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局部治療後若出現生化複發,其中多數患者會發展成臨床轉移,但時間並不確定,而且有些患者始終不表現臨床進展。如果在缺乏遠處轉移的證據下就給予患者全身治療,將會增加患者非前列腺癌特異性相關死亡的發生率。因此,當前多數生化複發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療後僅接受定期隨訪,包括定期臨床評估、PSA監測、影像學檢查,而如何應用骨掃描來監測這部分患者有無出現骨轉移,一直令臨床醫生比較困惑。針對骨掃描的時機,有專家建議每年1次,也有專家建議出現骨痛症狀或者堿性磷酸酶升高的時候再進行骨掃描檢查。
前列腺癌患者局部治療後若出現生化複發,其中多數患者會發展成臨床轉移,但時間並不確定,而且有些患者始終不表現臨床進展。如果在缺乏遠處轉移的證據下就給予患者全身治療,將會增加患者非前列腺癌特異性相關死亡的發生率。因此,當前多數生化複發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療後僅接受定期隨訪,包括定期臨床評估、PSA監測、影像學檢查,而如何應用骨掃描來監測這部分患者有無出現骨轉移,一直令臨床醫生比較困惑。針對骨掃描的時機,有專家建議每年1次,也有專家建議出現骨痛症狀或者堿性磷酸酶升高的時候再進行骨掃描檢查。
在本次ASCO-GU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泌尿外科Ashley E Ross副教授進行了這方麵的解答。
當患者PSA水平能夠被檢測到時(如0.2 ng/ml時),通常會行锝99骨掃描用於影像篩查,但考慮到多數情況下結果為陰性,一般在患者出現臨床症狀時進行骨掃描。所以指南對於無症狀患者進行骨掃描也無明確規定。
對前列腺癌術後患者PSA的回顧性研究顯示,每年1次骨掃描的隨訪似乎過於濫用了,因為,首次出現可檢測病灶的中位PSA水平為20-30 ng/ml,當PSA小於10 ng/ml時隻有4%-25%的患者存在陽性骨病灶。因此,對於PSA小於10 ng/ml且無症狀的生化複發患者,應采取更細微、更加個性化的骨掃描隨訪方式。在這些患者中,轉移預測因子可用於指導隨訪的強度,一些具有預後價值的主要臨床病理特性(如原發腫瘤的Gleason分級、生化複發後PSA倍增時間)均是轉移預測因子。例如,對Gleason總和3+3=6的生化複發患者,10年無轉移生存率接近95%,幾乎無需骨掃描;相反,對於PSA倍增時間小於9個月的多數患者,將在5年內出現臨床進展,對這部分患者,則建議每年行骨掃描。除臨床病理特點之外,新出現的基因檢測也許可協助臨床醫師選擇隨訪的強度。
近來,人們亦致力於開發敏感性更高的檢查來檢測骨轉移。其中包括18F-氟化鈉PET/CT,該項檢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比锝99骨掃描特異性更高,可檢出PSA水平較低患者的骨病灶。此外,目前正在開展多項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小分子抑製劑顯像研究,如果能夠獲得成功,有可能比傳統的骨掃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這些措施未來有可能改變前列腺癌生化複發患者的隨訪與治療,特別是對於寡轉移尤為明顯。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