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詹啟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健康中國發展

作者:欣小琦 來源:CSCO2020 日期:2020-09-19
導讀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給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健康安全帶來巨大挑戰。截至9月17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000萬,死亡病例逼近95萬。

        

        如何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既是對世界各國綜合實力和治理體係的一次檢驗,更是對各國健康治理能力、醫學發展水平、醫學教育質量的一次考驗。2020年9月19日,在“第2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0年CSCO學術年會”全體大會專場,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 詹啟敏院士發表了他的見解。

        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采取了一係列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疫情得到迅速遏製,堅定了廣大民眾的抗疫信心,在一定程上體現了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係決策的科學化及與社會治療體係的有效協同,更為國際上其他國家抗疫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經驗。

        疫情後全球健康新趨勢與新挑戰

        所謂“全球健康”,應該從安全、疾病、環境、科技、政治(與國際關係)等多維度去詮釋與布局。

        1.以健康為核心的生物安全風險加劇,以傳染病為主的重大公共衛生危及不斷:全球曆次大瘟疫,包括黑死病、天花、1918流感、霍亂、SARS、MERS、寨卡、埃博拉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已超過艾滋病、交通事故、自殺、瘧疾等。2018年,《柳葉刀》發布全球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排行榜顯示,冰島、挪威、荷蘭占據前三甲,中國成為全球醫療進步最大的五國之一。而全球衛生安全指數2019報告發現,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對流行病和疫情做好萬全準備。

        2.日益增長的人口老齡化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很多國家的共同挑戰,我國目前麵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聚焦突發新發傳染病的同時,絲毫不能淡忘重大慢性疾病。

        3.重視“ONE Health”理念,從單純關注人的健康向同時關注人類-動物-環境整體健康轉變,關注來源於動物並感染人類的傳染病構成新發傳染病的威脅,解決複雜的健康問題。

        4.人類命運同體主要內涵包括經濟全球化和人類健康共同體。

        醫學與健康在國家戰略體係中的地位凸顯

        毋庸置疑,今天需從國家安全、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多角度再次認識衛生和健康事業的重要性,因為生命科學與醫學已然趨向國家科技體係的核心領域,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這是人類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再到生物時代的曆史規律決定的。

        全球與健康相關的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例如,2018年12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出台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製框架。可以說,生物科技、醫學研究成果也是國之重器。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提出,把生物技術作為基盤技術擺在國家科技發展的核心位置。因此,加快補齊齊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新形勢下醫學發展對推動社會治理的貢獻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來之大變局,經曆新一輪發展大調整,中國作為崛起的大國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係變革的彙總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1.高水平水醫學發展為社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要進一步強調和優化新時代的醫學使命——強調認識生命、促進健康、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四大使命並重;強調堅持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技術產品研發創新全鏈條有機融通;強調堅持科學興趣驅動和戰略需求驅動相結合的創新範式;強調“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供給路徑、國家需求牽引的攻關創新路徑”新型雙引擎創新強國路徑。

        2.促進健康發展與社會治理的“醫學力量”:醫學越來越成為維護公眾生命和健康、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戰略性領域。

        ①醫學實踐:體係融合是保障。從機構、人員、經費來看,公共衛生與疾控體係在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的相對低地位出現下滑,建議:促進公共衛生體係與國家應急體係、與國家治理體係深度融合,促進臨床醫療係統與疾病防空係統深度融合,加強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與醫學實踐的融合。

        ②新型科技健康服務業態、公共健康保障新模式。疫情期間社交疏遠這一舉措要持續一定時間,醫院門診服務受到限製甚至關閉,遠程醫療服務量大增,有望成為醫患交流和醫療服務的新常態,為催生包括“互聯網+醫療”在內的個人健康服務新業態提供了重要契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麵更好發揮支撐作用,新型數字技術將在未來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等公共健康保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醫學研究:醫學科技創新是核心。建議:針對未來坑發生的重大疫情,設立“預防性研究”的科研機製;疫情發生時,通過頂層設計,開展與疫情臨床救治並行的相關科學研究;加強公共衛生與應急醫學研究體係建設,探索國家實驗室、創新研究基地等國家力量建設等方案。

        ④醫學發展的路徑:“醫學+X”概念,促進與理學、工學、光學、電子、大數據、生物信息、納米技術、材料等交叉型醫學創新和複合型人才培養。

        ⑤醫學教育:人才隊伍培養是基礎。建議:加快“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係轉變,兼顧相對獨立性和交叉融合性,加快推進均質化、精英化和複合型培養進程,強調以規範化培訓為核心環節並逐步與學位並軌,構建新型公共衛生人才和短缺人才培養體係,加強適應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應急需求的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

        ⑥有效國際合作:共築人類生命健康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疾病(新發突發傳染性或慢性非傳染性)沒有國界,人類休戚與共,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孤軍作戰,也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