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1, 306(17): 1865]的前列腺、肺、結直腸和卵巢(PLCO)癌症篩查研究,將154901名55~74歲的參與者隨機分入幹預組(每年接受後前位胸片檢查,共4年)或常規護理組(不接受幹預措施)。此外,研究還分析了滿足國立肺篩查試驗(NLST)研究入組要求者,即至少有30包-年吸煙史的正在吸煙者或隨機前15年內已經戒煙者的數據。
11月2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1, 306(17): 1865]的前列腺、肺、結直腸和卵巢(PLCO)癌症篩查研究,將154901名55~74歲的參與者隨機分入幹預組(每年接受後前位胸片檢查,共4年)或常規護理組(不接受幹預措施)。此外,研究還分析了滿足國立肺篩查試驗(NLST)研究入組要求者,即至少有30包-年吸煙史的正在吸煙者或隨機前15年內已經戒煙者的數據。
結果顯示,胸片篩查依從性的基線值為86.6%,第1~3年為79%~84%。在13年隨訪期間,幹預組累計肺癌發生率為20.1例/1萬人-年,而常規護理組為19.2例/1萬人-年(RR=1.05);幹預組共1213例肺癌患者發生死亡,常規護理組為1230例(RR=0.99)。對於適合NLST研究的參與者,在6年隨訪期間,其肺癌死亡率的RR為0.94。
CT ? 低劑量CT篩查較胸片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
NLST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 2011, 365: 395)對53454名高危人群進行了每年1次、共3年的篩查,其中26722名接受低劑量螺旋CT,26732名接受後前位胸片檢查。結果顯示,低劑量CT組與胸片組的肺癌死亡例數分別為247例/10萬人-年和309例/10萬人-年,前者使肺癌死亡率相對降低了20%(P=0.004),並使任何原因死亡率也有所降低(P=0.02)。
■觀點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
肺癌個體篩查模式仍待探討
JAMA剛公布的PLCO隨機試驗,探討了胸片篩查對肺癌死亡率的影響。結合之前的NLST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下麵兩個啟發。
自上世紀60年代起,研究者就開始對胸片篩查肺癌的價值和意義展開了探索,但結果一直不甚理想,也使大家逐漸意識到這種篩查模式是有待改進的。而NLST研究結果的公布,無疑給摸索中的肺癌篩查研究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低劑量螺旋CT篩查與胸片相比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0%。這也進一步說明,到了要改變肺癌篩查模式的時候了。
另外,我們應注意的是,NLST研究探討的是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而對於每一個體而言,“有或無”才是問題所在。因此,上述兩項研究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啟示是,隨著非吸煙腺癌患者數量的迅猛增加,目前肺癌疾病譜也在發生著變化,那麼,我們如何選擇個體的篩查模式?而且,吸煙肺癌患者病灶多為中央型,實際上低劑量螺旋CT可能在發現周圍型的非吸煙腺癌方麵更具備優勢。因此,個人認為,我們是否可以考慮螺旋CT的篩查對象不應僅限於重度吸煙的高危人群,而是應該擴大為隻要年齡達到40歲及以上的有條件者,以便我們能通過“早發現、早幹預”策略來進一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不過,這僅僅是個人觀點,還有待大規模前瞻性研究數據的進一步支持。
美國達特茅斯醫學院佐克斯(Sox)教授:
肺癌篩查, 進步與挑戰並存
肺癌本身具有的侵襲性和異質性的特性,加大了通過篩查來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探索難度。那麼,國立癌症研究所(NCI)為何還要開展PLCO大型胸片篩查研究?
這是因為,盡管已有6項隨機研究結果(多發表於上世紀80年代),但並沒有明確證據表明胸片篩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而PLCO研究結果的公布,無疑為“采用胸片進行肺癌篩查無效”的結論提供了有力證據,其主要證實了預期結果而並非建立了一種新篩查方式。
NLST研究則展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早期檢測能降低肺癌死亡危險,可謂是體現了肺癌篩查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過,如何將NLST研究證據轉化為政策和臨床實踐上的改變,還有賴於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