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吳小華教授:綜合施策、科學防癌,婦科腫瘤的現狀與挑戰丨2024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作者:CHTV百姓健康 來源:CHTV百姓健康 日期:2024-04-21
導讀

中國常見的婦科腫瘤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近年來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2024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綜合施策、科學防癌”為主題,旨在擴大癌症防控科普宣傳,普及抗癌健康知識,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參與癌症防治工作。為加強婦科腫瘤防治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特邀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分享婦科腫瘤的科普知識。

導語:中國常見的婦科腫瘤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近年來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2024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綜合施策、科學防癌”為主題,旨在擴大癌症防控科普宣傳,普及抗癌健康知識,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參與癌症防治工作。為加強婦科腫瘤防治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特邀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分享婦科腫瘤的科普知識。

問題1:婦科腫瘤的流行病學現狀如何?如何降低婦科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吳小華教授:婦科腫瘤是個較寬泛的概念,常見的婦科三大腫瘤指的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此外,婦科腫瘤還包括外陰癌、外陰癌、陰道癌、子宮肉瘤和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等。根據最新的癌症數據,宮頸癌每年新增病例約為15.1萬人,死亡人數5.6萬人;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病例7.8萬人,死亡人數1.4萬人;卵巢癌每年新增病例是6.1萬人,死亡人數是3.3萬人。常見三大腫瘤中,宮頸癌的發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是卵巢癌。在廣義的婦科腫瘤中,子宮內膜癌的預後最好,其次是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的預後最差。

2024年初,國家癌症中心在《中華腫瘤雜誌》發布《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資料顯示2022 年全國女性新發惡性腫瘤為229.08萬例,其中婦科腫瘤大概有30萬,比例高達13%。2022 年全國惡性腫瘤死亡女性病例估計為94.49 萬例,婦科腫瘤死亡病例估計為10萬,比例高達10%。中國婦科腫瘤的流行病學的彙總結果顯示,我國婦科惡性腫瘤的防治仍然任重而道遠。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我們迫切希望看到的“拐點”還沒有出現,且部分疾病還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未來,需要吸納更多力量注入”防、篩、診、治、康”的各環節;同時,不斷加強婦科腫瘤專科醫生團隊的建設。

問題2:卵巢癌的高發人群有哪些?目前主要的篩查手段是什麼?

吳小華教授:在所有的婦科腫瘤中,卵巢癌的死亡率最高。中國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接近41%,美國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概是43%,日本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一些,為45%。過去,往往用“三個70%”來形容卵巢癌麵臨的的困境:大概70%的卵巢癌患者發現時就已經進展到晚期;卵巢癌患者經診斷治療後,兩到三年內,約有70%的患者會出現複發;最後一個70%則是指卵巢癌五年內的死亡率。從數據上看。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著眼我國卵巢癌的整體診療現狀,仍舊充滿挑戰。目前,卵巢癌尚無法搭建起完整、有效的三級預防體係。這一方麵是由於大多數卵巢癌的病因不清楚,目前還沒有出現有效的篩查方法;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卵巢癌發生在盆腔深處,早期基本無明顯症狀,極易發生誤診,且中後期發展迅速,導致早期篩查和診斷率不高。

相關研究發現,約1/4的卵巢癌患者的發病和遺傳相關,而BRCA1/2基因致病性變異約占卵巢癌病例的20%-25%。因此,基於遺傳背景,臨床上對於有家族遺傳易感基因的患者,可進行BRCA1/2基因檢測,且已成為卵巢癌家族早期篩查的標準。對於卵巢癌的高發人群,可將突變遺傳基因攜帶者的卵巢、輸卵管預防性切除,降低其發生卵巢癌的風險。同時,可根據排卵的理論,高危人群可能與生育少或不生育,不哺乳、縮短哺乳時間,以及推遲月經初潮和晚絕經相關,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避孕藥,讓高危患者不排卵,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癌發生的風險。此外,臨床上需關注生理性或卵巢非贅生性囊腫惡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在高危卵巢癌患者的密切隨訪中,推薦進行陰道超聲或腫瘤標誌物輔助篩查。

問題3:近年來,婦科腫瘤(尤其是預後較差的卵巢癌)有哪些臨床進展、創新藥物值得關注?

吳小華教授:目前,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進入精準醫學階段。建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做基因檢測,以明確卵巢癌是否和遺傳相關、是否存在同源重組修複缺陷(HRD)。隨後,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為患者進行遺傳風險的評估與幹預,一級親屬可采取輸卵管卵巢的切除、口服避孕藥和密切隨訪等方式降低風險。雖然卵巢癌的分子分型現在不夠成熟,但是對於BRCA基因突變、同源重組修複缺陷(HRD)的患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維持治療方案。

對於子宮內膜癌或宮頸癌患者,可以采取基因檢測或者某些特定靶點測定。目前,子宮內膜癌的分子分型已經可較為精準指導臨床的診斷及治療。而宮頸癌的免疫治療也已取得長足發展,已成為晚期及複發性宮頸癌治療的新策略,臨床療效不斷得到突破,且我國的免疫治療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總體來說,無論PARP抑製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藥物、還是分子分型或免疫治療的應用,都為婦科三大腫瘤在診斷或治療上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率不斷得以突破。未來,希望在臨床醫生和患者的不斷努力下,開創更多中國方案、研發更多滿足臨床需求的原研藥物,造福中國及世界的患者。

問題4:複旦大學腫瘤醫院的宮頸癌保育門診創立以來取得了諸多成就,請您分享保育門診的設立初衷及發展經驗?

吳小華教授:我國宮頸癌呈現出發病率高、發病人群趨於年輕化等特點,無論是手術治療、根治性的子宮切除抑或是根治性的放療,都會使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喪失生育功能。上個世紀末出現的陰式廣泛性宮頸切除術,可以幫助早期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而宮頸癌保育門診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給患者提供方便和專業的指導,在診療過程中,整合多學科專家意見,讓有生育需求宮頸癌患者第一時間能夠得到專業的指導,同時致力於讓更多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而“保育門診”的核心經驗便是要求“專業”。因為專業所以規範、因為規範所以領先,通過對宮頸癌患者進行專業的指導和規範化診療,讓我國宮頸癌乃至相關婦科腫瘤的診療水平做到世界的領先。

專家簡介

吳小華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婦瘤科主任、婦科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 首席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卵巢癌專委會 主任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婦科專委會 主任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 前任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 常務理事

上海市抗癌協會 常務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CSCO)理事

IGCS 國際委員會委員、亞太理事提名人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醫學論壇網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