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中國團隊8項消化道和頭頸腫瘤重磅研究登陸2022 ASCO

作者:奇點糕 來源:奇點糕 日期:2022-06-08
導讀

         2022 ASCO第六彈,我們為大家帶來了胃腸道(結直腸、肛門、胃食管、胰腺和肝膽)癌領域和頭頸癌領域的10項重要研究進展,其中8項來自中國研究團隊。

關鍵字:  腫瘤 

        2022 ASCO第六彈,我們為大家帶來了胃腸道(結直腸、肛門、胃食管、胰腺和肝膽)癌領域和頭頸癌領域的10項重要研究進展,其中8項來自中國研究團隊。

        3510

        納武利尤單抗(NIVO)±伊匹木單抗(IPI)在微衛星不穩定性高/錯配修複缺陷(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pts)中的應用:來自CheckMate 142的5年隨訪

        基於2期CheckMate 142研究(NCT02060188)結果,NIVO±IPI在美國、歐盟和日本被批準用於經治的MSI-H/dMMR mCRC患者。美國國立綜合腫瘤網絡(NCCN)指南將NIVO+IPI作為MSI-H/dMMR mCRC患者的初始治療方案。本次研究報道了來自CheckMate 142隊列1–3(C1-3)的5年隨訪結果。

        在這項非隨機、多隊列研究中,MSI-H/dMMR mCRC患者接受如下治療:C1[2線及以上(2L+);NIVO 3mg/kg Q2W]、C2 [2L+;NIVO 3mg/kg+IPI 1mg/kg Q3W(4劑),序貫NIVO 3mg/kg Q2W]和C3[1線(1L);NIVO 3mg/kg Q2W+IPI 1mg/kg Q6W],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反應。主要終點是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v1.1由研究者評估(INV)得到的客觀緩解率(ORR)。其他關鍵終點是疾病控製率(DCR)、緩解持續時間(DOR)、無進展生存期(PFS),全部經由INV和盲法獨立中心審查;以及總存活率(OS)和安全性。

        在C1(N=74)、C2(N=119)和C3(N=45)隊列,中位隨訪時間(從首次給藥到數據截止)分別為70.0(66.2-88.7)、64.0(60.0-75.8)和52.4(47.6-57.1)個月。C1、C2和C3的ORR(95%CI)分別為39%(28-51),65%(55-73)和71%(56-84;見下表),疾病進展(PD)率分別為26%、12%和16%。3組均沒有達到中位DOR。C1、C2和C3的48個月PFS率分別為36%、54%和51%,48個月的OS率分別為49%、71%和72%(見下表)。未來將報告隨訪60個月的PFS和OS率。安全數據如表所示。

        在大約5年的長期隨訪中,NIVO±IPI繼續顯示出持續的OS和PFS獲益,沒有新的安全性時間。這些更新的數據進一步支持了目前對MSI-H/dMMR mCRC患者的2L+NIVO±IPI和1L NIVO+IPI的治療推薦。

        3609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武愛文教授團隊:全程新輔助放化療聯合新輔助PD-1抑製劑,為pMMR/MSS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腸癌治療提供潛在新範例

        誘導化療和放化療的全程新輔助治療(TNT)是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對於錯配修複缺陷(dMMR)患者,在新輔助治療中結合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製劑是有希望的方法,但TNT聯合PD-1抑製劑對錯配修複正常/微衛星穩定(pMMR/MSS)患者的療效尚不清楚。此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新輔助PD-1抑製劑聯合TNT治療pMMR/MSS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獲益情況。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關於局部晚期dMMR/MSS直腸癌的前瞻性、單臂、II期試驗(PKUCH 04試驗)。患者接受3個周期的新輔助方案(PD-1抑製劑,卡瑞利珠單抗,也稱為SHR-1210,200mg d1,奧沙利鉑130mg/m2 d1,卡培他濱1250mg/m2 bid d1-d14),然後接受長療程化放療[調強放射治療(IMRT,1.8Gy/F*25F)],如無疾病進展,則再接受2個周期的CapeOx 方案化療(奧沙利鉑130mg/m2 d1,卡培他濱1250mg/m2 bid d1-d14,q3wks)。主要終點是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次要終點包括不良事件和手術並發症。腫瘤評估在誘導後、化放療和決定手術或觀察和等待之前進行。

        共篩選了27例患者,最終25例患者符合進一步分析的條件,中位年齡58歲(31-70)。距肛門邊緣的中位距離為5.3cm(1.2-10cm)。76%為男性,76%為N2,56%為直腸係膜筋膜(MRF)陽性,80%為腸壁外血管浸潤(EMVI)陽性。所有患者都完成了誘導期和化放療期治療。21例患者行全直腸係膜切除(TME)手術,其中7例病理完全緩解(33.3%)。4例患者達到臨床完全緩解或接近完全緩解,並選擇觀察和等待。7例主要病理緩解(超過90%的緩解)。另有7例部分病理緩解。沒有發現進行性疾病。14例為低位前切除術(LAR),7例為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術(APR)。手術並發症發生率為14.3%,死亡率為0。常見的不良事件包括惡心(80%)、淋巴細胞減少(80%)、感覺異常(76%)、反應性皮膚毛細血管內皮增生(72%)、中性粒細胞減少(68%)。3級不良事件包括淋巴細胞減少症(24%)、腹瀉(8%)和血小板減少(4%),未觀察到4級或5級事件。直到2022年1月,沒有發現複發或腫瘤再生。

        全程新輔助化放療聯合新輔助PD-1抑製劑治療pMMR/MSS直腸癌安全有效,可獲得良好的腫瘤退縮和保肛效果。研究為pMMR/MSS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治療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新範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013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少華團隊:術後輔助性肝動脈灌注化療(HAIC)聯合FOLFOX可改善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的預後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團隊在此次會議報道了術後輔助性HAIC聯合FOLFOX(5-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和奧沙利鉑)治療微血管侵犯(MVI)肝細胞癌(HC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

        在這項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的3期臨床試驗中,經病理確診有MVI的HCC患者被隨機(1:1)分配到治療組(1-2個周期的HAIC-FOLFOX)與對照組(不接受任何輔助治療,僅隨訪)。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無病生存期(DFS),次要終點是總生存(OS)率、複發率和安全性。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計算。不良事件(AE)按NCI-CTCAE 5.0版本進行分級。

        自2016年6月至2021年8月,共有5個中心的315名患者被納入研究,其中治療組157例,對照組158例,這些患者被納入了意向性分析(ITT)。其中,14例治療組患者和15例對照組患者因未完成既定治療方案而被排除在遵循研究方案(PP)分析之外。治療組有148例患者進行至少1個周期的HAIC治療,這部分患者被納入安全性分析。在ITT分析中,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中位DFS分別為27.0月(95%CI:17.0-37.0)和11.3月(95%CI:7.9-14.7),而在PP分析中,中位DFS則分別為20.4月(95%CI:9.5-31.3)和9.7月(95%CI:6.9-12.4)。無論是ITT分析還是PP分析中,治療組的DFS均明顯優於對照組(P=0.001,P<0.001)。在ITT分析中,治療組患者的1、2、3年DFS率分別為64.3%、50.4%、44.3%,對照組患者分別為47.3%、33.3%、24.2%。在PP分析中,治療組患者的1、2、3年DFS率分別為64.0%、48.2%、42.2%,對照組患者分別為43.3%、27.1%、18.4%。在ITT分析中,治療組患者1、2、3年OS率分別為94.7%、87.6%、80.5%,對照組患者分別為91.9%、85.9%、77.0%。在PP分析中,治療組患者1、2、3年OS率分別為94.9%、86.7%、80.9%,對照組患者分別為91.8%、84.9%、75.3%。此外,在ITT分析中,治療組有63例(40.1%)患者腫瘤複發,對照組有88例(55.7%)患者腫瘤複發。試驗中觀察到的大多數不良反應為0-1級(n=124,83.8%),在研究期間沒有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死亡事件。

        術後輔助性HAIC聯合FOLFOX可顯著提高有MVI的HCC患者的生存率,且治療的毒副作用可接受。

        4016

        山東省腫瘤醫院孟雪團隊: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vs單純放化療在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鱗癌(ESC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70%的食管癌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盡管臨床上對ESCC的治療進行了許多研究,但晚期患者的長期存活率仍然很低,5年存活率僅為30%-40%。山東省腫瘤醫院孟雪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的3期研究(NXCEL1311),目的是比較尼妥珠單抗聯合同步放化療與安慰劑+放化療在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ESC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研究中,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被隨機(1:1)分配到尼妥珠單抗組(400 mg,qw)或安慰劑組,並聯合放化療(紫杉醇+順鉑+3DCRT/IMRT),療程7周,隨訪時間為5年。研究主要終點為總生存(OS)率,次要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製率(DCR)和無進展生存期(PFS)。

        研究共納入200例患者,其中尼妥珠單抗組99例,安慰劑組101例。在完成6個月的隨訪後,研究人員對短期療效,如次要終點(ORR,DCR)和安全性進行了中期分析。目前的數據不足以分析OS。兩組患者具有相似的基線特征。80例尼妥珠單抗組患者和82例安慰劑組患者可進行療效評估。結果顯示,尼妥珠單抗組的ORR(75/80,93.8%)顯著高於安慰劑組(59/82,72.0%)(P<0.001)。尼妥珠單抗組中有26例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安慰劑組有10例患者達到CR。尼妥珠單抗組的CR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32.5% vs. 12.2%,P=0.002)。尼妥珠單抗組和安慰劑組的DCR分別為98.8%(79/80)和91.5%(75/82)(P=0.064)。單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年齡、性別、病變數目和BMI對ORR、CR和DCR無顯著影響(P>0.05)。多因素校正分析顯示,兩組的CR、ORR和DCR差別分別為20%(95%CI:6.0%-40.2%)、30%(95%CI:10.6%-52.1%)和10%(95%CI:5.2%-31.1%)。3-5級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1%和10.9%(P>0.05)。尼妥珠單抗加放化療治療的患者常見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有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骨髓抑製、營養性貧血和放射性炎症。

        NXCEL1311研究中期分析顯示,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是安全的,且可改善患者的CRR和ORR。OS的比較則需要繼續進行隨訪並進行最終的分析。

        4017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齊長鬆團隊:CAR-T細胞療法(CT041)在CLDN18.2陽性晚期胃/胃食管連接癌患者中的應用

        Claudin18.2(CLDN18.2)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治療靶點,在正常生理狀態下,CLDN18.2僅在胃粘膜上已分化的上皮細胞中表達,但在胃/胃食管連接(G/GEJ)癌中也存在高表達。CT041,一種精準靶向CLDN18.2的CAR-T細胞療法,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最近一項1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T041的耐受性良好,在先前接受過治療的CLDN18.2陽性晚期G/GEJ癌症患者中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在此次會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齊長鬆團隊報道了一項正在進行的1b/2期研究(CT041-ST-01,NCT04581473),主要探討了CT041在G/GEJ癌症患者中的初步療效和安全性結果。

        該開放標簽、雙階段、多中心1b/2期研究的目的是評估CT041在經治CLDN18.2陽性的晚期G/GEJ癌症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這項研究包括劑量遞增/劑量擴大階段(1b)和安全性/有效性確認階段(第二階段)。在劑量升級/降級階段,采用3+3設計研究2.5x108和3.75x108的CT041劑量水平。1b期部分的主要目標是確定CT04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推薦的2期劑量(RP2D)。數據收集截至2021年12月22日。

        從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共有14例符合條件的G/GEJ癌症患者納入1b期研究,中位年齡44.5歲(23-71),85.7%的患者先前接受過2次治療,14.3%的患者至少接受過3次治療。57.1%的患者有≥3個轉移器官,其中92.9%有腹膜播散,64.3%的患者出現印戒細胞癌。在納入研究的患者中,其中3人接受3.75x108劑量水平治療,11人接受2.5x108劑量水平治療(最多3次)。最常見3級以上不良反應是與淋巴耗竭有關的血液毒性。沒有觀察到劑量限製性毒性、與治療相關的死亡、神經毒性或胃腸道毒性。患者中發生的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分級多為1級或2級,僅1例患者出現4級CRS並完全恢複。到數據截止點,14例患者中有8例(57.1%)達到部分緩解(PR),2例患者(14.3%)病情穩定(SD)。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8.9月(95%CI:5.91-NE),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5.6月(95%CI:1.9-7.4),中位總生存期為10.8個月(95%CI:5.1-NE)。

        這些初步結果表明,CT041在經治晚期G/GEJ癌症患者中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良好的療效。這項研究正在進行中,第二階段對CT041的進一步評估正在進行中。

        4023

        CPI-613聯合改良FOLFIRINOX(mFFX)化療方案與標準FOLFIRINOX(FFX)化療方案在轉移性胰腺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前,轉移性胰腺癌(mPC)患者的治療選擇很有限,預後極差。FFX是治療mPC的標準一線療法,經FFX治療後,中位總生存期(mOS)為11.1月。CPI-613可抑製腫瘤細胞線粒體內三羧酸循環中的丙酮酸脫氫酶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從而影響腫瘤細胞的增值和存活。1期臨床研究顯示,CPI-613+mFFX用於mPC治療是安全的,並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這是一項多中心的全球隨機3期臨床試驗,目的是比較CPI-613聯合mFFX(試驗組)與標準劑量FFX(對照組)用於初治mP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1個治療周期為2周,治療持續到患者病情進展或出現無法忍受的毒性反映。試驗組第1、3天靜脈注射CPI-613 500 mg/m2。試驗組伊立替康、奧沙利鉑和5-氟尿嘧啶的劑量分別為65 mg/m2、140 mg/m2和2400 mg/ m2。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次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FS)、總體緩解率(ORR)、有效持續時間、藥代動力學和安全性數據。

        試驗共納入528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n=266)和對照組(n=262)。CPI613+mFFX組中位OS為11.1個月,而FFX組中位OS為11.7個月(HR:0.95,95% CI:0.77-1.18,P=0.655)。CPI613+mFFX組和FFX組的中位PFS分別為7.8個月與8.0個月(HR:0.99,95% CI:0.76-1.29,P=0.94)。CPI613+mFFX組和FFX組的ORR分別為39%和34%(ORR比值:1.23,95% CI:0.86-1.75)。CPI613+mFFX組與FFX組發生頻率≥10%的3級以上不良事件包括腹瀉(11.2% vs. 19.6%)、低鉀血症(13.1% vs. 14.9%)、貧血(13.9% vs. 13.6%)、中性粒細胞減少(11.2% vs. 14.0%)、血小板減少(11.6% vs. 13.6%)和疲勞(10.8% vs. 11.5%)。

        總的來說,相比於FFX,CPI-613聯合mFFX並未能顯著改善mPC患者的ORR、PFS或OS。試驗組中mFFX使用了標準FFX的最低劑量,但患者的PFS或OS並沒有變差,這一結果可作為未來FFX給藥劑量的參考。

        4040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徐建明團隊:KN026單藥在晚期經治HER2陽性胃或胃食管連接(G/GEJ)癌患者中的應用

        晚期G/GEJ癌症患者二線及後線治療預後較差。KN026是一種新型靶向HER2的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結合HER2的兩個非重疊表位,達到曲妥珠單抗和帕妥珠單抗聯用的效果。KN026在臨床前和1期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效果。在此次會議,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徐建明教授團隊介紹了KN026單藥在經治HER2陽性晚期G/GEJ癌症患者中的療效。

        在這項多中心、單臂的2期臨床研究中,經治晚期G/GEJ癌症患者根據HER2表達水平,被分成HER2高表達組(隊列1:IHC 3+或IHC 2+ ISH+)和HER2低表達組(隊列2:IHC 1+/2+ ISH-或IHC 0/1+ ISH+)。KN026按10 mg/kg qw、20 mg/kg q2w或30 mg/kg q3w靜脈滴注給藥。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根據RECIST 1.1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和有效持續時間(DoR),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和安全性。

        截止2021年10月29日,共有45例患者入選試驗並接受KN026治療,其中39例可納入療效評價標準(隊列1有 25例,隊列2 有14例)。隊列1的ORR為56%(95%CI:35%-76%),其中取得部分緩解(PR)14例,中位DoR為9.7月(95%CI:4.2-NE),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4.7月(95%CI:9.4-16.5),中位PFS為8.3月(95%CI:4.2-11.4),中位OS為16.3月(95%CI:11.0-NE)。隊列2的ORR為14%(95%CI:2%-43%),中位DoR為6.2月(95%CI:3.2-NE),在中位隨訪時間為27.5月(95%CI:4.1-NE),中位PFS為1.4月(95%CI:1.4-4.1),中位OS為9.6月(95%CI:3.5-14.9)。表中顯示了隊列1中KN026在既往經曲妥珠單抗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中的療效。37例患者(82%)出現KN026相關不良事件(TRAE),最常見的TRAE(任何級別)為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27%)、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20%)、皮疹(16%)、貧血(16%)和輸液相關反應(16%)。4例患者發生了5次3級TRAE,包括輸液相關反應、腎積水、輸尿管狹窄、血壓升高和肝功能異常各1例,無4級或5級TRAE發生。

        KN026單藥在晚期經治HER2陽性的G/GEJ癌症患者中效果良好,未來仍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4052

        浙江省腫瘤醫院俞鵬飛團隊: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S-1(AS)方案與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CapeOX)方案在D2根治術後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應用

        目前尚無前瞻性研究評估紫杉醇聯合氟嘧啶與鉑類聯合氟嘧啶在晚期胃癌輔助化療中的療效。來自浙江省腫瘤醫院的俞鵬飛團隊探討了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ab-p)聯合替吉奧(S-1)組成的AS方案與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組成的CapeOX方案在胃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試驗將接受D2根治術並達到R0切除的III期胃或胃食管連接腺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AS組和CapeOX組,並按分化類型(分化與未分化)和AJCC/UICC病理分期(IIIA與IIIB,IIIC)進行分層分析。AS組:第1、8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 100 mg/m2;第1-14天S-1 80~120 mg/d,口服一日兩次,每21天為1周期,共8個周期。CapeOX組:第1天奧沙利鉑130 mg/m2;第1-14天卡培他濱1000 mg/m2,口服一日兩次;每21天為1周期,共8個周期。研究的主要終點是3年無病生存(3年DFS)率,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和安全性。

        從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共有146名患者納入研究,其中AS組71例, CapeOX組75例。兩個組之間的基線特征相似。AS組和CapeOX組1年DFS率分別為95.50%和72.84%。到截止日,AS組有3例患者出現複發(腹膜1例,局部複發1例,遠處複發1例),而CapeOX組有10例患者出現複發(腹膜2例,局部複發4例,遠處複發4例)。AS組死亡0例,而CapeOX組死亡4例。42例患者(AS組21例,29.58%;CapeOX組21例,28.00% )由於血液毒性需要減少治療劑量。在接受AS方案的297個治療周期中(截止數據收集時,所有AS組患者治療周期相加,部分患者治療尚在進行中或因毒副作用等終止治療而不滿8個周期),有82個治療周期出現延遲治療(27.61%,24次因血液毒性,15次因非血液毒性),CapeOX組319個治療周期中有100個治療周期出現延遲治療(31.35%,18次因血液毒性,13次因非血液毒性)。AS組和CapeOX組分別有34例(47.89%)和30例(40.00%)患者發生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但多為1-2級。主要的3-4級不良反應為中性粒細胞減少(AS組28.16% vs. CapeOX組8.00%)、白細胞減少(15.49% vs. 1.33%)、血小板減少(0% vs. 8.00%)和貧血(5.63% vs. 1.33%)。

        與CapeOX方案相比,AS方案有改善患者DFS的趨勢,是治療D2根治術後III期胃癌患者的潛在方案,且毒性可耐受。AS方案對患者的長期生存影響需要更多數據來進行評估。

        6027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團隊:派安普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一線治療含鉑化療失敗後複發或轉移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2期研究數據

        派安普利單抗是一種新型的人免疫球蛋白G1(IgG1)抗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1(PD-1)抗體。通過修飾可結晶片段以避免FcγR結合,完全消除了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和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的影響。

        ALTN-AK105-II-01(NCT04203719)是一項單臂、多隊列、多中心2期研究,旨在探索派安普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一種同時抑製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增殖的多激酶抑製劑)在治療各種晚期癌症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在此,研究報告了隊列1研究中複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R/M HNSCC)患者(pts)的結果。

        符合條件的患者經組織學確診為R/M HNSCC,且至少有一線鉑類化療方案失敗。其他入組標準包括年齡大於或等於18歲,ECOG PS 0-1,既往未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或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患者接受派安普利單抗200mg靜脈注射d1,並口服安羅替尼12mg,每天一次,每3周d1~d14,直到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終點是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的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疾病控製率(DCR)、緩解持續時間(DoR)和安全性。

        從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1月22日,中國8個中心共38例受試者入組。原發腫瘤的部位包括口腔(15/38,42.9%)、口咽(6/38,15.8%)、下咽(4/38,4.5%)、喉(10/38,26.3%)和其他(3/38,7.9%)。截至2022年1月6日(數據截止),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即13例患者達到部分緩解(PR),ORR(首次緩解後至少4周確認)為34.21%。14例患者達到持續至少4周的疾病穩定(SD),DCR為76.32%。在中位隨訪6.96個月後(95%CI,4.40~8.80),17例患者中觀察到PFS事件,中位PFS為8.35個月(95%CI,5.45~13.11)。6個月時的PFS率為62.5%。9例患者死亡,未達到中位OS(95%CI,9.43~NE)。有腫瘤緩解的患者未達到中位DoR(95%CI,2.37~NE)。89.47%的患者發生了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39.47%的患者發生了3級或以上的TRAEs。最常見的TRAEs是高血壓(28.95%)和甲狀腺功能減退(28.95%)。

        在標準一線治療失敗的R/M HNSCC患者中,聯合使用派安普利單抗和安羅替尼顯示出有希望的療效和可控製的毒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6068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秋燕團隊:新輔助化療聯合替雷利珠單抗後序貫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2期研究數據

        在同步放化療(CCRT)前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GP)的新輔助治療對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具有良好的生存預後,且毒性可接受,其中10%的患者在新輔助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CR)。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加GP方案已被證明可提高複發或轉移NPC患者的生存率。此研究討論了GP聯合替雷利珠單抗[一種抗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單克隆抗體]新輔助治療初治LAN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這項II期單臂Simon兩階段研究中,符合條件的患者年齡為18-70歲,具有良好的血液、腎髒和肝髒功能,診斷為III-IVa期(AJCC第8版)非角質型LANPC。入組患者接受靜脈注射吉西他濱(1000 mg/m²,d1和d8),順鉑(80 mg/m²,d1),替雷利珠單抗(200mg,d1),每3周一次,共3個療程,隨後序貫標準CCRT。主要終點是新輔助治療後的CR率,使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進行評估。次要終點包括病理完全緩解(pCR)率、2年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局部區域無複發生存期(LRRFS)、遠處無轉移生存期(DMFS)和毒性。研究注冊號為NCT04833257,所有入組患者均已完成治療,隨訪正在進行中。

        從2021年4月14日至2021年8月5日,共有63例患者(中位年齡46歲,74.6%為男性)在中山大學腫瘤中心入組。截至2022年1月31日,中位隨訪時間為7.37個月,無患者出現疾病進展。新輔助治療後的CR率為41.3%(95%CI,28.8%~53.8%)。ORR和pCR率分別為88.9%(95%CI,80.9%~96.9%)和75.8%(95%CI,64.8%~86.8%)。3級或4級急性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和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的發生率分別為69.8%和3.2%。所有3級或4級的irAEs均為肝毒性和皮疹。長期療效有待觀察。

        GP聯合替雷利珠單抗的新輔助治療取得了顯著的CR率和pCR率,且毒性可控。需要進一步隨訪以確認長期療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