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A501-LUMINA研究:T1N0管腔A型乳腺癌保乳手術後去放療的前瞻性試驗
LBA501-LUMINA研究:T1N0管腔A型乳腺癌保乳手術後去放療的前瞻性試驗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BCS)後,通常會輔助放射治療(RT),以降低局部複發(LR)的風險。然而,這種治療方法不僅費用昂貴且不方便,並伴有急性和晚期毒性。單靠傳統的臨床病理因素(CPF),很難識別出局部複發風險低到可以免於放療的那部分患者。
已有研究顯示,分子分型中管腔A型複發風險最低;對先前試驗的回顧性分析表明,60歲以上的管腔A型1-2級T1N0 BC患者接受BCS和內分泌治療後局部複發風險較低。目前,尚未有前瞻性研究評估CPF結合管腔A亞型指導RT決策的能力。
來自加拿大的Timothy Joseph Whelan教授等人進行了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納入標準為:≥55歲女性,已完成保乳手術的1-2級T1N0 BC患者,切除邊緣≥1mm;管腔A亞型(定義為:ER≥1%,PR>20%,HER2陰性,Ki67≤13.25%);並輔助內分泌治療。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和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表達情況根據ASCO指南在當地進行評估。
符合臨床納入標準,且ER≥1%、PR>20%、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被登記,並使用國際Ki67工作組認可的檢測方法,在加拿大三大中心實驗室中的一個進行Ki67免疫組化染色,每年進行實驗室間的質量評估。Ki67≤13.25%的患者中被納入試驗,並被分配不接受RT治療。
研究的主要結局是LR的時間(定義為從入組到發現同側乳腺中任何浸潤性或非浸潤性癌症的時間)。假設5年LR率為3.5%,至少需要500名患者的樣本量,在雙側可信區間(CI)為90%(單側為CI95%)的情況下得出<5%的顯著差異。患者在前兩年每六個月隨訪一次,然後每年隨訪一次。使用死亡作為競爭風險模型的累積發病率函數估計LR的概率。次要結局為對側乳腺出現腫瘤的時間;無複發生存期(RFS);基於任何複發、第二次癌症或死亡的無病生存期(DFS);和總生存期(OS)。
在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之間,來自26個中心的727名登記患者中有501名患者的Ki67≤13.25%,並被納入研究。中位隨訪時間為5年,中位年齡為67歲,其中442名(88%)患者的年齡<75歲。腫瘤的平均大小為1.1厘米。5年的LR率滿足預期。
這項研究表明,≥55歲1-2級T1N0管腔A型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5年時局部複發風險非常低,可以免於放療。
LBA5004-恩紮盧胺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國際合作組試驗ENZAMET(ANZUP1304)最新總生存期結果
ENZAMET的首次計劃中期分析表明,在34個月的中位隨訪期之後,出現243例死亡病例,表明恩紮盧胺聯合標準療法治療mHSPC帶來的總生存期受益具有臨床意義(HR=0.67,95%CI 0.52-0.86,p=0.002)。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出現470例死亡病例後所進行的預定分析的最新OS結果。
這個研究將mHSPC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接受睾酮抑製(TS)聯合非甾體類抗雄性激素(NSAA)藥物或者恩紮盧胺治療。分組因素包括年齡、瘤荷(高 vs 低,根據CHAARTED定義分組),以及由主治醫師指定的是否計劃同時接受多西他賽治療。
1125例患者進行了隨機分組,中位年齡為69歲,其中503例患者同時還接受多西他賽治療,602患者有較高轉移瘤荷。下表中的OS是基於476例死亡病例的分析結果,這些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68個月,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19日。與對照相比,所有接受恩紮盧胺治療的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30%(p=0.0001)。表中展示了根據瘤荷狀態,以及同時接受多西他賽治療的M1高瘤荷和低瘤荷分組的結果。
與NSAA相比,恩紮盧胺聯合TS在合並的總體隊列中帶來了具有臨床意義的OS延長,在額外的三年隨訪時間裏,這種獲益持續存在。盡管TS+多西他賽+NSAA組的患者生存期相對較長,但低瘤荷患者的OS獲益更為顯著,不過在M1高瘤荷患者中也觀察到OS受益。
LBA5500-ATHENA-MONO研究:rucaparib單藥用於一線鉑類化療緩解的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療效顯著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製劑對卵巢癌(OC)患者一線維持治療顯示出有效性,但可能從中獲益的人群仍不明確。
Bradley J. Monk教授等人開展的ATHENA-MONO研究,旨在評估rucaparib單藥用於廣泛性卵巢癌患者作為一線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包括沒有發生BRCA突變或其他同源重組缺陷(HRD)或高風險臨床特征(如殘留疾病)的人群。在本次大會上,研究人員報告了rucaparib對比安慰劑作為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的療效。
研究的納入標準為已完成腫瘤細胞減滅術(包括R0水平)和一線含鉑雙藥化療(包括含貝伐珠單抗的化療方案)後緩解的III-IV期高級別OC患者,入組患者按4:1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口服rucaparib(600mg BID),另一組使用安慰劑。
根據HRD狀態(使用FoundationOne CDx檢測確定),化療後腫瘤殘餘情況和手術時機對患者進行分層。主要終點為,在HRD人群(BRCA突變或BRCA野生型/雜合性缺失LOH高)和意向治療(ITT)人群中,研究者根據RECIST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盲法獨立中心審查(BICR)評估的PFS是一個獨立的次要終點。BRCA突變和HRD陰性患者(BRCA野生型/LOH低)的PFS是探索性終點。
截至2022年3月23日,427名和111名患者被隨機分到rucaparib單藥治療組和安慰劑組(中位治療時間分別為14.7和9.9個月)。PFS數據如下圖所示。
最常見的3級治療引發的不良事件(TEAE)是貧血(rucaparib組28.7%,安慰劑組0%),中性粒細胞減少(rucaparib組14.6%,安慰劑組0.9%),轉氨酶(ALT/AST)升高(rucaparib組10.6%,安慰劑組0.9%)。患者因TEAE導致的rucaparib劑量減少、中斷和停藥的發生率分別為:49.4%、60.7%和11.8%。
這項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相比,rucaparib單藥一線維持治療,在ITT和HRD陽性人群以及HRD狀態未知的亞組患者中觀察到明顯的臨床獲益。
LBA5504-MITO23研究:trabectedin(ET-743)單藥與臨床醫生選擇的化療方案,治療BRCA突變或BRCAness表型的複發性卵巢癌、原發性腹膜癌或輸卵管癌患者的隨機III期試驗
Trabectedin單藥用於複發性鉑敏感卵巢癌患者(OC)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總緩解率(ORR)為26%-43%,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個月。此外,在一項單臂2期試驗中,trabectedin治療BRCA突變和/或BRCAness表型複發性OC患者的緩解率(RR)為39.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4.5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18個月。
MITO23研究是一項開放性、III期隨機試驗,納入標準為BRCA 1/2突變或BRCAness表型的複發性OC患者(定義為之前接受過至少2次鉑基治療並對其有響應),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接受trabectedin 1.3 mg/mq q 21d,對照組接受臨床醫生選擇的化療方案(可選方案:卡鉑、吉西他濱、紫杉醇周療、聚乙二醇化阿黴素脂質體或托泊替康)。
研究的主要終點是OS,次要終點為PFS、ORR和反應持續時間(DoR)。樣本量的計算基於trabectedin將中位OS從10個月增加到15個月的假設(雙側對數秩檢驗,誤差為0.05,檢驗把握度為80%)。使用Kaplan-Meier方法計算中值和生命表,並使用對數秩檢驗進行分析,Cox比例風險模型用於評估治療效果。
244名患者根據意向治療原則進行隨機分析。中位隨訪時間為40個月時,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中位PFS分別為4.4和4.9個月(風險比為1.03, p =0.848),中位OS分別為17.9和15.8個月(風險比為1.15, p= 0.304)。
接受標準化療的患者ORR為20.2%,接受trabectedin治療的患者ORR為15.4%。根據BRCA突變狀態、化療類型和無鉑間隔時間,在預先指定的亞組分析中,trabectedin沒有顯示出更好的療效。所有化療方案均未發現新的毒性反應。
這項研究表明,與標準化療相比trabectedin單藥治療BRCA突變和BRCAness表型OC患者,不能改善生存結果。
LBA6016-一項評估添加低劑量納武利尤單抗,在頭頸癌姑息化療中作用的臨床3期隨機對照研究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費用問題,隻有1%-3%的患者能夠獲得批準用於治療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的方案。在印度Tata紀念中心Vijay Maruti Patil團隊之前的研究中,節拍化療(MC)提高了這種情況下的生存率。回顧性數據表明低劑量的納武利尤單抗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這個研究旨在評估在MC中加入低劑量的納武利尤單抗是否能提高總生存率。
這是一項隨機的3期優效性、開放標簽研究。ECOG PS 0-1,接受姑息性治療的複發性或新診斷的晚期HNSCC成年患者符合入組標準。將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MC組,包括甲氨蝶呤15 mg/㎡口服每周一次、塞來昔布200 mg口服每天一次和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每天一次,或MC-I組,即MC化療聯合納武利尤單抗20 mg靜脈注射每3周一次。治療持續到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每2個月進行一次療效評估[根據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RECIST)1.1版]。主要終點是1年總生存期(OS),預先設定的中期分析的療效的p值為0.006。
151例患者隨機分組,MC組75例,MC-I組76例。添加低劑量納武利尤單抗使1年總生存率從16.3%(95%CI 7.95-27.4)提高到43.4%(95%CI 30.8-52.3)[風險比(HR)0.545;95%CI 0.362-0.82;P=0.00358]。MC組和MC-I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6.7個月(95%CI 5.83-8.07)和10.1個月(95%CI 7.37-12.63)(P = 0.0052)。
MC組和MC-I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4.57個月(95%CI 4.2-5.3)和6.57個月(95%CI 4.43-8.9)(P = 0.0021)。MC組和MC-I組的緩解率分別為49.3%(95%CI 37.8-60.8)和65.2%(95%CI 53.4-75.4)(P = 0.085)。MC組和MC-I組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50%和46.1%(P = 0.744)。
這是首次在隨機研究中證明,添加低劑量納武利尤單抗可提高總生存率,這將成為不能獲得全劑量納武利尤單抗患者的替代治療標準。
LBA8507-SKYSCRAPER-02研究:在初治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pts)中,阿替利珠單抗(atezo)+卡鉑+依托泊苷(CE)聯合或不聯合tiragolumab(tira)的III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的主要結果
Atezo與CE聯合療法是第一個批準用於ES-SCLC一線治療的免疫療法。然而,大多數患者最終會出現疾病進展。TIGIT是一種存在於活化的T細胞和NK細胞上的新型抑製性免疫檢查點。Tira(抗TIGIT)可能與其他免疫療法如PD-L1/PD-1抑製劑具有協同作用,並進一步放大免疫應答從而改善臨床結果。SKYSCRAPER-02研究(NCT04256421)評估了在ES-SCLC患者中,atezo+CE療法增加tira,是否增強其抗腫瘤作用和生存獲益。
符合標準的初治ES-SCLC(允許納入無症狀治療或未治療的腦轉移瘤[BM]患者)患者按1:1隨機接受tira 600 mg IV或安慰劑(pbo)聯合atezo 1200 mg IV+CE,21天每周期*4周期的誘導治療,然後使用tira或安慰劑聯合atezo維持治療,3周每次,直至疾病進展或喪失臨床獲益。分層因素包括ECOG PS(0 vs 1);BM的存在/病史(是vs否);乳酸脫氫酶(≤正常上限[ULN]與>ULN)。共同主要終點是在基線時沒有BM的病史/存在的所有隨機患者(主要分析集[PAS])中,研究者評估的PFS和OS。其他終點包括所有隨機患者的PFS和OS,無論BM狀態如何(全分析集[FAS]),以及客觀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和安全性。
共490例患者接受隨機分組(tira+atezo+CE,n=243;pbo+atezo+CE,n=247)。截至2022年2月6日,中位隨訪時間為13.9個月(mo);數據呈現了PFS的最終分析結果和OS的中期分析結果。
在PAS中,與pbo+atezo+CE相比,tira+atezo+CE沒有額外的PFS或OS獲益。FAS中的PFS和OS與PAS中觀察到的一致。
3/4級TRAEs發生率分別為52.3%(tira+atezo+CE)和55.7%(pbo+atezo+CE),5級TRAEs發生率分別為0.4%(tira+atezo+CE)和2.0%(pbo+atezo+CE)。tira+atezo+CE和pbo+atezo+CE中,導致任何治療終止的TRAEs發生率分別為的5.0%和5.3%。
在伴或不伴腦轉移的初治廣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atezo+CE聯合tira並未提供優於atezo+CE的獲益。該組合耐受性良好,未發現新的安全信號。該研究將繼續進行至原計劃的最終OS分析。
LBA8511-可切除(IB-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新輔助治療中,納武利尤單抗(NIVO)聯合含鉑雙藥化療(chemo)對比單純化療:CheckMate 816研究中病理退縮與無事件生存(EFS)的關聯性
研究表明,作為新輔助治療臨床試驗中常見的療效終點,病理反應與包括可切除NSCLC在內的各種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時的生存相關。然而,病理完全緩解(pCR)與生存之間,以及與可預測新輔助免疫治療EFS的病理退縮程度之間的關聯性尚未得到嚴格證實。CheckMate 816(NCT02998528)是一項在可切除NSCLC新輔助治療中比較NIVO+化療與化療的隨機3期研究,本研究在EFS和pCR方麵具有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改善,達到其兩個主要研究終點。在此,我們報告了CheckMate 816研究中病理退縮和EFS關聯性的事後分析。
將可切除成人NSCLC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為接受3個周期NIVO 360 mg+含鉑雙藥化療Q3W或單獨化療Q3W。主要研究終點是EFS和pCR(基於免疫相關病理反應標準,原發腫瘤[PT]和淋巴結[LN]中無任何殘留活腫瘤[RVT]),均由盲法獨立評估委員會進行評估。主要病理反應(MPR,PT和LN中RVT百分比不超過10%)是次要終點。在該事後分析中,僅在PT中基於病理學退縮深度(通過測量RVT百分比)評估EFS。此外,使用時間依賴性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評估了RVT百分比(僅PT)對2年EFS結果的預測能力,使用曲線下麵積(AUC)評估總體診斷準確性(0.5=隨機機會;1=100%準確性)。
NIVO+化療組和化療組中,具有病理學可評估樣本患者的基線特征平衡良好,且與總體人群相似。兩組中,與沒有達到pCR或MPR的患者相比,達到的患者EFS(最小隨訪時間,21個月)均得到改善(見表)。
RVT百分比似乎可以預測NIVO+化療組2年的EFS(AUC=0.74),但在化療組中,其與EFS的的相關性(AUC=0.54)尚不明確。NIVO+chemo組中,0-5%,>5-30%,>30-80%和>80%RVT患者的2年EFS率分別為90%,60%,57%和39%。
在CheckMate 816研究中,NIVO+化療新輔助治療組原發腫瘤的病理反應(pCR和MPR)與改善的EFS相關。此外,病理退縮的深度似乎可以預測EFS的改善。
LBA9009-adagrasib(MRTX 849)在KRAS G12C突變的NSCLC和活動性未治的CNS轉移患者中的活性:KRYSTAL-1研究
27%–42%攜帶KRAS G12C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生中樞神經係統(CNS)轉移(mets)且預後不良。研究藥物Adagrasib(Ada)是一種KRAS G12C抑製劑,不可逆地選擇性結合KRAS G12C,將其鎖定在非活性狀態,並針對有利的PK特性進行了優化,包括長半衰期(約24h)和劑量依賴性PK。在CNS轉移的臨床前模型中,Ada顯示了劑量依賴性CNS滲透和顱內(IC)腫瘤消縮。
KRYSTAL-1(NCT03785249)是一項多隊列1/2期研究,評估Ada作為單藥治療或與經選的藥物聯合治療KRAS G12C突變晚期實體瘤患者。在1b期隊列中,患有KRAS G12C突變NSCLC和活動性未治CNS mets的患者接受Ada 600 mg BID治療。
這項1b期隊列的目的是評估安全性和臨床活性,包括通過盲法獨立中心審查(BICR)評估的係統和顱內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持續時間(DOR)、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通過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評估係統緩解;顱內緩解通過改良的RANO標準和IC RECIST進行評估。盡可能收集腦脊液(CSF),用於測量Ada濃度以進行選擇性評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25例NSCLC患者入組並接受治療。截止日期時的中位隨訪時間為6.6個月。中位年齡66歲,52%為女性,28%/72%為ECOG PS 0/1,既往係統治療的中位線數為1(範圍0-4+)。根據BICR評價的改良RANO標準,IC ORR為31.6%[6/19;3例完全緩解(CR),2例部分緩解(PR),1例未確認(PR)];IC疾病控製率(DCR)為84.2%[16/19,包括10例疾病穩定(SDs)]。未達到中位IC DOR(95%CI 4.1–NE);中位IC PFS為4.2個月(95%CI 3.8–NE)。
為兩例觀察到CNS轉移灶退縮的患者采集了CSF樣本,Ada的CSF濃度超過在其他治療中觀察到的CNS滲透分割係數,證明了CNS滲透性和CNS抗腫瘤活性(Kp,uu 0.47)。BICR評價的係統ORR為35.0%(7/20),DCR為80.0%(16/20),中位DOR為9.6個月(95%CI 2.7-9.6);中位PFS為5.6個月(95%CI 3.8-11.0)。
對所有入組的患者,OS數據尚不成熟,在分析時未達到中位數。安全性與之前報告的Ada情況一致;96%的患者出現任何級別的治療相關性不良事件(TRAE),36%的患者出現3級TRAE,沒有4/5級TRAE。以後將進一步展現描述IC活動的IC RECIST評估數據。
這些初步數據表明,在具有KRAS G12C突變和活動性未治的CNS mets的NSCLC經治患者中,Ada具有良好的耐受性、CNS滲透性和有效的IC活性,且該研究的臨床數據首次證實,KRAS G12C抑製劑具有CNS特異性抗腫瘤活性。
LBA9023-Entrectinib在ROS1陽性(ROS1+)晚期/轉移性NSCLC患者的療效/安全性:血液首次檢測篩選試驗(BFAST)
基於組織的生物標誌物檢測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腫瘤活檢通常不足以進行全麵的生物標誌物檢測,並且在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重複活檢可能有風險。這些挑戰可能通過使用基於血液的檢測來確定最合適的靶向治療來克服。
BFAST(NCT03178552)是一項全球性的開放標簽、多隊列試驗,旨在通過二代測序(NGS)評估遊離細胞DNA(液體活檢),確定攜帶驅動基因變異的晚期/轉移性NSCLC患者中所選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瑞士Lausanne大學醫院Solange Peters研究團隊展示了來自ROS1+隊列的數據:這是首次前瞻性、在基於血液的NGS確定的患者中,對entrectinib的療效進行評估。
在這項單臂分析中,初治可測量的IIIB/IV期NSCLC成年(≥18歲)患者,經FoundationOne Liquid® CDx CTA基於血液的NGS檢測評估ROS1+,接受entrectinib 600mg/d 口服,直到疾病進展(PD)、不可接受的毒性、知情同意撤銷或死亡。篩選時無症狀腦轉移的患者符合入組條件。
在基線時和之後每隔8周,對所有疾病累及區域進行腫瘤掃描(無基線中樞神經係統(CNS)病灶的患者不要求進行腦部影像檢查)。主要終點為研究者(INV)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通過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評估。次要終點包括INV評估的緩解持續時間(DoR)和無進展生存期(PFS);獨立審查機構(IRF)評估ORR、DoR、PFS、總生存期(OS);至CNS疾病進展(PD)的時間,安全性。
55例經基於血液的NGS確認的ROS1+ NSCLC患者被納入研究,並接受entrectinib治療。平均年齡為56歲;58%為女性,75%沒有吸煙史。非鱗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n = 48/55;87%);4例患者(7.3%)有基線CNS病灶。中位隨訪18.3個月。在數據截止時(2021年11月26日,n = 54例患者有可測量病灶),確認的ORR為81.5%(n = 44/54,95%CI 68.6–90.8),INV評估2例完全緩解(CR),42例部分緩解(PR),IRF評估3例CR,41例PR。
INV評估的中位DoR為13.0個月(95%CI 6.3-18.4),IRF為16.7個月(95%CI 5.6-24.0)。INV評估的中位PFS為12.9個月(95%CI 8.7-18.5),IRF為14.8個月(95%CI 7.2-24.0)。OS數據不成熟,記錄了20個事件(36.4%)。未達到CNS PD的中位時間(INV: 9個事件;IRF: 6個)。大多數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不嚴重,無治療相關死亡。
這些數據支持了基於血液的NGS作為ROS1+ NSCLC臨床決策的另一種方法的臨床價值。接受entrectinib治療的ROS1+ NSCLC(基於血液的NGS)患者表現出持久的緩解,這與使用基於組織檢測的entrectinib試驗的結果一致。沒有觀察到新的安全性信號。
LBA9025-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中,納武利尤單抗(NIVO)聯合伊匹木單抗(IPI)對比化療(chemo)的5年生存結果:CheckMate 227的結果
在CheckMate 227第1部分(NCT02477826)研究中,無論腫瘤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表達水平如何,NIVO+IPI在轉移性NSCLC患者(pts)中的一線治療中均表現出長期持久的生存獲益。在此,我們展示在轉移性NSCLC一線治療中,免疫聯合治療3期臨床試驗的最長已報道的隨訪時間(5年)。
研究納入初治的IV期或複發性、無已知EGFR/ALK基因突變、ECOG表現狀態 ≤ 1的成人NSCLC患者,以組織學分層。PD-L1≥ 1%的患者以1:1:1隨機分配至NIVO(3 mg/kg Q2W)+IPI(1 mg/kg Q6W),NIVO(240 mg Q2W)或chemo。PD-L1<1%的患者以1:1:1隨機分配至NIVO+IPI,NIVO(360mg Q3W)+chemo或chemo。患者接受治療直至疾病進展、不可耐受的毒性,免疫治療時間不超過 2年。
評估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持續時間(DOR)和新的療效終點:無治療間隔。在停止研究治療(出於任何原因,包括治療完成)的患者中測量無治療間隔,其定義為:從最後一劑研究性治療到開始後續係統性治療或死亡的時間,以先發生者為準。
最小隨訪時間為61.3個月(數據庫鎖定,2022年2月15日)。在PD-L1≥ 1%的患者中(N=1189),與chemo相比,NIVO+IPI組OS持續長期獲益(HR,0.77[95%CI,0.66-0.91]);5年OS率分別為24%(NIVO+IPI),17%(NIVO)和14%(chemo)。
PD-L1<1%(N=550)的患者中,與chemo相比,NIVO+IPI組OS也持續獲益(HR,0.65[95%CI,0.52-0.81]);5年OS率分別為19%(NIVO+IPI),10%(NIVO+chemo)和7%(chemo)。
以其他的研究終點評價,在總人群中和5年仍存活的患者中, NIVO+IPI對比 chemo均觀察到臨床獲益。NIVO組和NIVO+chemo組PFS,ORR和DOR數據有待進一步展示。在NIVO+IPI組且5年仍存活的患者中,66%(PD-L1≥ 1%)和64%(PD-L1<1%)患者在治療結束後,維持超過3年無治療間期;PD-L1≥ 1%和PD-L1<1%的患者中,NIVO±IPI治療的中位持續時間分別為17.7個月(範圍)(0-25.5)和9.5個月(0-25.1)。沒有觀察到新的安全信號。
通過最少5年的隨訪,研究發現,不管患者PD-L1表達水平如何,NIVO+IPI與化療相比在初治轉移性NSCLC患者中繼續提供長期,持久的臨床獲益。NIVO+IPI增加了5年生存率;大多數患者在停止治療後,維持超過3年的無治療期。
LBA9026-一線(1L)納武利尤單抗(NIVO)+伊匹木單抗(IPI)+2周期化療(chemo)對比單純化療(4周期)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來自CheckMate 9LA的3年更新
在CheckMate 9LA(NCT03215706)研究中,一線(1L)納武利尤單抗(NIVO)+伊匹木單抗(IPI)聯合2個周期的化療,被證明在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相比單獨化療有更多生存獲益。西班牙12 de Octubre大學醫院Luis G. Paz-Ares研究團隊報告了該研究至少3年隨訪的最新療效和安全性,以及研究的探索性生物標誌物分析。
IV期或複發性NSCLC,沒有已知的EGFR/ALK敏感突變,ECOG體力狀態≤1的成年患者被隨機1:1分配到NIVO 360 mg Q3W + IPI 1 mg/kg Q6W + 2個周期的化療(n = 361)或4個周期的單純化療(n = 358)。根據腫瘤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表達、性別和組織學類型對患者進行分層。單純化療組中的非鱗狀(NSQ)NSCLC患者可以接受培美曲塞維持治療。
研究者對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和客觀緩解率(ORR)進行評估。對於所有患有NSQ NSCLC且組織可進行突變分析評估的患者(n = 313),用FoundationOne CDxTM檢測鑒定突變型(mut)或野生型(wt)KRAS和STK11基因。探索性評估包括通過突變狀態和安全性評估的NIVO + IPI +化療與單純化療的OS和PFS。
在至少36.1個月的隨訪中(截至2022年2月15日),NIVO + IPI +化療與單純化療相比,患者繼續獲得長期、持久的OS獲益[風險比(HR)0.74(95%CI,0.62-0.87)];3年OS率分別為27%和19%。在所有隨機患者和大多數亞組中觀察到NIVO + IPI +化療與單純化療相比的臨床獲益,包括PD-L1表達水平(見下表)或組織學類型。
在對可評估的KRAS和STK11突變的患者的探索性分析中,NIVO + IPI +化療與單純化療相比,OS似乎有所改善(中位OS,16.3 vs 13.1個月)。在是否有KRAS突變(中位OS,mut:19.2 vs 13.5個月;wt: 15.6 vs 12.7個月)或STK 11突變(mut:13.8 vs 10.7個月;wt:17.8 vs 13.9個月)的患者中,也觀察到NIVO + IPI +化療對比單純化療,具有延長OS的相似趨勢。將來會繼續展示其他療效結果。延長隨訪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信號。
通過至少3年的隨訪,1L NIVO + IPI +化療在轉移性NSCLC患者中顯示出長期、持久的療效優勢。不管KRAS和STK11突變狀態如何,觀察到NIVO + IPI +化療相對於單純化療的生存獲益。
LBA9500-在IIB或IIC期黑色素瘤輔助治療中,帕博利珠單抗和安慰劑的無遠處轉移生存率對比:III期KEYNOTE-716研究。
在之前對III期雙盲KEYNOTE-716研究的分析中,帕博利珠單抗輔助治療(pembro)與安慰劑相比,在已切除 IIB 或 IIC期(AJCC-8)黑色素瘤患者中顯著提高了無複發生存率。來自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KEYNOTE-716研究中無遠處轉移生存率(DMFS)和延長隨訪的無複發生存率(RFS)結果。
研究共納入976例年齡≥12歲,IIB或IIC期皮膚黑色素瘤完全切除,且前哨淋巴結活檢陰性的患者。研究第一部分(Part 1),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為pembro 200 mg(兒科患者為2 mg/kg)和安慰劑組,接受17個周期的治療(Q3W,約為期1年)。成年患者的隨機分組按T類別3b,4a,4b進行劃分,兒科患者單獨劃分。治療持續到疾病複發或出現不可接受的藥物毒性。在Part 1中接受安慰劑治療,或在完成Part 1後6個月內未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有資格在複發時接受額外的pembro Q3W治療(Part 2)。研究主要終點為RFS,次要終點為DMFS。本次中位隨訪的數據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4日。
在26.9個月(4.6-39.2個月)的中位隨訪中,與安慰劑相比,pembro輔助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DMFS(HR 0.64,95% CI,0.47-0.88;P=0.0029;兩組均未達到中位值(NR)),24個月DMFS為88.1%(pembro)和82.2%(安慰劑)。延長隨訪顯示,pembro輔助治療保持了低於安慰劑的複發風險(HR 0.64,95% CI,0.50-0.84),24個月RFS為81.2%(pembro)和72.8%(安慰劑)。
Pembro組有137例患者(28.4%)發生3級以上任何原因不良事件(AE),安慰劑組有97例(20.0%)。Pembro組有83例患者(17.2%)發生≥3級藥物相關AE,安慰劑組有24例(4.9%)。Pembro組有1例患者因任何原因AE死亡,安慰劑組有5例,研究中未發生藥物相關死亡。Pembro組有182例患者(37.7%)發生免疫介導AE,安慰劑組有45例(9.3%),其中最常見的為甲狀腺功能減退(17.2%和3.7%)。
這個研究表明,在切除後的IIB和IIC期皮膚黑色素瘤輔助治療中,帕博利珠單抗與安慰劑相比顯著改善了DMFS,並在延長隨訪中保持了優於安慰劑的PFS,是有利的輔助治療方案。
LBA9509-肝髒隔離灌注作為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肝轉移的方法,III期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SCANDIUM研究)初結果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即便成功控製原發病灶,大約50 %的患者會出現轉移,其中肝轉移最為常見。肝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6-12個月,並極少有能延長生存期的係統治療方案。之前一項采用肝髒隔離灌注(IHP)的研究發現,接受IHP的患者與瑞典同期生存最長的曆史對照組相比,總體生存期增加了14個月(26個月 vs 12個月)。
在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III期試驗中,未治療的葡萄膜黑色素瘤孤立性肝轉移患者,在2013年至2021年間隨機分組接受IHP或最佳替代治療(對照組)。研究主要終點為24個月的總生存率,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根據RECIST 1.1評價的次要研究終點,分別為無進展生存期(PFS),肝髒PFS(hPFS)和治療毒性。
研究納入93例患者隨機分組,每組有3名患者因撤回同意書或不適合入組而被排除,最後87例患者被分到IHP組(43例)和對照組(44例)。IHP組中,41例(89%)患者接受了治療。對照組中,49%的患者接受了化療,39%的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療,9%的患者接受了局部治療。
在意向治療分析中,IHP組的總體緩解率(ORR)為40%(17/43),對照組為4.5%(2/44)(p<0.0001)。IHP組的中位hPFS為9.1個月(95% CI,5.6至13.4個月),對照組為3.3個月(95% CI,2.9至4.0個月)(p<0.0001)。IHP組的中位PFS為7.4個月(95% CI,5.2至11.6個月),對照組為3.3個月(95% CI,2.9至3.7個月)(p<0.0001)。
IHP組有14起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見的為血管並發症和感染。對照組中有13起不良事件,最常見的為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IHP組有1例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以上數據表明,在未治療的孤立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肝轉移患者中,與最佳替代治療相比,IHP治療提高了ORR,hPFS和PFS。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