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原發性坐骨神經淋巴瘤一例

作者:王豔軍 來源:中華腫瘤雜誌 日期:2012-12-14
導讀

坐骨神經惡性淋巴瘸發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神經周圍固有的淋巴組織起源導致發病,也可能是特定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所致。

坐骨神經

患者男,42歲。因右下肢麻木、疼痛1年,加重半年,於2011年4月20日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治療。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小腿屈側疼痛,行走時疼痛明顯伴右足麻木,逐漸出現右側腓腸肌下垂無力,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行手術治療,術後足部麻木感消失。術後1個月患者出現右腿短縮感;術後5個月出現右大腿背側陣發性疼痛,觸診有電擊感,屈足活動受限,肌肉僵硬,平臥時症狀尤為明顯。右大腿及踝部腫脹,不能伸直,並陣發性抽搐。既往患者4年前因左側睾丸腫脹發硬,在當地醫院行切除術,術後病理診斷為精原細胞瘤。1年前右側睾丸出現腫脹發硬,再次行手術切除,術後病理診斷為慢性炎症伴纖維化,兩次手術後均未行任何治療。查體:右小腿及踝部明顯腫脹,右下肢及腹股溝處肌張力增高,肌力Ⅴ級;右足背屈曲活動障礙。右下肢外側及全右足觸覺痛覺均減弱,足趾活動差。右側汽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約30°)。左下肢未見明顯異常。雙側4字試驗陰性,雙側病理征陰性。下肢超聲檢查示右大腿深部實性包塊,右側腹股溝處淋巴結腫大。肌電圖顯示神經源性損害,右側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神經重度損傷;雙下肢MRI示右側大腿較對側增粗,右側坐骨神經分布區見一不規則腫塊,病灶包繞右側坐骨神經,大小約30cm×6cm×6cm。右股骨皮質低信號變薄,鄰近肌肉及皮下脂肪FS-T2W1信號增高,提示右側坐骨神經分布區占位性病變。於2011年4月22日行右側坐骨神經腫瘤活檢術,術中暴露坐骨神經後,見病變組織血供豐富,呈魚肉狀,坐骨神經腫脹,與病變組織連為一體,分界不清。病理診斷為坐骨神經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CD20彌漫陽性,CD79a彌漫陽性,CD10陽性,Bcl-6陽性,Mum-1陽性,CD38陰性,CD138陰性,CD3陰性,Ki-67抗原標記指數為60%。胸腹部增強CT、ECT和骨髓細胞學檢查均未見異常。

  患者確診後立即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600mg,靜脈滴注,第1天;環磷酰胺1.2g.靜脈滴注,第1天;長春地辛4mg,靜脈滴注,第1天;表柔比星100mg,靜脈滴注,第1天;潑尼鬆80mg,口服,第1~5天)治療,21d為1個周期,化療2個周期。疼痛及腫脹無減輕,複查MRI,腫瘤較前增大,改用DHAP方案(氟美鬆40mg,靜脈滴注,1次/d,第1~4天;阿糖胞苷0.5g,靜脈滴注,12h 1次,第1~2天;卡鉑400mg,靜脈滴注,第1天)化療並行局部放療,效果仍不佳,仍有右下肢明顯腫脹及疼痛,並出現頸部淋巴結及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全身衰竭,患者於2011年9月10日死亡。

討論 原發性周圍神經淋巴瘤極為罕見,我們查閱國內外近2餘年的文獻,僅見12例原發性坐骨神經淋巴瘤,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1例為B細胞來源(8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例博基特淋巴瘤,1例中心細胞型,1例濾泡大細胞型),1例為T細胞來源。

  坐骨神經惡性淋巴瘸發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神經周圍固有的淋巴組織起源導致發病,也可能是特定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所致。目前,對於原發性坐骨神經淋巴瘤的治療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對采用CHOP、R-CHOP和(或)類似治療方案未獲得完全緩解、或是獲得完會緩解後又複發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可改用DHAP和DICE方案治療。各種治療方案的有效率達30%-40%,但通常短暫,且完全緩解率並不高。本例患者改用DHAP方案後,治療效果仍不佳。對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CHOP方案對於國際預後分期為高中危組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20.2%,高危組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9.2%,中位生存時聞僅為15個月,療效並不佳。對結腸外病變和胃腸道淋巴瘤患者,手術聯合化療可顯著提高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時間。本例患青從確診為坐骨神經淋巴瘤至死亡的時間不足5個月,可見坐骨神經淋巴瘤惡性程度較高。坐骨神經淋巴瘤無特異的臨床表現,應與坐骨神經其他腫瘤相鑒別,臨床工作中應加強對此病的認識。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