器官移植工作的開展,在目前器官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提高移植成功率,建立一個適合於我國的科學、合理、實用的移植器官質量及移植風險因素評估標準非常有必要。目前,製定公認的統一標準雖尚有困難,但我們可對評估標準的框架進行初步探討,為今後製定標準打下基礎。本文將從供體、供腎及受體3個方麵的評估進行論述。
DCD供體評估標準
與DCD供體相關的多種因素如年齡、疾病史等均是影響DCD腎移植術後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詳細記錄供體各類信息,並對其進行準確評估是移植成功的前提。如表1所示(應包括但不限於其中內容)的供體病史信息應重點采集,並總結各因素與腎移植成功與否的相關性。
雖然目前該表中各項因素對腎移植患者腎功能的影響及程度仍有待臨床實踐進一步明確,但收集供體的這些信息必定有利於我們對供腎質量的評估、製定更個體化的供體維護方案,從而更好地應用腎源、改善患者預後。
因此,目前我們應呼籲各器官移植中心在進行器官移植前,采用標準的表格錄入供者的詳細資料,為以後更好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DCD供腎質量評估
由於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剛剛開展,尚缺乏完備的器官捐獻體係和DCD供體維護經驗。因此建立DCD供腎評估標準是當務之急,其一方麵可減少移植腎功能延遲恢複(DGF)或無功能(PNF)的發生;另一方麵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腎源。
對供腎質量的評估需關注的重要方麵如表2所示(應包括但不限於表中內容)。
其中,對於病理活檢及Lifeport腎轉運器的應用,需指出的是,並非所有供腎均需病理活檢,需要活檢的供腎選擇、活檢時采用的方法(刀片取材或穿刺取材等)、病理組織的保存方法、病理切片的要求(如每張切片要求的腎小球的數量)、檢測結果的判斷評分,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反複摸索。對於Lifeport腎轉運器的應用,哪些供腎需要應用?評價標準有哪些?這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受體評估與選擇
隨著腎移植的外科技術的進步和免疫抑製劑的應用,腎移植適應證越來越寬。對可能腎移植的受者進行評估時,首先需明確其是否存在腎移植禁忌證,無禁忌證者都是可能的受體。此外,還需進一步對受體本身存在的危險因素、腎髒原發疾病及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具體見表3。
目前,鑒於DCD供腎質量參差不齊,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腎髒累計存活時間,受體選擇的基本原則為:年輕供體腎髒移植給年輕受體;老年供體或擴大標準供體腎髒選擇老年受體;腎小球濾過率輕度下降(GFR為60~80 ml/min)腎髒選擇低體重(BMI≤20 kg/m2)女性受體或老年受體;乙型肝炎表麵抗原(HBsAg)陽性或乙型肝炎DNA陽性的供腎選擇HBsAg陽性受體。
丙型肝炎抗體陽性供腎選擇丙型肝炎抗體陽性受體;邊緣供腎行雙腎移植時[供體GFR為30~60 ml/min或灌注阻力指數為0.4~0.5 mmHg/(ml·min)或腎小球硬化比例為15%~50%或供腎病理Remuzzi評分4~6分]應選擇40歲以上受體。
由於目前我國DCD器官移植工作才剛開始起步,尚缺乏成熟、完善的器官捐獻體係,對於供體維護、供腎質量評估等尚缺乏實踐經驗,因此,目前製定專家共識的總體原則為先製定框架性的腎移植器官質量及移植風險因素評估標準,這樣便於在框架下製定評估和維護的具體標準。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