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關於年輕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問與答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 吳小華 李 溫灝 柯桂好 夏玲芳 韓朵 周瑜琪 居杏珠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2-09
導讀

         一例23歲首次確診為宮頸癌的ⅠB1期患者。根據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結合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推薦,並考慮到患者日後的生活質量,腫瘤醫生從初次治療選擇,術前、術後治療策略製訂到最後隨訪,為其量身定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摘要  

       本文為一例23歲首次確診為宮頸癌的ⅠB1期患者。根據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結合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推薦,並考慮到患者日後的生活質量,腫瘤醫生從初次治療選擇,術前、術後治療策略製訂到最後隨訪,為其量身定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圖1 宮頸上唇3.5 cm 大小腫瘤      圖2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       圖3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前(左)後(右)MRI 

                                                                                                                           

病曆簡介

       患者,23歲,G2P0,行人工流產時發現宮頸贅生物一周,於2009年2月入院。
 
       查體:宮頸上唇見一贅生物,3.5 cm×2.5 cm×1.5 cm(圖1),宮旁組織未見異常。其餘檢查無特殊結果。
       輔助檢查:胸片、血常規和肝腎功能均正常;腹部CT未見異常;盆腔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宮頸前唇腫塊明顯強化(T1),高信號(T2)(圖3)。
       宮頸贅生物活檢:宮頸浸潤性鱗癌。
       腫瘤標誌物檢測:癌抗原125(CA125)為16 IU/ml,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為0.5 μg/ml。
 
2009年FIGO宮頸癌分期更新對該患者有無影響?
 
       2009年,在南非舉行的第19屆國際婦產科學會(FIGO)會議更新了宮頸癌、外陰癌、子宮內膜癌和子宮肉瘤分期標準,其中,將宮頸癌ⅡA期劃分成ⅡA1期(腫瘤最大徑≤4 cm)和ⅡA2期(>4 cm)。 目前,宮頸癌的分期依然為臨床分期,診斷方法有陰道鏡檢查、活檢、宮頸錐形切除術、膀胱鏡檢查和腸鏡檢查(>ⅠB2期)。CT、MRI和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可指導治療,但不能作為分期依據。臨床分期一旦確定,則不得更改,即某些患者在接受新輔助治療後,病灶明顯縮小,但分期不變。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亦不影響分期。 根據最新FIGO分期,本例患者應屬於ⅠB1期。
 
如何選擇初次治療?對該患者行腹主動脈旁LN切除有何意義?
 
       ⅠB1期宮頸癌的標準治療包括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和放療,但經典的根治性手術和放療都會使患者喪失生育能力。 本例患者僅23歲,未婚,有強烈的生育要求,故可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目前,這項手術技術較為成熟,截至2010年,文獻報告的病例數近1000餘例,在經過選擇的合適的患者中,若經由有經驗的婦科腫瘤醫生進行治療,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療效可達到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效果。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的主要適應證包括:原發於宮頸的浸潤性鱗癌、腺癌和腺鱗癌,FIGO分期ⅠA2~ⅠB1期,無盆腔淋巴結(LN)轉移,有強烈生育願望者。 目前,可供選擇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有經陰道和經腹兩種,前者屬於微創手術,可選擇腫瘤最大徑≤2 cm者實施;後者與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相仿,腫瘤最大徑可達4 cm。 本例患者腫瘤大小為3.5 cm,術前影像學檢查提示腫瘤位於宮頸,故可采用經腹根治性宮頸切除。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達到改善排尿、排便和保留性功能的目的,我們還為其保留了盆腔內髒神經,於2009年2月6日施行了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盆腔LN、腹主動脈旁LN切除術+保留盆腔內髒神經手術(圖2)。 宮頸癌以淋巴轉移為主,主要途徑為盆腔LN至腹主動脈旁LN轉移,但哪一類ⅠB1期患者應接受盆腔LN+腹主動脈旁LN切除尚不明確,主要原因是對於該期別患者,LN轉移率及其臨床價值尚不清楚,臨床醫生對腹主動脈旁LN切除也存在顧忌。ⅠB1期腹主動脈旁LN轉移率為4.6%,對於腫瘤最大徑達3 cm者,我們均采取腹主動脈旁LN切除術。
 
術前是否應該給予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靜脈化療、介入化療和腔內放療)雖常被應用於局部晚期患者,但對該類患者的療效仍存在爭議。 對於腫瘤直徑>4 cm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術前新輔助化療具有減小腫瘤體積、減低手術難度、去除微轉移等潛在益處,但多項關於術前新輔助化療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是相矛盾的。薈萃分析顯示,短程、較高劑量含順鉑的術前新輔助化療(化療間期為2周,順鉑劑量≥25 mg/m2)能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本例患者為ⅠB1期,預後好,新輔助化療不能提高其生存率,故不建議進行。
 
如何選擇化療方案?靶向治療有作用嗎?
 
       如前所述,本例患者無須化療。 宮頸癌化療主要應用於以下三方麵:① 同步放化療,順鉑周療或順鉑+5氟尿嘧啶(5FU)4周療;② 轉移(Ⅳ期)或複發宮頸癌化療,繼GOG169、GOG179研究證明與順鉑單藥相比,順鉑聯合托泊替康或紫杉醇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後,GOG204研究對4組聯合順鉑方案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紫杉醇+順鉑較優。 今年卵巢癌靶向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關於宮頸癌靶向治療的Ⅲ期臨床試驗(GOG240)正在進行中,主要研究非鉑類聯合方案與聯合貝伐珠單抗方案的療效。貝伐珠單抗已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推薦為宮頸癌二線治療方案。
 
術後可不進行輔助治療嗎?
 
       患者的術後病理結果為:宮頸低分化鱗癌,侵及纖維肌壁上1/3層;脈管、神經未見明確累及;陰道切緣、宮頸內口切緣未見累及;43枚LN,包括12枚右盆腔LN、15枚左盆腔LN、8枚骶前LN、8枚腹主動脈旁LN均為陰性。無高危因素,術後無須行輔助治療,行定期隨訪即可。 術後輔助治療的目的在於降低複發。宮頸癌複發的高危因素包括:① LN轉移;② 宮旁浸潤;③ 切緣陽性;④ 腫瘤較大;⑤ 脈管侵犯;⑥ 深肌層浸潤。具有前3項高危因素者,應予輔助治療;具有後3項中2項高危因素者,同樣須給予術後輔助治療,最有效的方法為同步放化療。對於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術後輔助治療經驗不多,但原則上應同接受根治性子宮切除者一樣,進行更積極的輔助治療,若具有上述後3項高危因素中任何1項,即須予輔助治療;為保全卵巢和生育功能,應多采用輔助化療。
 

為該患者保留盆腔內髒神經的意義是什麼?

        傳統的宮頸癌根治術會不可避免地損傷盆腔自主神經:在盆後壁切除宮骶韌帶時損傷腹下交感神經,切除髂內靜脈內側和子宮深靜脈周圍淋巴結時損傷盆內髒神經(副交感神經),切除膀胱宮頸韌帶時損傷盆神經叢膀胱分支,切除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韌帶和切除陰道時損傷盆神經叢。副交感神經損傷可導致膀胱對壓力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經損傷則可引起膀胱順應性降低和高存儲壓力,可造成膀胱頸關閉機能不全和失禁。自主神經損傷還會引起直腸功能紊亂和性生活滿意度降低。

        日本學者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在根治術中保留自主神經的觀點,目的在於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又不影響治愈率,但傾向於選擇早期病例進行。到目前為止,研究報告施行保留神經根治術者的臨床分期基本為ⅠB~ⅡB期,患者複發率及無病生存情況等與傳統根治術無明顯差別,但術後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傳統根治性手術。

        本例患者局部腫瘤大小<4 cm,宮旁組織陰性。我們在術中於髂總動脈水平牽拉腹下神經確定走向,打開膀胱側窩和直腸側窩後確定子宮韌帶界線和神經在其中的分布,切除宮骶韌帶時注意保留其外側的腹下神經,切除主韌帶時注意保留其下方的盆叢分支,盡管膀胱宮頸韌帶中部分神經不可避免被損傷,仍可順利保留膀胱和直腸功能。

        患者於術後2天肛門排氣,術後7天拔除導尿管,自主排便通暢,B超示殘餘尿<80 ml。術後病理示手術切緣陰性,清掃LN總數與傳統根治術無差別,未見嚴重並發症。可見,在保證相同根治程度的情況下, 保留神經的宮頸根治術盡最大可能降低了手術對年輕患者生理功能的影響,並提高了其生活質量。 

如何隨訪?何時可妊娠?宮頸癌疫苗是否有用?

        一般來說,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後的隨訪包括:每3個月進行1次陰道細胞學檢查、盆腔影像學檢查及腫瘤標誌物SCCA檢查。若月經正常,鼓勵於術後6個月自然懷孕。該患者術後月經正常,隨訪至2010年11月5日,影像學檢查正常(B8版圖3),可建議妊娠。

        目前在國外上市的兩種宮頸癌相關疫苗均為預防性疫苗,使接種者具有抵抗相應型別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免疫力,對於接種前已感染HPV者則無預防和治療作用,且不能替代或減少常規宮頸篩查。本例患者已發生宮頸癌,預防性疫苗對其無任何治療及預防作用。[3520901]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