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從1例乙狀結腸癌病例說開去

作者: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 徐瑞華 王誌強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2-09
導讀

         對於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若有高危因素,建議先行新輔助化療,再手術;若無高危因素,可先手術,再行輔助化療。

 

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43歲,主訴為“血便3個月”,於2006年11月行腸鏡檢查診斷為“乙狀結腸癌”,隨後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後病理結果提示為:乙狀結腸腺癌Ⅱ級(中分化),侵犯腸壁全層,淋巴結2/16(+),病理分期為pT3N1M0。       患者術後以XELOX方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輔助化療8個療程,末次化療結束後定期複查。2009年2月複查CT,提示出現肝、雙肺轉移,癌胚抗原(CEA)為4.5 ng/ml,檢測原手術標本KRAS基因突變狀態,為野生型。多學科會診認為,此時行手術治療無法切除所有轉移灶,建議先行化療。

       患者隨後接受貝伐珠單抗(Bev)聯合FOLFOX方案[5氟尿嘧啶(5-FU)+亞葉酸鈣(LV)+奧沙利鉑]治療6個療程。在結束3個療程治療後複查CT,提示肝、肺轉移瘤縮小,療效評價為部分緩解(PR),6個療程結束後療效評價維持PR。治療過程中出現1級腹瀉和1級中性粒細胞下降。

       2009年6月,多學科會診建議該患者先行肝轉移瘤切除術,再行肺轉移瘤切除術。患者隨後於2009年7月接受肝轉移瘤切除,病理結果為轉移性腺癌。術後,患者拒絕再行肺轉移瘤切除及化療。

       2009年9月複查CT,示雙肺轉移瘤進展,肝髒未見新發病灶。多學科會診建議患者先行化療再行肺轉移瘤切除術,患者隨後接受FOLFIRI(5-FU+LV+伊立替康)方案+西妥昔單抗治療3個療程,療效評價為PR。其在治療過程中出現2級皮疹、1級腹瀉和2級中性粒細胞下降。2010年1月,患者接受胸腔鏡下雙肺轉移瘤切除術,術後因經濟原因未繼續化療。此後,每4個月複查1次,至2010年10月複查CT,未見新發病灶。

        2010年1月,患者接受胸腔鏡下雙肺轉移瘤切除術,術後因經濟原因未繼續化療。此後,每4個月複查1次,至2010年10月複查CT,未見新發病灶。 

 

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治療策略

       本文主要討論結直腸癌肝和(或)肺轉移的治療策略問題。該患者腫瘤發生轉移後,前一部分的治療相當成功,通過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將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肺轉移轉為可切除。由於患者KRAS基因為野生型,如何選擇最佳一線治療方案成為腫瘤科醫生的難題,筆者將就此在以下討論中詳述。在第1次手術後,由於患者依從性較差,很快出現腫瘤進展,但經過二線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患者再次緩解,進而接受肺轉移瘤切除術,目前仍處於無病生存狀態。此病例提示我們,設計整體治療策略非常重要,選擇合適的一線治療方案,待腫瘤縮小後及時進行手術,才能爭取根治機會。

       目前,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治療領域,腫瘤醫生麵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循證醫學基礎上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使患者獲得最大的生存益處。在麵對一位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患者時,必須進行多學科會診,根據治療目的來設計整體治療策略。

       可切 除性mCRC對於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治療目的是根治,而手術是達到根治的唯一手段,所有治療都須圍繞其進行。

       ECOG   40983試驗已告訴我們:對於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圍手術期化療+手術優於單純手術治療,其3年無進展生存(PFS)率提高了8.1%,但圍手術期化療組術後並發症發生率明顯升高。在此試驗中,有許多問題仍未解決,如:PFS獲益來自新輔助化療還是輔助化療?如何判斷患者適合先手術還是先行新輔助化療?如何選擇最佳化療方案?如何減少術後並發症的發生?

       已有 的回顧性分析表明,高危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肝轉移瘤直徑>5 cm、肝轉移瘤數目>1個、手術切緣陽性、原發灶切除後不足1年出現肝轉移等)接受肝轉移瘤切除術後生存期較短。故目前的共識是:對於高危患者,建議先行新輔助化療,再行手術;若無高危因素,可先行手術,再行輔助化療。

       另 外,肝轉移瘤切除後有無必要行肝動脈灌注(HAI)化療也是近年的研究熱點,多項臨床研究證實,肝轉移瘤切除術後全身化療+HAI的4年PFS率優於單純全身化療,但並未看到總生存(OS)期延長。目前國內外有數十項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結果值得期待。

       潛在可切除性mCRC 對於潛在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治療目的是盡快縮小腫瘤,爭取行手術切除以達到根治。此時,全身化療與手術同等重要,如何選擇最佳化療方案是醫生麵對的首要問題。

        多項研究證實,Bev或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可提高有效率,從而提高肝轉移瘤切除率,增加患者治愈希望。然而,對於KRAS野生型結直腸癌肝/肺轉移患者,究竟應首選哪種靶向藥物,與哪種化療方案聯合,目前還有爭論。在尚無直接比較Bev和西妥昔單抗療效的臨床試驗前,我們對比NO 16966、CYLSTAL、OPUS、CELIM等試驗的結果發現,西妥昔單抗聯合5-FU、伊立替康或奧沙利鉑化療的有效率較高,約達70%,肝轉移瘤從不可切除轉化為可切除的比例也更高。故在沒有更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前,以上間接數據可作為臨床決策參考。

        不可切除性mCRC 對於完全不可切除的mCRC,治療目的是提高生活質量,延長OS期。此時,KRAS野生型患者同樣麵臨如何選擇一線治療方案的問題。

        2009年在《腫瘤學年鑒》(Ann Oncol)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與單純化療相比,一線治療使用Bev聯合化療可改善患者OS(HR=0.79)。兩項上市後Ⅳ期研究(First-BEAT和BRiTE)顯示,Bev+化療使患者中位OS期延長約達23個月,與Ⅲ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相吻合。這些結果證實,Bev聯合化療確能增加OS益處。

        至於西妥昔單抗,不同國家進行的聯合不同化療方案的臨床試驗結果不一。對於KRAS野生型患者,西妥昔單抗+FOLFIRI方案療效似乎更好,患者PFS期和OS期均比單純化療組長。

        另外,我們對比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用於一線、二線或二線以上治療的臨床試驗數據時發現,若以PFS作為衡量指標,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在用於二線或二線以上治療時,患者的相對風險比下降最為明顯(HR約為0.4),提示此時患者獲益可能更大。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格羅斯(Grothey)於2010年11月的《臨床腫瘤學雜誌》(J Clin Oncol)發表評論,認為應根據治療目的來選擇KRAS野生型mCRC的治療方案。若患者有根治機會,則可考慮選用有效率高的治療方案,如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對於完全是姑息性治療的患者,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二線或二線以上治療可能更為合適。

        而對於K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究竟何種一線治療方案更好,我們期待正在進行的、直接對比Bev和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療效的GALGB-C80405、FIRE-3、PEAK等臨床研究能有所提示。 

     

結腸癌基因檢測 

 

結腸癌基因檢測

       對於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若有高危因素,建議先行新輔助化療,再手術;若無高危因素,可先手術,再行輔助化療。

        對於潛在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若其KRAS基因無突變,則應首選哪種靶向藥物,與哪種化療方案聯合,目前還存在爭論。

        對於KRAS野生型、不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若有根治機會,可考慮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對於完全姑息性治療者,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二線或二線以上治療似更合適;而何種一線治療方案更好,尚待研究。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