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新藥時代:多發性骨髓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展

作者:黃禾菁侯健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7-13
導讀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劑量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一直被認為是年輕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在過去10年中,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來那度胺等新藥的相關研究均顯示,這些新藥可改善骨髓瘤患者ASCT 前後的緩解率,且不增加毒性。新藥是否可取代或減少移植治療選擇,目前尚不清楚,但確實對移植治療構成了挑戰。本文將總結新藥時代ASCT治療MM的進展。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劑量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一直被認為是年輕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在過去10年中,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來那度胺等新藥的相關研究均顯示,這些新藥可改善骨髓瘤患者ASCT 前後的緩解率,且不增加毒性。新藥是否可取代或減少移植治療選擇,目前尚不清楚,但確實對移植治療構成了挑戰。本文將總結新藥時代ASCT治療MM的進展。

點擊看大圖

  單次與序貫ASCT

  1983年,麥克爾溫和波爾斯首次報告,大劑量美法侖用於高危MM患者有效。隨後,Barlogie與Harousseau等提出,大劑量化療後可采用ASCT支持治療。至今,美法侖200 mg/m2(Mel 200)方案仍為ASCT的首選預處理方案。

  目前,對於序貫移植仍存有爭議。

  美國阿肯色州學者首次用序貫移植治療初發MM,結果顯示,接受雙次ASCT患者的7 年無事件生存(EFS)和總生存(OS)均顯著優於行單次ASCT者,且雙次ASCT治療相關死亡率較低。另有兩項隨機臨床試驗也證實序貫移植能改善MM患者EFS。

  然而,也有研學者對此並不認同。法國多發性骨髓瘤國際協作組(IFM)94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雙次ASCT 組患者在首次ASCT後M 蛋白減少<90%者的OS期更長,而獲得完全緩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者並不能從序貫ASCT中獲益。

  因此,自20 世紀90 年代末,多數研究者仍將單次ASCT聯合Mel 200作為標準治療方案,第一次移植治療後未達VGPR者也可考慮行第二次ASCT。

  新藥誘導治療

  一直以來,長春新堿+多柔比星+地塞米鬆(VAD)方案為最常用的誘導方案。

  有研究顯示,與VAD方案誘導治療者相比,沙利度胺+地塞米鬆(TD)方案或沙利度胺+多柔比星+地塞米鬆(TAD)方案誘導治療後,MM患者獲得VGPR的比例更高且OS期更長,但移植前CR率並未增加,仍<10% 。在ASCT 後,以TAD 方案治療者的VGPR率高於VAD方案治療者。但沙利度胺誘發深靜脈血栓的概率較高,因此TD方  案及TAD方案較VAD方案並無顯著優勢。

  IFM 對初診MM 患者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前瞻性臨床研究(IFM 2005-01),其結果顯示,以硼替佐米+地塞米鬆(VD)方案誘導治療者的完全緩解率/接近完全緩解率  (CR/nCR)、獲得VGPR以上的比例及OS均顯著優於VAD方案誘導治療者,且VD方案可進一步轉化出更好的移植後療效。對於伴有不良細胞遺傳學和國際分期為Ⅱ期或Ⅲ期的患者,接受VD方案治療後疾病無進展生存(PFS)期顯著延長。目前,VD方案已成為ASCT前的一線誘導治療方案。

  此外,部分Ⅱ期臨床試驗對VD聯合第3 種藥物[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鬆(VT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地塞米鬆(PAD)、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鬆(RVD)和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鬆(VCD)]方案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三藥聯合療效更好,反應率達90%,CR率近24%。

  另外,3項前瞻性研究證實,VTD方案優於TD 方案,可使患者ASCT 前、後的CR和VGPR率進一步提高,同時,降低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劑量使神經毒性降低,故三藥聯合優於兩藥聯合。

  目前尚無VTD方案、RVD方案和VCD方案等三藥聯合方案孰優孰劣的數據。隨著對新藥的不斷開發,MM治療的有效率也顯著提高,但還須就長期隨訪方案及有效的挽救治療方案進行進一步探索,以明確研究方案可否改善患者OS。

  目前正進行四藥聯合(環磷酰胺+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鬆)的多中心Ⅰ期EVOLUTION臨床試驗,其早期結果令人鼓舞,但仍有待於進一步確認療效及評估毒副反應。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