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發展與學術交流並駕前行---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

作者:徐瑞華 期刊:2015年-11月(59期)

徐瑞華教授

會議亮點介紹

今年的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是我們舉行的第 4 屆腫瘤學大會, 曆屆大會都邀請到了國內外腫瘤學領域的精英進行演講和報道, 與會者反饋獲益良多。今年我們希望進一步辦好這個會, 使之成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乃至國內腫瘤學對外學術交流最具代表性的平台與窗口, 成為中心的一個閃亮學術品牌。

今年的大會概括起來說, 主要具有以下五個方麵的亮點:

第一, 大會邀約專家陣容強大, 出席此次大會及分會演講與主持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共有 200 餘人, 代表著當今腫瘤學最前沿的專家, 相信他(她)們的分享與點評會讓與會者不虛此行。

第二, 在大會議程的安排上注重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結合, 注重轉化研究方麵的內容, 希望來自不同領域頂尖專家麵對麵的交流與碰撞, 能激發更多科研的靈感與火花。

第三, 在會議專場的安排上, 運用單病種多學科團隊模式來辦會, 為來自不同地域的同病種多學科專家創造深入交流探討的機會, 同時推廣單病種多學科規範化診療, 使之運用於更多的患者。

第四, 精準醫學為腫瘤學的發展帶來了前景與希望, 大會緊緊抓住腫瘤學發展的方向安排會議報告內容, 共安排了兩個精準醫學專場, 同時將精準醫學的報告融入到幾乎每一個相關病種專場中。

第五, 大會安排 SCI 文章寫作專場,邀請了國外著名雜誌的主編來分享《自然》(Nature)係列雜誌的寫作經驗與技巧, 旨在幫助中國優秀的科研成果推向國際舞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未來的科研與臨床發展規劃

與中山大學的 “十三五” 規劃相應,我中心在未來的科學研究領域方麵主要以 “依托大平台、 承擔大項目、 凝聚大團隊” 為抓手, 圍繞著 “十三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精準醫學領域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從精準醫學領域探索腫瘤發病機製、發病規律以及潛在的治療靶點, 努力實現對特定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 提高疾病診斷與預防的效益。為了實現精準醫學的最終目標,中心打造了 “三大平台項目”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以及腫瘤精準醫學中心, 依托於三大平台的建立參與了 “十三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精準醫學的製定與實施。

科研方麵我們還有一個優勢——臨床研究, 早在 1983 年就被原國家衛生部確定為首批部屬 “臨床藥理基地”; 2001年 1 月成為國內首家 “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 標誌著中心在臨床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如今, 中心不僅注重於國家原始創新藥物的開發, 還廣泛地參與到國家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中去, 為國際領域內的新藥研發貢獻力量。另外, 期待通過我中心的臨床研究, 推動中心乃至國內、 國際的診療技術的發展及創新, 推出被國際認可的標準化治療方案, 製定新的腫瘤診療標準。

在臨床工作方麵, 需要進一步開展臨床多學科診療模式, 不斷完善腫瘤單病種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為下級醫院提供治療的指導與決策意見, 讓多學科診療的建議能夠在下級醫院有效實施, 讓更多的患者得到規範化治療。我們是國內最早實施單病種首席專家負責製、 著手建立單病種診療指南的腫瘤專科醫院, 並率先開設各大腫瘤病種的首席專家多學科聯合門診, 共同討論疑難病例的診斷及多學科綜合治療方案。醫學科學的探索永無止盡, 我們會在此方麵繼續努力, 並借助我院的 “五省十四家”對口幫扶模式推廣到周邊省份的醫院, 讓更多的患者受惠。

在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 當地時間 2015 年 10 月 21 日下午, 在倫敦市長官邸(Mansion House)舉行了 “生命科學和醫療衛生行業論壇”, 12 項逾 20 億英鎊中英醫療衛生領域的重要合作協議進行了簽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錢朝南教授出席了此次論壇, 並代表我中心與英國華威大學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合作協議, 為雙方在癌症治療和科研、 護理人員培訓及病理數字化建設等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奠定了基礎。

要實現科研與臨床的發展目標, 根本在於人才。我們也借由建造大平台、 承擔大項目的同時凝聚及凝練中心現有人才團隊, 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係, 創新實施高層次特殊人才支持計劃, 給予傑出人才、 領軍人才及臨床醫學科學家以政策及資金支持, 幫助他們組建團隊, 開展前沿科研攻關。實施臨床醫學科學家培養計劃、 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 為臨床醫生從事科研創造支撐條件, 為臨床醫學發展培養複合型人 才 , 為 優 秀 的 青 年 人 才 成 長 創 造 條 件 與 氛圍。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出一支在國內領先、 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人才梯隊, 最終實現發展成為具有國際辦院理念與世界一流水平、 以臨床研究為驅動的臨床診療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