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中國癌症早診早治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董誌偉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4-12
導讀

         2003年12月,衛生部印發《中國癌症預防與控製規劃綱要(2004-2010年)》,其中將癌症早診早治作為癌症控製的主要策略之一。2004年,衛生部疾控局、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部分省(區)衛生廳共同建立癌症早診早治示範基地,開展以早診早治為主的癌症防治示範。2005年,國家財政部和衛生部將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納入中央補助地方衛生專項資金計劃中,並於2006年正式實施。在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涉及的7種癌症中,宮頸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的工作開展最為成熟有效,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至21日)”來臨之際,本次專題

關鍵字:  癌症早診早治 | 篩查 

  2003年12月,衛生部印發《中國癌症預防與控製規劃綱要(2004-2010年)》,其中將癌症早診早治作為癌症控製的主要策略之一。2004年,衛生部疾控局、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部分省(區)衛生廳共同建立癌症早診早治示範基地,開展以早診早治為主的癌症防治示範。2005年,國家財政部和衛生部將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納入中央補助地方衛生專項資金計劃中,並於2006年正式實施。在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涉及的7種癌症中,宮頸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的工作開展最為成熟有效,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至21日)”來臨之際,本次專題將結合該項目的工作對國內上述3種癌症的早診早治情況進行介紹。

  項目概況

  範圍 至2011年6月,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涉及宮頸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癌、鼻咽癌、胃癌及肺癌,項目點達到97個,覆蓋全國28個省(市、區),累計篩查人數超過百萬。(注:由於醫改重大專項“兩癌檢查”實施,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於2010年停止)。

  經費 中央補助地方衛生專項資金主要用於補需和基層能力建設,支付受檢者篩查及診斷所需費用及基層衛生隊伍的技術培訓費用。篩查檢出患者的治療費用由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患者分擔(平均報銷比例約70%),困難者可申請醫療救助。

  組織與實施 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由衛生部疾控局統一組織領導,各省(市、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屬區域項目的組織領導和實施。衛生部疾控局指定中國癌症基金會為國家級技術支持單位,並依托後者組建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專家委員會(包括各癌症專家組),負責製定技術方案及技術培訓,參與檢查督導。各省(市、區)組建相應專家組,負責本地區項目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

  技術方案

  2004年 中國癌症基金會出版《中國癌症研究進展7卷——中國主要癌症的篩查和早診早治》

  2005年 在此基礎上,經網上征求意見《中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試行)出版

  2009年 經過幾年的實踐《中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技術方案》(試行)出版

  2011年修訂為《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技術方案》(2011年版)

  《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技術方案》(2011年版)(以下簡稱技術方案)是此前工作的延續和總結。此外,技術方案充分汲取了近期國內外的進展,並依據實踐不斷修正和補充,得到廣泛認同。其中食管癌、肝癌及鼻咽癌方麵的工作主要是國內多年實踐的總結,頗具特色;而宮頸癌、結直腸癌及肺癌等方麵的工作吸取了國外的進展,並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

  主要工作

  從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共篩查102.714萬人,發現需要治療的癌前病變及癌症患者6866例(檢出率6.7‰),其中早期病變5353例(早診率78%),5518例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治療率80%)(見表1)。

inserted image

  僅2011年度,項目專家組和省級專家組就舉辦了各種技術培訓班33次,累計培訓基層衛生人員1167人次。一些縣級醫療單位已成立癌症早診早治中心,可為當地居民提供規範化服務。

  項目評價

  癌症早診早治績效評價的終點指標是死亡率下降,應以設計優良、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前瞻性研究作為根據;而衛生經濟學評價則要求詳細計算癌症早診早治的費用,及相應的健康收益,分別以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成本-效用(cost-utility)和成本-效益(cost-benefit)表述。對於癌症早診早治項目,這些評價目前較難實施,且觀察時間過長,不能滿足當前工作的需要。

  作為績效評價的中期指標,可觀察癌症分期的變化,一般規律是,首先早期患者增多,繼而晚期患者減少,即所謂的“降期效應”,最後死亡率下降。

  項目技術方案提出的篩查檢出率、早診率和治療率(俗稱“三率”)為技術方案的工作目標,同時用於癌症早診早治各項目點的工作考核。事實上,除前列腺癌等早診易致“過度診斷”外,如果某種癌症篩查可以有效地檢出病例,且以早期病例為主,同時又能及時治療,晚期患者的減少應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因此,良好的“三率”,尤其是幹預後早診率的明顯提高,可反映所幹預癌症的“降期效應”,因此,其可作為績效評價的中期指標。

  考慮到衛生經濟學評價工作實施難度較大,WHO宏觀經濟和衛生委員會建議,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投入獲取的健康生命年大於1時,即認為極具成本-效果價值。筆者等建議,以早期發現成本係數 (EDCI)作為衛生經濟學評價的筒化指標。其含義為,發現早期病例平均費用與人均GDP的比值。影響EDCI的主要因素為人均GDP和發現早期病例的平均費用,將篩查方案的有效性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機整合在一起,EDCI愈小,篩查花費的成本愈小,所獲健康收益愈大,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也愈具成本-效果價值。

  在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涉及的7種癌症中,宮頸癌的篩查及早診早治是最為有效的,經濟上也最合算,適宜於在全國範圍開展;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篩查也很有效、合算,適宜於在高發地區廣泛開展;其餘項目則可在高發地區試點開展,繼續總結經驗,完善技術方案。

  展望

  癌症早診早治常態化是該項目的目標,亦即癌症早診早治逐漸成為日常醫療服務的一部分。如此,應具備三個要素:群眾有較高認知,積極參與;當地醫療機構可提供規範服務;政府通過醫療保險購買服務。癌症早診早治項目開展的健康教育,基層衛生隊伍技術培訓,以及其工作結果和項目評價正是這些方麵的積極準備。河北磁縣及浙江海寧等地政府已將癌症早診早治納入政府的民生工程,是向常態化邁進的重要一步。

  此外,癌症早診早治由於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可作為癌症綜合防治乃至慢病防治的“抓手”。實踐已證明,癌症早診早治是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是將癌症預防和規範診治有機結合的橋梁,對癌症綜合防治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此外,如宮頸癌早診早治與生殖道感染防治相結合,肝癌早診早治與肝病防治相結合都已有成功的經驗。總之,應從大衛生角度和慢病防治的大局看待癌症早診早治,才能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經驗體會

  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的經驗可總結為:堅持公益性質是方向;政府為主體是保障;以技術培訓為核心的能力建設是項目質量的關鍵;積極開展評價工作可引導癌症早診早治健康發展。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