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馬替尼時代,Allo-HSCT已不再是CML第一次慢性期(CP1)的首選,但尚無同期對照研究證實此觀點。本次大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黃曉軍教授首次報告了伊馬替尼一線治療CML-CP1患者的10年隨訪結果。
在伊馬替尼時代,Allo-HSCT已不再是CML第一次慢性期(CP1)的首選,但尚無同期對照研究證實此觀點。本次大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黃曉軍教授首次報告了伊馬替尼一線治療CML-CP1患者的10年隨訪結果。
該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共入組463例CML-CP1患者,其中早慢性期(ECP)347例,晚慢性期(LCP)115例,分別給予伊馬替尼治療(254例,持續服用伊馬替尼400 mg/d)和Allo-HSCT治療(209例)。
中位隨訪56個月後發現,伊馬替尼組6年無事件生存(EFS)率(83.6% 對76.6%,P=0.004)、總生存(OS)率(96.4%對82.0%,P=0.000)顯著高於Allo-HSCT組,但疾病複發率顯著增高, 兩組6年無進展生存(PFS)率無差異。
亞組分析顯示,在ECP患者中,伊馬替尼組6年EFS率(90.3%對74.3%)、OS率(99.4%對80.2%)的優勢更顯著,而疾病複發率並無差異;在LCP患者中,伊馬替尼組6年EFS率(P=0.346)、OS率(P=0.924)與Allo-HSCT組相當,而疾病複發率顯著增高。多因素分析顯示,Allo-HSCT是獨立影響全部患者和ECP患者EFS和OS的不利因素,索卡爾(Sokal)評分和歐洲血液及骨髓移植組(EBMT)評分不影響不同治療的預後。且治療模式並不影響患者的體能健康指標,但Allo-HSCT組精神健康指標(MCS)顯著優於伊馬替尼組,伊馬替尼治療是獨立影響ECP患者MCS的不良因素。研究認為,對於年輕的CML-CP1患者,伊馬替尼作為一線治療較Allo-HSCT具有生存優勢和相當的生活質量。
HSCT:告別供者來源困難的時代
HSCT自1957 年應用於臨床以來, 革命性地改變了多種血液惡性疾病患者的預後,該領域一直是血液學最活躍及富有挑戰的領域。傳統的移植技術要求供受者HLA配型須相合, 否則移植後GVHD及排斥率均較高, OS率極低。但大約僅30%的患者能夠有同胞相合供者,且由於我國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特殊國情,同胞全相合供者的獲得難上加難。若將患者父母或子女及其他兩代以內的親屬之一作為供者進行HSCT,即單倍型移植能順利開展,HSCT將告別供者來源缺乏的時代,但如何跨越單倍型移植巨大的免疫屏障是HSCT重大的難題。
為解決單倍型移植的難題, 國外多采用體外去T淋巴細胞技術, 早期的臨床結果不甚人意,移植相關死亡率高達70%。黃曉軍教授及其團隊從2002年5月到2010年12月采用體外不去T淋巴細胞的單倍型HSCT技術,已完成HLA單倍型移植820例,其中206例為高危白血病患者(99%的患者獲得了長期供者植入),557例患者生存隨訪時間超過了2.5年,隨訪9年後結果顯示,標危患者和難治複發的高危患者無疾病生存率分別為68.1%和47.1%;移植安全性顯著提高,重度GVHD約10%,慢性廣泛型GVHD約20%。
本次會議上,黃曉軍教授受邀報告了本中心非體外去T淋巴細胞單倍型HSCT治療惡性血液病長期隨訪的結果,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HLA單倍型HSCT技術體係的建立和完善, 標誌著HSCT已告別供者來源困難的時代,將使更多患者可能受益於HSCT。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