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白血病領域熱點問題探討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 劉代紅 發自美國聖迭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12-23
導讀

2011年12月10~13日,第53屆美國血液病學會(ASH)年會在美國聖迭戈召開,來自世界約100個國家超過2萬名代表參加了該盛會。正如大會主席、美國華盛頓大學血液病中心伊萬·賽德勒(J.Evan Sadler)所言,“我們正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發現治療新靶點,逐步實現個體化治療”,無論是繼續教育欄目還是研究報告,本次大會均體現了未來個體化治療的方向。

關鍵字: 白血病 | DLI | AML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2011年12月10~13日,第53屆美國血液病學會(ASH)年會在美國聖迭戈召開,來自世界約100個國家超過2萬名代表參加了該盛會。正如大會主席、美國華盛頓大學血液病中心伊萬·賽德勒(J.Evan Sadler)所言,“我們正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發現治療新靶點,逐步實現個體化治療”,無論是繼續教育欄目還是研究報告,本次大會均體現了未來個體化治療的方向。

CLL:微環境與靶向治療

  近年來,對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微環境的探索和靶向定位研究成為了CLL分子學分層診斷和靶向治療的熱點。本屆會議上討論了CLL微環境的體內、體外模型及其在靶向治療和藥物研發方麵的應用。臨床上CXCR4拮抗劑和B細胞受體相關激酶的小分子拮抗劑是特異性針對CLL細胞及其微環境的最新藥物,臨床前研究和最新的臨床數據顯示,高危CLL患者將會從中獲益。P53通路異常對CLL治療策略的影響已成定局,未來CLL治療評估的重點應以清除微小殘留病變為目的。不久的將來,CLL患者的治療策略中將會剔除細胞毒性藥物,靶向治療的道路已經在我們麵前延伸。

CML:追求疾病的深度緩解與長期控製

  在過去的10年中,伊馬替尼顯著改變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療局麵,臨床療效的進一步改善有賴於更深度的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緩解及臨床反應的更快產生,更具潛力的BCR-ABL融合基因抑製劑為此提供了可能,新一代BCR-ABL抑製劑ponatinib顯示出對T315I突變更強的活性。

  本次大會報告了有關伊馬替尼、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及新藥的臨床療效、療效深度及對疾病轉歸影響的最新研究數據,並強調關注各年齡階段的患者群,尤其是兒童、青年女性及老年患者的長期隨訪和生活質量。另外,隨著監測微小殘留病變技術策略的完善,在部分經謹慎選擇、具有早期和深度療效、獲得長期疾病控製的患者中安全地停藥有望成為現實。在將來的10年裏,CML的研究將以控製患者疾病和保障其生活質量為目的,進一步全麵提高療效。

ALL:規範靶向治療,單抗治療成熱點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中約1/4為費城染色體陽性(Ph+)ALL,雖然TKI使(Ph+)ALL的初始緩解率獲得很大提高,但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仍是該類患者獲得長期無疾病生存的唯一方法。因此,Ph+ALL的治療挑戰在於如何選擇移植前最佳治療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移植相關毒性、移植後如何正確運用TKI、檢測BCR-ABL融合基因的策略及相應療效評估等方麵。

  兒童ALL患者的生存率在過去的40年中獲得了極大提高,近年的臨床研究顯示,兒童ALL患者5年生存率已>90%。因此,麵對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ALL生存者,治療後的遠期合並症如晚期死亡、第二腫瘤、慢性健康、內分泌功能受損及心理學功能受損等問題值得關注。兒童腫瘤組織(COG)確立了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治療後對長期生存者長期隨訪的全麵指南,對遠期合並症的發生率、危險因素及出於早期診斷和預防目的而進行的幹預給出了具體指導。

  ALL治療中的巨大突破除了針對特異性基因的靶向治療(如TKI的使用)外,還包括針對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治療。除了CD20單抗在成熟B細胞ALL、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及前B細胞ALL的廣泛應用外,CD19+、CD52+、CD22+及CD33+單抗在臨床中的應用前景也令人鼓舞。如何優化單抗治療,如一定程度的抗原表達及用藥的時間、程序、劑量、病期等問題仍須進一步的研究明確。

AML及MDS:甲基化研究引領潮流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核型與基因突變的狀態可預測急性髓係白血病 (AML)的預後,並為分層治療提供有意義的信息。隨著基因組研究的發展,基因測序技術使得人們可能認識腫瘤細胞的全部基因組,最終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

  本次會議有關AML的繼續教育欄目討論了下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基因組中的應用。盡管該技術的應用仍有局限,但其必將對AML的分類、最佳治療的選擇、抗腫瘤藥物的機製認識和腫瘤對藥物的敏感性判斷等諸多方麵產生巨大影響。同時,須清醒地認識到,該進展在近期內可能不會帶來分子靶向治療的快速發展,與我們當初想象相悖的是,迄今為止,分子靶向治療的進展緩慢,一些具有潛力的藥物並未取得原來所期待的結果。

  DNA的甲基化在髓係血液係統惡性腫瘤的基因增殖調節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發現改變了我們對這類疾病發病機製和治療方法的認識。本次會議向與會者呈現了一場關於“甲基化”問題的盛宴,有關髓係腫瘤的DNA甲基化通路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萊(Ley)等對281例AML患者的DNMT3A基因外顯子進行測序,發現其突變率為22%,並證實該突變普遍存在於AML和其他髓係腫瘤中,是預後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格勞貝特(Graubert)教授回顧了有關DNA斷裂的熱點話題,闡述了SF3B1突變與環形鐵粒幼難治性貧血的關係;戈爾(Gore) 教授回顧了AZA001研究及因此確立阿紮胞苷作為非移植患者治療選擇的過程,在治療中,由於通常需要數個療程後才能觀察到阿紮胞苷的血液學反應,因此,應用該藥時須有足夠的耐心。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青年醫生阿卜杜勒-瓦哈卜(Abdel-Wahab)發現了數個對髓係白血病預後和治療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的基因突變,其中包括AML患者中TET2突變的意義,並與其他實驗室合作發現了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2)可損傷TET酶家族,因此而獲得大會學者獎。

HSCT:優化抗瘤效應,惠及更多患者

  HSCT領域的教育欄目重點闡述了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根本問題:如何增強移植物抗腫瘤作用而不增加對患者的損害。基於移植物抗腫瘤作用,供者淋巴細胞輸注(DLI)及降低預處理劑量的移植成為可能,並廣泛應用於臨床。本次會議上的最新轉化醫學研究結果顯示,以體外共刺激T細胞的方法可跨越免疫抑製,應用被動輸入的單倍體高效能自然殺傷(NK)細胞可跨越自我耐受,提高難治白血病的緩解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蘇州和北京兩地醫生以改良供者DLI的臨床療效在會議上展示了優化移植物抗腫瘤作用領域的成果,引起強烈反響。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唐曉文教授報告了幹擾素聯合供者DLI治療移植後高危急性白血病複發患者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納入16例急性白血病移植後複發的患者,其中高危者14例,治療後75%達完全緩解(CR),2年無白血病生存率為50%。筆者報告的一項研究以白血病相關免疫表型和WT1基因動態監測移植後微小殘留病變,並將患者按可能複發的風險進行分組,結合改良的DLI方法,使得具有高度複發風險的患者接受預防複發的幹預措施後,實際無白血病存活率和複發率達到了低複發風險組患者的水平。

HSCT:其他研究成果及技術進展

非血緣供者,PBSC移植較BMT無生存優勢作為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的開篇報告,阿納塞蒂(Anasetti)代表血液和骨髓移植臨床試驗網絡(BMTCTN)報告了Protocol 0201前瞻性隨機Ⅲ期臨床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主要比較在非血緣供受者中,骨髓移植(BMT)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動員的外周血(PBSC)移植效果。令許多人驚訝的是,研究顯示兩組3年生存率無顯著差異,這與此前同胞全合供者移植中接受外周血移植者複發率較低而生存率較高的結論有所不同;兩組治療失敗的原因也存在差異,植入失敗率在BMT組是8%, 而在PBSC組為0,BMT組感染性死亡原因所占比例也略大。該研究結論為移植患者個體化選擇造血幹細胞來源提供了有益啟示,外周血移植可能更適於移植前較少接受細胞毒治療而更易植入失敗的患者,還可能更適用於具有感染威脅而需要盡快植入的患者。

HLA配型技術在關於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技術的綜述報告中,彼得斯多夫(Petersdorf)醫生指出了目前技術的成功及不足之處。她明確指出HLA的單倍體類型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自身標記,而單倍體類型的差異可用多核苷酸多態性(SNP)排列檢測,她確信找到SNP相合供者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移植領域最引人注目的轉化醫學研究是GVHD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帕琴斯尼(Paczesny)教授確定了數個可通過早期識別、預測GVHD的發生而指導治療的生物標誌物,與之相關的指導臨床搶先治療GVHD的研究即將啟動,其結果令人期待。

  本次年會上,美國國家骨髓供者組織(NMDP)歡慶了其25周年生日,該組織庫存1650萬潛在供者和55萬份臍帶血,迄今完成5萬例非血緣HSCT,且半數的患者和供者分布於美國以外的國家。自1987年成立以來,該組織與其研究分支機構國際外周血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一起和全球科研組織[如ASH、美國骨髓移植學會(ASBMT)、骨髓移植臨床試驗網絡(BMTCTN)等]廣泛合作,領導並支持相關科學研究。

  ASH候任主席基廷(Keating)教授讚歎道:“非血緣供者移植領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ASH總執行官傑弗裏·切爾(Jeffrey Chell)醫生描述道:“接受移植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 50歲以上患者群快速增長。”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