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1例累及多器官淋巴瘤的診治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淋巴瘤科 朱芳 張利玲 伍鋼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6-06-03
導讀

         1例累及多器官淋巴瘤的診治

關鍵字:  淋巴瘤 | 診治 

        病史及診斷病史

        患者,男性,53歲。

        2012年

        患者肺部CT檢查提示雙肺多發片狀、團片狀及粟粒樣結節影。

        2013年

        患者於外院行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半年,複查肺部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無明顯好轉,且範圍較前擴大。

        2014年3月

        患者因“左側鼻塞,伴左耳聽力稍下降近1個月”於我院耳鼻喉科行電子鼻咽鏡檢查,發現左側咽隱窩新生物。

         2014年4月14日

        患者行鼻咽部新生物活檢術,術後病理檢查提示(左側鼻咽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免疫組化提示腫瘤細胞CD20(+)、BCL-2(+)、Kappa(+)、IgM(+)、Lamda(-)、CD21(FDC網縮小)、CD23(FDC網縮小)、CD3(-)、CD10(-)、BCL-6(-)、MUM-1(-)、CD5(-)、CyclinD1(-)、IgD(-)。

        2014年4月19日

        患者收入我科,行全身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檢查,提示鼻咽後壁增厚,代謝增高;胃大彎側胃壁增厚,代謝增高;右中下肺及左肺葉團片影,代謝增高;以上病灶考慮惡性淋巴瘤浸潤可能,全身其餘探測部位未見明顯淋巴瘤病變及浸潤征象(圖1)。

圖1 患者化療前行PET/CT檢查提示:鼻咽後壁增厚,代謝增高,左側為著(A);右中下肺及左肺舌葉團片影,代謝增高(B);胃大彎側胃壁增厚,代謝增高(C)。

        胃鏡檢查提示胃竇多發糜爛充血,胃體大彎側腫脹增厚;超聲內鏡提示胃體大彎黏膜肌層明顯增厚,最厚處1.8cm。肺部CT提示雙上肺肺氣腫,雙肺局部肺大泡形成;雙肺多發片狀、團片狀高密度影,雙肺多發粟粒狀結節影;雙側胸膜增厚、粘連。

        分別於胃鏡下行胃體組織活檢和CT引導下經皮右下肺組織活檢,病理報告均為MALT淋巴瘤。

        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沉、乳酸脫氫酶、血β2-微球蛋白檢查等均正常;13C呼氣實驗檢測幽門螺旋杆菌(Hp)陰性;心電圖、心髒彩超、骨髓細胞學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

          MALT淋巴瘤ⅣA期(累及鼻咽、雙肺、胃)

         治療經過

        該患者鼻咽、胃體、胃竇、雙肺多發病變,均為結外器官,並且病變範圍廣泛,故初始治療以化療為主。

        考慮初始治療若給予全量化療,有胃穿孔風險,遂分別於2014年5月5日和5月27日,行利妥昔單抗375mg/m2ivd0+環磷酰胺400mg/m2ivd1+多柔比星25mg/m2ivd1+長春新堿1mgivd1+潑尼鬆60mg/(m2?d)pod1~5(R-miniCHOP)方案2個周期化療,過程順利。2個周期化療結束後經PET/CT療效評價為部分緩解(PR)。

        2014年6~10月,患者接受了6個周期利妥昔單抗375mg/m2ivd0+環磷酰胺750mg/m2ivd1+多柔比星50mg/m2ivd1+長春新堿1.4mg/m2ivd1(每次≤2mg)+潑尼鬆100mgpod1-5(R-CHOP)方案。6個周期化療結束後,經PET/CT療效評價為PR(肺部少許殘留,圖2);分階段予胃、鼻咽及肺殘留病灶放療,照射劑量為24Gy/12f。

圖2 患者行6個周期R-CHOP方案化療後複查PET/CT提示:鼻咽部(A)及胃壁(D)代謝未見明顯異常增高,左肺上葉、右肺中葉及下葉團片影(B、C),代謝稍增高。

        全部治療於2015年1月結束,患者隨訪至今,病情無明顯進展。

        討論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有原發性的淋巴組織,如小腸集合淋巴結(Peyer’spatches,PP)、Waldeyer淋巴環;有繼發性的淋巴組織,如胃、支氣管、涎腺、淚腺、結合膜及甲狀腺等。MALT淋巴瘤是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占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的50%~70%、占所有淋巴瘤的7%~8%。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因發生部位的不同而呈現多樣性,總體上發展較為緩慢,屬於惰性淋巴瘤。胃腸道是MALT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其次是肺、涎腺、眼附屬器、甲狀腺、皮膚等部位。

        盡管MALT淋巴瘤多為局限性病變,診斷時多為Ⅰ、Ⅱ期,但全麵完善的分期檢查非常必要。25%~35%的患者在診斷時可有多個結外部位的受累,這在非胃腸道的MALT淋巴瘤中尤為常見。雷德勒(Raderer)等人報告了46%的非胃腸道MALT淋巴瘤患者可以有多發的結外病變。該患者在本院就診時以鼻部的症狀為主訴,經活檢證實為鼻咽部MALT淋巴瘤,隨後的全身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發現肺部及胃代謝異常病灶,相應部位的活檢證實為MALT淋巴瘤。因此,全麵完善的檢查對於MALT淋巴瘤患者的準確分期尤為重要。

        MALT淋巴瘤的臨床特點

        MALT淋巴瘤累及肺組織影像學表現複雜多樣、多不典型。肺部CT可表現為多發大片實變影、腫塊影和多發結節影,肺間質改變表現為小葉間隔增厚等,其中以多發大片實變影最常見。

        雖然肺MALT淋巴瘤的CT表現不典型,但以下征象對於診斷該病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是支氣管氣相征,表現為大片實變或腫塊中出現支氣管透亮影。其次是血管造影征,表現為在CT增強掃描圖像中,實變影或腫塊中出現血管明顯充盈。最後是灌注征,表現為在肺組織與縱膈交界處腫瘤緊貼縱隔生長,將肺組織與縱隔交界空間完全填滿。

        該患者2年前出現肺部多發結片樣實變,曾接受診斷性抗結核治療,但肺部影像學未改善,反呈緩慢加重趨勢。患者於我科就診時已被明確診斷為鼻咽部MALT淋巴瘤,擬進行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鬆(R-CHOP)方案的化療。考慮到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可能增加患者結核播散的風險,明確患者是否存在結核感染非常必要,故對患者肺部病灶進行了穿刺活檢,最終明確診斷。

        18F-脫氧葡萄糖(FDG)PET/CT在淋巴瘤的診斷、分期、療效評估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對於疾病經過相對惰性的MALT淋巴瘤中,其顯示能力仍存在爭議。該患者全身PET/CT檢查提示鼻咽、肺及胃的病灶均可見代謝異常增高,為確定活檢部位提供了依據,但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淋巴瘤的診斷仍不可或缺。

        MALT淋巴瘤的治療原則

        MALT淋巴瘤是臨床經過相對惰性的惡性腫瘤,根據所累及部位可分為胃MALT淋巴瘤和非胃MALT淋巴瘤而有不同的治療原則。

        對於局限期胃MALT淋巴瘤,幽門螺旋杆菌(Hp)(+)患者首先應行抗Hp治療。根除Hp治療可使約80%局限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獲完全緩解(CR),但伴t(11;18)易位患者可能對該治療無效。對於抗Hp治療失敗或Hp(-)的局限期胃MALT患者,局部放療是最合理的選擇。有研究表明,胃MALT淋巴瘤患者接受單純放療後,90%達到CR,5年無進展生存(PFS)率約98%。存在放療禁忌證的患者可接受烷化劑化療、利妥昔單抗治療等。晚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有下列治療指征之一應接受係統性治療:有症狀、胃腸道出血、重要器官功能受損、大腫塊、病情穩步進展、患者有治療意願。單純免疫化療或免疫化療聯合局部放療是晚期胃MALT淋巴瘤的合理選擇之一。

        非胃MALT淋巴瘤的治療目前無統一標準,根據疾病原發部位不同可采取不同治療策略。乳腺、甲狀腺MALT淋巴瘤可考慮單純手術治療,完全手術切除患者目前無證據支持術後須行輔助化療、免疫化療或放療等。放療是局限期非胃MALT淋巴瘤治療的首要措施。最新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稱,即使是多個結外部位同時受累,在放療技術允許情況下,對各受累部位放療也可行。與其他類型的B細胞淋巴瘤類似,對於晚期非胃MALT淋巴瘤,免疫化療或化療仍是重要治療手段。

        多個結外部位同時受累MALT淋巴瘤並不多見,本例患者同時累及鼻咽、肺和胃,無論是原發胃MALT淋巴瘤還是非胃MALT淋巴瘤,分期均為Ⅳ期。對於這類晚期MALT淋巴瘤患者,盡管無標準的一線治療,免疫化療聯合放療仍是合理的選擇。

        鼻咽、肺、胃等多個結外部位同時受累的MALT淋巴瘤並不多見,其臨床經過呈惰性,放療是結外MALT淋巴瘤的重要治療手段,免疫化療聯合放療是治療晚期MALT淋巴瘤的合理選擇之一。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