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重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規範診治

作者:李建勇;郝玉書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2-06
導讀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白血病,占成人白血病的近1/3。我國盡管缺乏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但臨床上CLL患者並不少見,隨著人口老齡化及診斷水平的提高,發病率較之前有所增高,國內血液病專家對其關注度逐漸提高。

inserted image

李建勇   主任醫師、博士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主任,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現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中
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骨髓瘤基金會中國多發性骨髓瘤工作組成員,中國免疫學會血液免疫分會常委等。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白血病,占成人白血病的近1/3。我國盡管缺乏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但臨床上CLL患者並不少見,隨著人口老齡化及診斷水平的提高,發病率較之前有所增高,國內血液病專家對其關注度逐漸提高。

  近兩年,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在2010年製定的《中國CLL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基礎上,2011年製定了《中國CLL診斷與治療指南》。本文結合近年來國際上CLL診治與研究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與國內的診治指南,對CLL的規範診治給予簡要評述。

  CLL 的診斷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不斷重視及血細胞計數儀在臨床上的常規應用,越來越多的CLL 患者在疾病早期得到診斷。2008年,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提出了新的CLL 診斷標準,即以外周血B淋巴細胞絕對計數而不是淋巴細胞絕對計數≥5×109/L為基本要求。CLL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須臨床結合血常規、外周血或骨髓細胞形態學(必要時淋巴結、脾髒活檢病理形態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流式細胞術免疫分型、染色體核型分析[包括熒光原位雜交(FISH)檢查]及分子生物學檢查。

  早期CLL 患者常無CLL 相關症狀、體征,血常規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正常、但白細胞計數不同程度增多伴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增高時應引起足夠重視,並給予進一步檢查。外周血塗片(CLL 的診斷不一定進行骨髓穿刺塗片或骨髓活檢)是CLL 診斷的基本檢查,CLL 血象以成熟小淋巴細胞為主,伴特征性的塗抹細胞(計數通常>30%,且還是預後良好的標誌,其他慢性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常無此種細胞);幼稚淋巴細胞計數常<2%,若其在淋巴細胞中的比例≥10%及≤54%,則為CLL 的變異型(CLL/PL),≥55%則診斷為幼稚淋巴細胞白血病(PLL)。須注意的是,對於幼稚淋巴細胞比例較高的患者,應注意排除套細胞淋巴瘤(MCL,特別是淋巴細胞計數非常高時)、邊緣區淋巴瘤(MZL)甚至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流式細胞術免疫表型分析是診斷CLL的最重要檢查,須強調的是,分析所用的單克隆抗體至少應包括表麵免疫球蛋白(sIg,κ 及λ)、CD5、CD19、CD23、FMC7、CD20、CD22 等。流式細胞術確認CLL 細胞的克隆性是CLL 診斷的必要條件,判斷標準為κ/λ 的值>3:1 或<0.3:1,或sIg-CD19+細胞占CD19+細胞的比例>25%,sIg+則提示為成熟B淋巴細胞。另外,除注意抗原表達的陰性或陽性外,還須關注表達強弱,對於免疫表型不典型或免疫表型積分<4的患者,應進一步與MCL、MZL等鑒別,最近文獻報道CD200(在CLL中高表達)、CD148(在CLL 中低表達)對CLL 與MCL、MZL 等的鑒別具有一定價值。若表達CD34、TdT 等幹細胞或祖細胞標誌,即使形態學為成熟小淋巴細胞也應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當然,流式細胞術還能檢測ZAP70、CD38、CD49d 等預後標誌物及微小殘留病(MRD)。

  在CLL中,染色體核型分析或FISH主要用於檢測17p-(p53 基因缺失)、11q-(ATM 基因缺失)等預後標誌,t(11;14)是MCL 的特征性標誌,有助於與CLL 鑒別。分子生物學檢查對CLL 的診斷價值不大,核苷酸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IgH、IgL重排可以確認克隆性,該方法也常用於檢測p53基因、IGHV基因突變等預後相關標誌物及MRD。對於難以確診的病例,應盡量進行淋巴結、脾髒或骨髓活檢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如MCL細胞CCND1陽性。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