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外科的王(Wang TC)等研究發現,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鼠膠質瘤,而傳統的神經係統檢查手段則有助於監測腫瘤的生長。論文2月12日在線發表於《神經腫瘤學雜誌》(J Neurooncol)。
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外科的王(Wang TC)等研究發現,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鼠膠質瘤,而傳統的神經係統檢查手段則有助於監測腫瘤的生長。論文2月12日在線發表於《神經腫瘤學雜誌》(J Neurooncol)。
惡性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原發腫瘤,以廣泛侵犯和進展迅速為特點。不斷發展的動物影像學技術,使我們能夠建立可靠的動物模型並且通過無創方式監測腫瘤生長,這對於研發新的治療技術非常重要。
該研究應用傳統的神經學檢查手段以及18F-氟脫氧葡萄糖(18F-FDG )PET技術來監測大鼠膠質瘤模型的腫瘤生長情況,用肢體運動和感覺試驗來評估大鼠神經功能缺失情況,並分析大鼠神經行為改變與PET影像學表現及組織病理學數據的相關性。
結果為,在手術後7天時,PET影像上可清晰地觀察到腫瘤存在。神經行為改變與PET影像學表現及組織病理學結果相關性良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