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特點 患兒男性,2歲3個月,接種甲肝疫苗40天後出現發燒,最高達40℃,持續1個月,伴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右頜下淋巴結生長迅速,開始約1~2 cm,1~2天內突然增至5~6 cm。白細胞 (WBC) 1.5×109 /L。臨床懷疑為淋巴瘤,遂取頜下淋巴結活檢。
圖(從左至右,從上至下)A~F 患兒淋巴結病理活檢。A.淋巴結結構:病變彌漫分布,呈“斑駁樣”改變(即深藍色小淋巴細胞背景中可見小點狀淡染區域)。B.大細胞形態。C.小血管增生。D.CD20 表達。E.CD30 表達。F.大量EBER陽性細胞。圖G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CD30染色。圖H 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CD20染色。
在容易誤診為淋巴瘤的淋巴組織病變中,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的誤診頻率非常高,應該引起病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是指從發病到淋巴結活檢,時間在1個月內的淋巴結T區增生性病變。
病例特點 患兒男性,2歲3個月,接種甲肝疫苗40天後出現發燒,最高達40℃,持續1個月,伴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右頜下淋巴結生長迅速,開始約1~2 cm,1~2天內突然增至5~6 cm。白細胞 (WBC) 1.5×109 /L。臨床懷疑為淋巴瘤,遂取頜下淋巴結活檢。
鏡下形態:(右頜下)淋巴結結構不清,未見明顯淋巴濾泡,部分淋巴竇可見。病變彌漫分布,低倍鏡下有“斑駁樣”改變(圖A)。病變由大量淋巴細胞組成,主要是中~大細胞,胞漿較豐富,粉染,核圓形和橢圓形,多數有明顯核仁,部分細胞有1個中位核仁,部分細胞有1~3個核仁,靠近核膜。大細胞形態類似於免疫母細胞或活化淋巴樣母細胞(圖B),核分裂較多。小血管增多,部分血管內可見異型淋巴細胞(圖C)。間質和基質很少。
免疫表型:CD20、CD30中~大細胞陽性,散在及灶狀分布,陽性信號強弱不等,個別細胞陰性(圖D,圖E);CD3和CD7小細胞和少數中等細胞陽性,呈彌漫分布;顆粒酶B(Granzyme B)少數中小細胞陽性;活化素受體樣激酶-1(ALK-1)陰性;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陰性;Ki-67彌漫陽性。
EB病毒編碼RNA(EBER)原位雜交:大量細胞陽性,>300 /HPF,大中小細胞均有(圖F)。
病理診斷 (右頜下)淋巴結以T區增生為主的淋巴組織增生,細胞生長非常活躍,伴EB病毒感染,病變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之淋巴結改變。
隨訪 診斷後1周,患者體溫恢複正常。9個月後,各項檢查指標正常。患兒體質較差,容易感冒,腿部肌肉萎縮,行走困難。
點評 此病例在部分醫院被診斷為淋巴瘤,部分醫院診斷為增生。由於僅根據形態學難以辨別疾病性質,容易造成誤診。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誤診原因
原因一 :T區增生引起淋巴結結構破壞假象
淋巴瘤病理診斷中的一條基本標準是淋巴結結構破壞。通常在形態學上確定淋巴結結構是根據淋巴結皮質、副皮質和髓質分界清楚,存在能夠辨認的淋巴濾泡和淋巴竇。這些結構在正常的淋巴結或伴有濾泡的反應性B細胞增生病變中容易辨認。但在T區增生病變中,因為常常出現濾泡間區和副皮質區擴大增寬,固有濾泡被推擠變形、縮小、失去活躍的生發中心,甚至見不到淋巴濾泡,容易被判斷為結構破壞。
原因二:大細胞增多
T區增生時,除了小血管增多和中小淋巴細胞增多外,經常會出現大細胞。其形態像中心母細胞和免疫母細胞,有時甚至會出現霍奇金樣的大細胞。這些大細胞在不同病例中多少不一,比較多的時候,特別是成堆、成片的時候,極易誤判為瘤細胞。
原因三:核分裂多
T區增生病變中,常常容易見到核分裂。
在臨床病理工作中遇到類似病例時,應提高警惕,考慮到急性T區增生的可能性,但首先需要排除淋巴瘤。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的鑒別診斷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特別是兒童和年輕人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常常起病急伴有高熱和淋巴結腫大,T區增寬,不同亞型中瘤細胞多少不同,並且CD30陽性。這些現象類似於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但是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常常CD30成片強陽性(圖G),陽性細胞可在淋巴竇內生長或圍繞血管生長,沒有明顯強、中、弱和陰性表達譜。細胞不表達CD20,可表達ALK、上皮膜抗原(EMA)、T細胞和細胞毒性抗原。
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中有時可能出現霍奇金樣細胞,需要與霍奇金淋巴瘤鑒別。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往往起病急,高熱、淋巴結腫大、壓痛。大細胞CD20和CD30出現強、中、弱表達和陰性,不表達CD15。EBER如果陽性,在大中小細胞中均出現。
CD30陽性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圖H)
二者都是B細胞病變並表達CD30。不同的是,急性T區增生為急性病史;形態是活化淋巴樣母細胞和免疫母細胞;CD20和CD30有強、中、弱陽性和陰性,而非彌漫陽性;CD3陽性細胞明顯比CD20陽性多;可呈λ/κ多克隆表型;可能查出病毒。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的病因
急性T區增生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包括各種各樣的病毒,其中最多見的是EB病毒,由它引起急性EB病毒性淋巴結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其他的病因包括接種後淋巴組織增生以及抗精神病的中西藥物誘發。
當這些病因引起的組織反應較輕時,即大細胞比較少時,誤診成淋巴瘤的可能性比較小。隨著組織反應明顯,大細胞增多,誤診成淋巴瘤的可能性也增大。
如果我們有了這方麵的知識和經驗,知道了T區增生的特點,我們就會提高警惕,通過進一步的工作就可能減少甚至避免誤診。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的特點
病史
這些病例常常起病急,高熱、淋巴結腫大。病史都很短,在10天至半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個月。可有疫苗接種史或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史。白細胞在正常低限或低於正常,抗生素治療無效。
淋巴結形態
T區擴大,沒有濾泡或濾泡不大、不活躍,活化淋巴樣母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漿母細胞和漿樣細胞增多,形成細胞分化譜。這些細胞數量多少不一,當數量很多時會酷似淋巴瘤。整個病變很“新鮮”,也就是以細胞成分為主,沒有明顯纖維間質和基質。
小血管增生
高內皮細胞,致使管腔呈花瓣樣,腔內可見中到大的活化母細胞。
CD20和CD30表達
活化淋巴樣母細胞和免疫母細胞表達CD20和CD30,常常有強、中、弱表達,還有陰性細胞,提示這些細胞處於分化的不同階段,這正是正常細胞的表現,而不是腫瘤的特點。CD30陽性細胞常常不成片,不像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廣泛強陽性。由於這些CD30陽性細胞也表達CD20,所以不是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另外,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常常不表達CD30。這樣,這兩個最可能的淋巴瘤基本可以排除。
多克隆
在有些病例中如果檢測為λ/κ多克隆,可以進一步支持診斷。
病毒檢測
由於病毒感染在我國很多,常常是EB病毒引起(也可以是其他病毒,如帶狀皰疹病毒、腺病毒等)。如果EBER原位雜交有較多大、中、小細胞陽性(一定要有大細胞陽性才能排除潛伏感染),對於診斷很有幫助。
血清學
病毒抗體陽性可見於部分病例。
雖然淋巴組織病變非常複雜,容易產生誤診,但是隻要我們深入研究淋巴組織的正常分化、轉化和反應過程,找出其規律和特點,我們就可能減少誤診,甚至避免誤診。
急性T區增生性病變隻是容易誤診的淋巴組織病變中的一種,還有很多疑難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解決。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