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的基礎研究、新的預後標誌、診斷標準及治療等方麵取得了巨大進展。為提高我國血液科醫生的CLL診斷、鑒別診斷及規範化治療水平,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淋巴瘤工作組依據我國具體情況製定了中國版CLL 指南。下麵,我們就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與國內CLL 指南的異同,對其中治療部分進行解讀。
11q-患者的治療進展
細胞遺傳學異常是CLL的重要預後預測指標,伴有11q-或17p-的患者通常認為預後不良。我們知道,伴有17p-的患者預後最差,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案,而相對於17p-,伴11q-患者的治療最近取得重大進展,因此在2011 年NCCN 指南首次將伴有11q-患者的治療選擇單獨列出討論。伴11q-患者的治療進展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麵。
FCR方案可克服11q-的不良預後作用2010年,德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研究組報道了一項Ⅲ期前瞻性隨機性研究,該研究比較了氟達拉濱聯合環磷酰胺(FC方案)與氟達拉濱聯合環磷酰胺並加上利妥昔單抗(FCR 方案)作為一線方案治療CLL 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及其對預後的影響。進入FCR 組和FC 組的患者數分別為408例和409例。療效分析顯示,FCR組的整體CR 率和客觀有效率(ORR)分別為44%和90%,顯著高於FC 組的22%和80%(P 值均<0.0001),中位無進展生存(PFS)期分別為51.8月和31.8月(P <0.0001),隨機化3年後FCR組的PFS率和OS率分別為65%和87%,顯著高於FC 組的45%和83%(P <0.0001和P =0.012)。FCR組的疾病進展風險較FC組降低了44%。
亞組療效分析顯示,伴有11q-患者的CR率從FC組的15%提高到FCR組的51%(P <0.0001),伴11q-患者的3年PFS率從FC 組的32%提高到了FCR 組的64%(P < 0.0001);OS方麵,伴有11q-患者的3年OS率在FCR組達94%,顯著高於FC組的83%(P =0.036)。
可見,11q-在FCR 的治療背景下不再是預後影響因素。
烷化劑可提高11q-患者的療效
最早仍然是德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研究組比較了FC 方案與單獨F 療效的CLL-4臨床試驗。在該研究中,FC方案無論是治療反應率還是PFS均優於單藥F,FC方案顯著改善了伴11q-患者的PFS,提示加入烷化劑環磷酰胺後可改善11q-患者的預後。
以利妥昔單抗為主的免疫化療提高了CLL的療效,Mayo臨床中心先後開展了兩組臨床試驗,分別評估了PCR(噴司他丁+環磷酰胺+利妥昔單抗)和PR(噴司他丁+利妥昔單抗)在初治CLL中的療效。其中,在PCR臨床試驗中,11q-不再是不良預後因素。PCR試驗中的治療反應率、CR率和PFS均優於PR臨床試驗,特別對於11q-患者,其無治療生存時間(TFS)在PCR臨床試驗中為32個月,而在PR臨床試驗中為7.9個月,兩者差別顯著。這提示,加入烷化劑,特別是環磷酰胺後,可能提高了11q-患者的療效。
目前有臨床試驗(US Intergroup TrialCALGB 10404)正在比較FCR與FR對初治CLL 的療效,以期進一步明確環磷酰胺在CLL中的地位。
圖B 細胞單克隆抗體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