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劉紅教授專訪——初心不改 啟航新征程

作者:Susan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2-06-16
導讀

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為呼籲全社會了解癌症的早期防治理念,提高防癌抗癌意識,在日常生活或治療過程中踐行癌症防治科學理念,關注並積極參與腫瘤防治事業,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醫學論壇網聯合發起了主題為“整合資源科學防癌——名醫訪談•防癌抗癌故事彙”係列訪談。

關鍵字: 腫瘤

導語: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為呼籲全社會了解癌症的早期防治理念,提高防癌抗癌意識,在日常生活或治療過程中踐行癌症防治科學理念,關注並積極參與腫瘤防治事業,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醫學論壇網聯合發起了主題為“整合資源科學防癌——名醫訪談•防癌抗癌故事彙”係列訪談。

近日,醫學論壇網有幸邀請到了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劉紅教授,就其腫瘤防治科普路上的點滴故事及感受和體會作了專訪。

17日下午,在趕赴一場直播活動的路上,劉紅教授在車上接受了醫學論壇網的電話采訪。距離直播開播僅剩5分鍾,采訪結束。對於劉紅教授而言,這樣忙碌的場景並不鮮見,尤其是趕上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這幾天她的日程已排得滿滿當當。

專家簡介

劉紅 教授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二科科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學術部副部長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女性健康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髒病學專委會常委

北京乳腺疾病防治學會外科專委會常委

初心不改 啟航新征程

作為天津市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生,除了日常的臨床工作,劉紅教授還肩負了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繁忙工作壓力之下,究竟是什麼促使劉紅教授走上腫瘤防治科普這條道路呢?

這話還得從她早年從醫經曆說起。大學畢業之初,劉紅教授就立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乳腺外科醫生,挽救更多的患者。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無論是臨床、科研,還是教學,她都非常努力上進。然而,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她遇到了困惑,為何自己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不像期待的那樣越來越少呢?同時她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即便24小時不眠不休地看病做手術,可以挽救的患者依然有限。

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患者,更多的人群?認真思考之後,劉紅教授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通過覆蓋麵更廣的平台和渠道,以科普宣教的方式,講解有關疾病防治知識,來幫助更多的患者和人群。帶著這樣的初心,劉紅教授開啟了她的新征程。

不斷嚐試 身體力行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腫瘤防治科普教育工作。

從事腫瘤防治科普工作這麼多年來,劉紅教授時常思考,什麼樣的科普形式更受歡迎,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往年,腫瘤防治科普宣教的方式大多采用講座形式。專家在台上講,患者和群眾在台下聽。這種被動灌輸的科普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

為此,劉紅教授作了一些探索和嚐試。譬如,在主辦專業學術會議時以舞台劇的形式舉行科普活動。舞台劇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患者和家屬及醫護之間在診療路上的感人故事,融入的關鍵核心專業科普知識也更易於被觀眾所接受。

舞台劇的科普方式,劉紅教授他們已連續做了3年,反響不錯。

“這種探索,對我來說最大的獲益是,了解了科普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最終,哪種形式好,隻要大家喜歡,能夠從中獲得最有效的科普知識信息,那就是好的。”劉紅教授說。

此外,劉紅教授還組建了乳腺癌誌願者服務隊,這些誌願者均來自劉紅教授既往經治的患者。誌願者服務隊會利用她們過往的治療經曆,幫助那些即將開始乳腺癌治療又對乳腺癌懷有恐懼、內心惴惴不安的患者,緩解她們的恐懼情緒,樹立起抗擊疾病的信心。

對於誌願者服務隊所提供的幫助,劉紅教授深為感動。其實,對於這些誌願者而言,她們在付出的同時也獲得了成長,能夠更坦然地麵對她們過去所不願意觸碰的關於乳腺癌的各種話題,減輕焦慮,走出對乳腺癌疾病的恐懼和陰霾的籠罩。

基業長青 豈止一朝一夕

這些年,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從無到有,在專委會開創者、首任主委支修益教授的帶領下,攜手專家學者、有關單位機構和媒體平台,依托各地疾病科普教育基地,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科普活動,為腫瘤防治科普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全國各地的腫瘤防治科普工作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加入專委會以來,劉紅教授伴隨著專委會一同成長,從不關心科普到熱心科普,從對科普工作的粗淺認識到深入認識,觀念上發生了巨大轉變。認識的改變,也給她帶來了反思。

加入專委會前,劉紅教授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腫瘤防治科普活動的開展需要契機,即根據節點,開展應景性的活動,比如三八婦女節、粉紅絲帶關注月等。加入專委會後,她才認識到腫瘤防治科普工作的開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時時做,天天做。

臨床上遇到的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更加堅定了劉紅教授的這一看法。例如,當她問及患者病史,是否存在家族遺傳傾向時,對方可能會告訴她,其舅媽或姑父患過乳腺癌。事實上,在考慮家族遺傳性時,首要條件是患者與近親要存在血緣關係。顯然,上述患者提到的這些情況並不屬於要考慮的範疇。

再如,臨床上劉紅教授會遇到一些患者,非得等瘤子長得很大之後才來就診,而此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一問才知其中原委。在這部分患者看來,乳腺腫塊不痛不癢,也不妨礙日常生活,怎麼可能是惡性腫瘤呢?

患者疾病知識的匱乏和意識的欠缺,充分說明腫瘤防治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劉紅教授也深深意識到,腫瘤防治科普工作需要更落地,覆蓋更多人群。倘若當初這些患者能通過一些渠道獲取腫瘤基本防治知識,那麼這部分患者就能更早地發現疾病,及時治療疾病,進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乃至治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