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6年10月8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楊弘主任的研究(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作為大會優選口頭報告(proffered paper session)正式發布。
NEOCTRE5010研究:術前放化療可延長ESCC患者生存
當地時間2016年10月8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楊弘主任的研究(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作為大會優選口頭報告(proffered paper session)正式發布。
研究介紹
研究在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共納入451例Ⅱb~Ⅲ期[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第六版進行分期)局部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納入患者隨機分組,分別予以術前輔助放化療+手術(A組,224例)或單純手術治療(B組,227例)。
在A組中,術前放療與化療同時進行。化療方案為長春瑞濱+順鉑,放療總劑量為40 Gy,分20天每次2.0 Gy進行。在放化療結束後4~8周,行McKeown食管切除術或Ivor Lewis食管切除術,並在術中進行二野淋巴結清掃及縱隔淋巴結清掃。
平均隨訪30.6個月後發現,A組患者中,共有185例在放化療結束後進行手術切除。A組與B組R0切除的比例分別為98.4%及91.2%(P=0.002)。A組進行手術的185例患者中,43.2%實現了病理完全緩解。3年總生存(OS)率A組顯著優於B組[69.6%對62.4%,風險比(HR)為0.71,P=0.035]。
研究提示,新輔助放化療可顯著改善局部晚期ESCC患者生存。
現場點評
德國萊比錫大學醫院癌症中心F Lordick教授在現場點評中指出,雖然該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包括:①研究隨訪時間較短;②在A組中有17.4%的患者在放化療結束後為能進行手術治療(脫試率為17.4%),但B組的脫試率為0;③ 兩組的postop death僅有0.4%,異乎尋常的低,其潛在的原因,值得關注等,但該研究的結果讓人欣喜,對肯定ESCC 術前放化療的使用具有積極的意義,為將術前放化療設定為標準治療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數據。進一步如能更加注意 研究過程中對中心監控、源數據驗證、篩選和登記均值等方麵的細節,結果將會更加具有指示性。
Lordick教授同時也指出,ESCC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為,開展三聯療法局部治療(Tx)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以明確其治療優勢,並進一步探索挽救性手術(salvage surgery)的實施可能。
現場采訪:聽研究者講研究相關的故事
研究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傅劍華教授在本報記者的現場采訪中表示,中國食管癌病例數占全球半數以上,而疾病特征(發病年齡、病因、病理狀態等)與歐美發達地區的發病特點並不完全一致。目前尚缺少針對我國食管癌患者的循證證據強的治療依據。因此,我國食管癌治療亟需標準治療方案,在診療水平方麵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此,我們聯合全國8家中心共同開展該項研究,希望能夠通過我國學者的努力,積累中國食管癌治療的資料,開創中國食管癌綜合治療模式的先河。
研究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楊弘醫生在現場采訪中表示,研究因為要投稿ESMO,所以此次報告的隨訪時間較短,但後續還在繼續跟進隨訪,研究的數據也將進一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另外,我們這項研究是首次在鱗癌患者中證實,術前放化療+手術優於單純手術,在結果出來之後,或將改寫臨床指南,確立術前放化療一線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優勢地位。
研究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劉孟忠教授在采訪中表示,鱗癌占我國食管癌患者的90%以上,開展對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是具有實際意義的,也更貼近中國特色的臨床實踐。ESMO入選是對這項研究的充分肯定,研究結論對鱗癌患者的診療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文係壹生平台原創首發文章,歡迎朋友圈轉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