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23歲首次確診為宮頸癌的ⅠB1期患者。根據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結合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推薦,並考慮到患者日後的生活質量,腫瘤醫生從初次治療選擇,術前、術後治療策略製訂到最後隨訪,為其量身定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本文為一例23歲首次確診為宮頸癌的ⅠB1期患者。根據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結合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推薦,並考慮到患者日後的生活質量,腫瘤醫生從初次治療選擇,術前、術後治療策略製訂到最後隨訪,為其量身定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圖1 宮頸上唇3.5 cm 大小腫瘤 圖2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 圖3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前(左)後(右)MRI
病曆簡介
傳統的宮頸癌根治術會不可避免地損傷盆腔自主神經:在盆後壁切除宮骶韌帶時損傷腹下交感神經,切除髂內靜脈內側和子宮深靜脈周圍淋巴結時損傷盆內髒神經(副交感神經),切除膀胱宮頸韌帶時損傷盆神經叢膀胱分支,切除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韌帶和切除陰道時損傷盆神經叢。副交感神經損傷可導致膀胱對壓力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經損傷則可引起膀胱順應性降低和高存儲壓力,可造成膀胱頸關閉機能不全和失禁。自主神經損傷還會引起直腸功能紊亂和性生活滿意度降低。
日本學者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在根治術中保留自主神經的觀點,目的在於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又不影響治愈率,但傾向於選擇早期病例進行。到目前為止,研究報告施行保留神經根治術者的臨床分期基本為ⅠB~ⅡB期,患者複發率及無病生存情況等與傳統根治術無明顯差別,但術後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傳統根治性手術。
本例患者局部腫瘤大小<4 cm,宮旁組織陰性。我們在術中於髂總動脈水平牽拉腹下神經確定走向,打開膀胱側窩和直腸側窩後確定子宮韌帶界線和神經在其中的分布,切除宮骶韌帶時注意保留其外側的腹下神經,切除主韌帶時注意保留其下方的盆叢分支,盡管膀胱宮頸韌帶中部分神經不可避免被損傷,仍可順利保留膀胱和直腸功能。
患者於術後2天肛門排氣,術後7天拔除導尿管,自主排便通暢,B超示殘餘尿<80 ml。術後病理示手術切緣陰性,清掃LN總數與傳統根治術無差別,未見嚴重並發症。可見,在保證相同根治程度的情況下, 保留神經的宮頸根治術盡最大可能降低了手術對年輕患者生理功能的影響,並提高了其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後的隨訪包括:每3個月進行1次陰道細胞學檢查、盆腔影像學檢查及腫瘤標誌物SCCA檢查。若月經正常,鼓勵於術後6個月自然懷孕。該患者術後月經正常,隨訪至2010年11月5日,影像學檢查正常(B8版圖3),可建議妊娠。
目前在國外上市的兩種宮頸癌相關疫苗均為預防性疫苗,使接種者具有抵抗相應型別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免疫力,對於接種前已感染HPV者則無預防和治療作用,且不能替代或減少常規宮頸篩查。本例患者已發生宮頸癌,預防性疫苗對其無任何治療及預防作用。[3520901]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