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SABCS 2015】袁芃教授:有關內科治療研究的一點體會

作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袁芃教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日期:2015-12-16
導讀

大會的前3個口頭報告分別為腫瘤免疫和基質微環境與三陰乳腺癌的關係(S1-01)、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與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預後相關性(S1-02)和三陰性乳腺癌基質內TIL與蒽環類化療的相關性(S1-03)。這3項研究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不同腫瘤亞型中腫瘤免疫效應細胞與預後和療效的相關性。

袁芃教授在大會現場

  2015年(第38屆)聖安東尼奧乳腺癌會議如約於12月8日拉開了帷幕。

  在大會第一天的報告中我們會發現,大會的主題從以往的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演變為今年的一係列與腫瘤免疫相關的病理研究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結果。大會的前3個口頭報告分別為腫瘤免疫和基質微環境與三陰乳腺癌的關係(S1-01)、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與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預後相關性(S1-02)和三陰性乳腺癌基質內TIL與蒽環類化療的相關性(S1-03)。這3項研究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不同腫瘤亞型中腫瘤免疫效應細胞與預後和療效的相關性。雖然初看是巧合,但仔細聆聽後不難發現,免疫因素已經成為當今乃至未來研究的重點,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型臨床研究的後續報道。

  而緊接著的第4項報告(S1-04)則是關於PD-L1抗體Avelumab在局部進展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Ib期臨床試驗(JAVELIN)結果。研究顯示,入組168名患者中,總疾病控製率為29.2%;在表達PD-L1的12例患者中,33.3%的患者達到部分緩解(PR),且不良反應可以耐受;在根據不同分子分型進行分析時發現,三陰性乳腺癌對Avelumab更為敏感。這一結果也與前麵的基礎研究相呼應,提示免疫治療可能是乳腺癌(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突破口,而尋找相應的生物標記物和相應的優勢人群將是提高療效、實現個體化治療的必經之路。

  在大型臨床研究方麵,韓國(CREATE-X)和日本(JBCRG-04)的一項聯合研究(S1-07)結果引人注目。該研究入組910例新輔助化療未達到完全緩解的HER2陰性患者,隨機分為術後給予標準治療或標準治療加卡培他濱(2500mg/m2/天,連14天停7天,8周期)。結果顯示,術後卡培他濱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該研究報告在會上非常受關注,引來很多提問,比如卡培他濱的耐受性、研究人群是否應根據亞型進一步分組以明確未來采用該治療方案的合理人群等。這一臨床研究的結果可能引發臨床實踐的改變。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