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羥基脲 vs 聚乙二醇化IFN-α 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作者:腫瘤新前沿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5-19
導讀

         羥基脲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都可以有效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PV) 是一類骨髓增生性腫瘤 (MPN),其特征是攜帶特定的驅動突變。這類疾病患者的治療目標是通過使血細胞計數正常化來減少血栓事件。

        對於高血管並發症風險的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患者,羥基脲 (HU) 和幹擾素-α (IFN-α) 是最常用的細胞減滅劑。盡管經常使用,但 IFN-α 與羥基脲相比孰優孰劣尚未明確。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Research Consortium 112研究是一項由調查員發起的、隨機化的3期臨床試驗,旨在對比 HU 與聚乙二醇化 IFN-α(PEG)在初治高危型 ET/PV 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流程

        高風險定義(包含以下因素的任一項):有血栓栓塞史、年齡>60歲、有出血史(ET患者)、血小板計數>1500x109/L(ET)或>1000x109/L(PV)、血管舒縮症狀(紅斑性肢痛、嚴重的偏頭痛)、明顯或有症狀的脾腫大及合並需要藥物幹預的糖尿病或高血壓。受試患者被隨機1:1分至兩組,接受 HU(500mg*2次/天)或 PEG(45ug/周,每月增加45ug,最大劑量 180ug)幹預。主要終點是12個月時的完全緩解率(CR)。

        治療反應

        共招募了168位患者,中位治療了81.0周。12個月時羥基脲組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組的完全緩解率分別是37%和35%(p=0.80)。第24個月至第36個月期間,羥基脲組的完全緩解率從20%降到了17%,聚乙二醇化 IFN-α 組的完全緩解率從29%升高到了33%。

        JAK2變異負荷的變化

        第24個月時,PEG組的JAK2V617F減少更顯著,但羥基脲組的組織病理學緩解率更高。兩組的血栓事件和疾病進展均不常見,但聚乙二醇化 IFN-α 組的3/4級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相對更高(46% vs 28%)。

        總之,該研究結果提示,羥基脲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都可以有效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在限製高風險患者的血栓事件和疾病進展方麵沒有差異。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聚乙二醇化 IFN-α 在使血細胞計數正常化和減少驅動突變負荷方麵更有效,而羥基脲在組織病理學反應方麵更具優越性。

        原始出處:

        John Mascarenhas,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interferon-α vs hydroxyurea in polycythemia vera and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Blood (2022) 139 (19): 2931–2941.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1012743.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