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HPV與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

作者:陳汶 魏麗惠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5-17
導讀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目前已知最小的DNA病毒,是一種嗜黏膜和皮膚上皮性病毒,具有高度特異性,常通過性接觸引起一過性感染,從上皮基底層的微小傷口進入體內,在組織細胞內以DNA複製的方式進行繁殖,可引起肛門生殖道疾病,包括宮頸、陰道、外陰、肛門等部位的異常增生、癌症及尖銳濕疣;研究顯示,發生於頭頸、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等部位的腫瘤均有HPV感染。

關鍵字: HPV | 流行病學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http://zt.cmt.com.cn/zt/hpv/index.html

inserted image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目前已知最小的DNA病毒,是一種嗜黏膜和皮膚上皮性病毒,具有高度特異性,常通過性接觸引起一過性感染,從上皮基底層的微小傷口進入體內,在組織細胞內以DNA複製的方式進行繁殖,可引起肛門生殖道疾病,包括宮頸、陰道、外陰、肛門等部位的異常增生、癌症及尖銳濕疣;研究顯示,發生於頭頸、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等部位的腫瘤均有HPV感染。

■概述

  HPV感染有如下特點。

  1. HPV與不同部位黏膜的作用方式不同,病變發生不均一,可能存在多個起源;

  2. 病毒本身特征,包括型別、變異體,伴隨感染和病毒負荷等跟持續感染相關;

  3. 通常,高危型HPV(主要為16、31、33、35、52和58型)比低危型感染持續時間長;

  4. 90%的感染可在兩年內清除,少部分變為持續感染;

  5. 長期持續感染(5~7年)並非嚴格與病毒致癌性相關,某些低危型HPV(如61型)亦可表現為持續感染;

  6. 與持續感染相比,個體一過性感染產生體液或細胞免疫的可能性低,表明先天性免疫能在記憶性免疫產生前很快清除HPV;

  7. 個體一生中感染HPV的累積率可達80%,普通無症狀女性感染率為2%~44%,感染率在小於25~35歲的女性中達到峰值,此後開始下降;對於非洲、美洲和歐洲45歲以上女性,可觀察到第二個感染高峰,中國女性出現第二個高峰的時間可能更早,這可能緣於持續感染或接觸了新的性夥伴。

  由於HPV對女性的危害遠超過男性,收集男性個體HPV標本的方法又未被充分驗證且收集上皮脫落細胞相當困難,目前,普通人群的HPV流行病學數據大多來自女性。

  目前已知,HPV16、18、6和11型感染是肛門生殖器、頭頸和肺等部位HPV相關疾病的主要病因,在普通未感染HPV人群中開展針對這4種HPV型別的疫苗接種將會有極好的預防效果。

 宮頸癌

inserted image

  據WHO統計,2005年宮頸癌新發病例約50萬例,發展中國家占90%。高危型HPV(圖1)感染是發病的必要但不充分因素,因為宮頸癌前病變可能會逆轉(表2)。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99.7%的浸潤型癌可檢出HPV DNA。2007年,一項全國多中心流行病學研究對宮頸鱗癌各型別HPV的感染率進行了統計(圖2),並顯示在檢出的18種型別中,除HPV 6、44、53和54出現在多重感染外,其他均為單一感染;研究未發現單一低危型HPV感染,其僅作為高危型HPV感染的協同感染;Ⅱ級、Ⅲ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 最普遍的前5種HPV感染型別為16、58、33、31和52;多重感染率隨病理級別增加而降低,CINⅡ級、Ⅲ級、宮頸鱗癌的HPV感染率分別為25.7%、14.1%和3.3%。

  由於我國宮頸腺癌發病率很低,且腺癌診斷複雜,目前尚無關於宮頸腺癌的全國性HPV流行病學數據。

其他肛門生殖器腫瘤

  HPV還與陰道、外陰、肛門和陰莖等肛門生殖器部位腫瘤相關。雖然HPV感染在上述部位很普遍,但發病率低,約為1例/10萬。

陰道癌

  多數外陰和陰道癌是鱗狀上皮來源,此類疾病發病率很低,目前尚無大規模多中心研究數據描述病變中HPV型別的分布情況。陰道癌前病變有兩種:分化型陰道上皮內瘤樣病變(VAIN),與HPV感染無關;普通型高度VAIN(如基底細胞型或未分化型),與HPV感染相關。陰道癌HPV感染率為60%~65%,HPV 16最常見(至少占70%;HPV 18、45、31、33、35和39也有發現。

外陰癌

  外陰癌HPV感染率為78.1%。外陰癌有兩種組織學類型:基底細胞型(即疣型)和角質化鱗狀上皮癌。前者為主要類型,發生於年輕女性,與HPV感染相關,為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進展而來,HPV DNA檢出率為75%~100%。

  HPV 16是VIN Ⅲ級和外陰癌的主要病因,HPV 18、45、31或33可能在癌變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陰莖癌

  陰莖癌HPV DNA陽性率為7%~82%。與外陰癌相似,陰莖癌HPV感染與組織學類型相關,基底細胞型比角化型的感染率高。基底細胞癌前病變為陰莖上皮細胞內瘤樣病變(PIN),HPV 16是PIN和陰莖癌的主要病因,但HPV6或11對陰莖癌的歸因危險度比其他肛門生殖器疾病高。

肛門癌

  肛門在生理結構上與宮頸類似,均有一個移行區域,該部位易感染HPV,並發生瘤性轉化。組織學類型包括鱗狀上皮和腺上皮;鱗狀上皮比例占70%。非角化類型與HPV相關性遠遠大於角質化鱗狀上皮癌。85%的肛門癌能檢出HPV DNA,男同性戀者HPV陽性率更高,在艾滋病流行前,這類人群肛門癌發病率約為35例/10萬。

  HPV 16型感染占絕大部分(>75%),HPV 18次之(<10%),低危型HPV感染較少。

生殖器疣

inserted image

  生殖器疣是HPV感染引起的肛門生殖器部位最常見良性腫瘤,人群發病率為1%。在女性常見於外陰、陰道、宮頸,在男性常見於陰莖和陰囊;此外,會陰、肛門和口腔也不鮮見。

  90%的外生殖器疣由低危型HPV 6和11引起,中國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也顯示,無論是單一型別還是≥2種HPV感染,生殖器疣最主要的感染型別是HPV 6和11。

  感染HPV 6、11、16型者占總生殖器疣患者的97.9%,HPV 6、11、16型感染率分別占46.6%、42.4%和11.8%,其他型別隻占約2%(圖3)。

消化係統與呼吸係統腫瘤

胃癌

  我國研究顯示,胃癌、食管癌與HPV 16和18感染相關:張(Zhang)等對廣東60例胃癌患者進行檢測,發現50%為HPV陽性。蔡(Cai)等發現,胃癌中HPV 16陽性率為41.30%。但也有學者認為胃癌與HPV感染無關。

直腸癌

  直腸癌組織中的HPV DNA陽性檢出率為21.4% ~74.1%,以HPV 16、18為主。HPV感染與大腸癌組織類型有關,而在不同病理學分級中無差別:印戒細胞癌的HPV及HPV 16陽性率高於管狀腺癌、黏液腺癌和乳頭狀腺癌;HPV 6和11感染僅見於管狀腺癌,HPV 16感染則存在於各型癌細胞中(均>20%),在惡性程度較高的黏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中陽性率分別達33.3%和50%。

食管癌

inserted image

  關於食管癌HPV感染率的結果差異較大,從0~100%不等。即使是食管癌高發地區的HPV感染率也不盡相同,中印度為33%,南非為46%,東非為0,南美為29%;在美國和意大利分別為 2.1%和 4.4%;在作為低發地區的德國、法國、日本和北京均未檢測出HPV。

  我國對食管癌與HPV相關性有多篇報告。丁成研究了河南省林州地區食管癌患者的HPV 16表達情況(圖4A),並發現HPV 16表達與患者年齡、性別、分化程度、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及腫瘤分級無相關性。柯楊等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和熒光原位雜交(FISH)法檢測了河南省安陽食管癌人群的HPV 16, 發現高危型HPV 16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圖4B)。但中國學者喬友林、美國學者卡芒加(Kamangar)和科希沃(Koshiol)在河南省林縣食管癌高發區進行的研究顯示,食管鱗狀細胞癌及其癌前病變與HPV感染不相關;食管鱗狀細胞癌、胃賁門和(或)非賁門腺癌與HPV 16、18和73感染不相關。

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HPV感染呼吸道可引起複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其在形態學上為一種良性疾病,但累及氣道後有惡變危險,通常與感染HPV6、11相關,感染率為76.2%。

呼吸係統腫瘤

  邱(Chiou)等的研究顯示,在我國台灣,56%的肺腺癌患者血標本為HPV 16、18陽性,感染HPV的女性肺癌發病風險明顯增加。在原發性肺癌患者中,HPV 16陽性者較陰性者的肺癌風險增加6.5倍,HPV 18陽性者較陰性者增加9.2倍,HPV 16、18均陽性者則較陰性者增加75.7倍。我國胡克等研究發現,肺鱗癌組織中HPV 16與18 DNA陽性率為42.5%,而在正常組織中未檢測到HPV,故認為HPV感染與肺癌相關。但韋爾特(Welt)等在肺鱗癌和肺小細胞癌中均未檢測到HPV,故認為肺癌與HPV感染關係不大。

其他

頭頸部腫瘤

  全球每年約有57萬例新發頭頸部癌病例,占所有癌症新發病例的5%。

  頭頸鱗癌是一係列具有不同遺傳背景的疾病,最簡單的分類法是分為HPV陽性(與陰道性交、口交夥伴數量,吸食大麻有關)和陰性(與酒精攝入、吸煙,癌症家族史及口腔衛生情況相關)腫瘤。HPV陽性患者預後優於陰性患者。頭頸部腫瘤按HPV陽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齶扁桃體、口咽、頰及唇黏膜、口底、舌根、舌體、軟齶及牙齦(圖5)。

inserted image

皮膚癌

  研究顯示,皮膚惡性腫瘤可能與HPV感染相關,其HPV陽性率為19%~58%,以高危型HPV為主。

  不同類型皮膚癌的HPV感染率及感染型別不同:卡拉加斯(Karagas)發現,鱗狀細胞癌患者血清HPV抗體陽性率明顯高於對照組,而基底細胞癌患者與對照組無差異;各型別中,β類HPV,尤其是HPV 5感染可增加鱗狀細胞癌發病風險。

乳腺癌

  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乳腺癌發病與HPV感染相關,文獻顯示,乳腺癌中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86%。

  檢出的HPV型別差異較大:柯楊等的研究中,HPV 16 E6 PCR陽性率為65.6%; 居米什(Gumus)的研究顯示,HPV 18感染率為54. 4%。

  高危型HPV 促進癌發生的可能機製為:① 高危型HPV E6、E7基因靶作用於p53、Rb→多類型的乳腺上皮細胞永生化→乳腺癌;② erbB2基因激活。

  目前認為高危型HPV的感染途徑有:① 生殖道的HPV可通過血行和(或)淋巴轉移至乳腺;② HPV通過性活動,經體外途徑侵入乳腺;③ HPV沿乳管侵入,引起終末小葉單位或導管上皮基底部幹細胞癌變。

卵巢癌

  關於HPV與卵巢癌相關性的研究較少。柯楊等發現,HPV 16在卵巢癌、卵巢正常組織中的感染率分別為50%與6.7%。柏青楊等也證實,卵巢癌的HPV感染率高於正常卵巢組織、卵巢良性腫瘤和交界瘤,且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ki-67呈正相關。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研究所 陳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魏麗惠)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