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37歲歌手因黑色素瘤去世,ASCO會議上已有治療新進展

作者:Teresa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3-06-26
導讀

6月14日上午,《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軍張恒遠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年僅37歲。他憑借一首《無法逃脫》進入大眾視野,如今因癌症離開人世。黑色素瘤這個名詞也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素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生於皮膚,也可能發生在黏膜和內髒器官,多發於30歲以上人群。盡管發病率不高,但其病死率高,預後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分期、潰瘍有無、手術方式等有關。 黑色素瘤

關鍵字: 黑色素瘤

6月14日上午,《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軍張恒遠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年僅37歲。他憑借一首《無法逃脫》進入大眾視野,如今因癌症離開人世。黑色素瘤這個名詞也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素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生於皮膚,也可能發生在黏膜和內髒器官,多發於30歲以上人群。盡管發病率不高,但其病死率高,預後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分期、潰瘍有無、手術方式等有關。
黑色素瘤的治療方式以綜合治療為主。由於其化療有效率低,因此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切除和黑色素瘤靶向藥如BRAF抑製劑(如達拉非尼)和免疫治療藥物如PD-1抑製劑和CTLA4抑製劑(如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
新輔助免疫治療提高黑色素瘤手術反映率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探索了新輔助伊匹木單抗(IPI)+納武利尤單抗(NIVO)治療的臨床療效,發現該新輔助方案可使黑色素瘤患者病理緩解率獲益。
其中OpACIN-neo研究測試了不同的的聯合給藥方案(NCT02977052),得出相對短期、耐受性好且有較高的病理緩解率的方案(IPI 1 mg/kg + NIVO 3 mg/kg),新輔助治療後,入組患者進行了治療性淋巴結清除術(TLND),但後續沒有輔助全身治療(ST)。PRADO研究是OpACIN-neo研究的2期研究擴展隊列擴展隊列,探討了將IPI+NIVO新輔助治療後的病理反應作為後續省略清掃術、製定個性化治療的標準是否對生存數據有益。
過去幾年PRADO研究陸續公布了入組患者的總體療效和生活質量評估情況,未接受治療TLND的患者無論是手術並發症,還是生活質量各項指標,都顯著優於清掃的患者。因此,取消TLND對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有何影響也成為了眾多學者關心的問題。

本次ASCO大會根據這兩項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後期分析,重點討論了幾個問題:
1)省略TLND對MPR患者的長期生存是否產生不利影響?
2)在pNR患者中添加輔助ST是否對生存有有利影響?

最終發現對於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省略TLND的方案同樣具有相當的療效。

研究方法
對OpACIN-neo和PRADO研究中的MPR和pNR患者進行了3年的RFS和遠處轉移無病生存(DMFS)分析,比較有TLND和無TLND的MPR患者以及有輔助ST和無輔助ST的pNR患者。 使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計算和比較生存率。 使用Cox回歸分析檢查基線特征與RFS或DMFS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
PRADO研究的中位隨訪時間為37.9個月(至2023年1月8日),OpACIN-neo的中位隨訪時間為46.8個月(至2022年2月14日)。 PRADO和OpACIN-neo患者之間的基線臨床特征沒有顯著差異。
1.MPR患者省略TLND不會影響生存數據
對於MPR患者,省略TLND似乎不會影響生存,取消TLND組(n=59)與有TLND組(n=53)的3年RFS分別為93%和96%(p=0.47),3年DMFS分別為98%和98%(p=0.92)。

2.pNR患者行術後輔助ST改善RFS和DMFS;輔助化療無效者或可從放療中獲益
在pNR患者中,發現接受輔助ST的患者(n=17:n=10 BRAFi/MEKi和n=7抗PD1)與未接受輔助ST的患者(n=23)相比,有RFS和DMFS的益處,3年RFS率為64%對比35%(p=0.10),3年DMFS率為70%對比52%(p=0.24)。此外,相比術後無輔助治療的人群,輔助放療患者的RFS也有獲益(75%vs.47%)。

本次ASCO帶來了人們期待中的結果:在新輔助伊匹木單抗+納武利尤單抗新輔助治療後,對達MPR的患者省略TLND方案似乎不會影響RFS/DMFS,並且鑒於該方案的高生存率,術後輔助ST不太可能帶來進一步的獲益;而對於pNR患者,添加正在進行的抗PD1輔助ST或切換至BRAFi/MEKi似乎能改善RFS和DMFS,而化療無效患者也許可以從輔助放療中獲益,盡管這需要更多樣本的支持。
該結論為黑色素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視野,黑色素瘤有望成為第一個實現藥物治療替代根治性手術的瘤種,顛覆傳統治療理念。
隨著各項研究的不斷完善,各類癌症包括黑色素瘤已從“不可治”變為“可治”,再由“可治”變為“最佳治療”,治療方式的不斷改進旨在希望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本文首發:oncology論壇

作者:Teresa

審校:唐穎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