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劉忠軍談脊柱科術後多模式鎮痛

作者:連漪 來源:健康報 日期:2012-11-02
導讀

         脊柱神經豐富,脊柱手術患者術後疼痛明顯,程度較重。麵對術後鎮痛這個棘手的問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認為,多模式鎮痛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脊柱術後疼痛,是未來脊柱科術後鎮痛的發展趨勢。

  脊柱神經豐富,脊柱手術患者術後疼痛明顯,程度較重。麵對術後鎮痛這個棘手的問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教授認為,多模式鎮痛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脊柱術後疼痛,是未來脊柱科術後鎮痛的發展趨勢。

  脊柱術後疼痛明顯且持續時間長

  脊柱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創傷性較大的手術之一。通常患者實施脊柱手術的原因主要有:(1) 創傷,如椎體骨折(2) 感染,如椎骨膿腫(3) 惡性腫瘤(4) 先天性脊柱畸形,如脊柱側凸(5) 退行性疾病。可以說,脊柱手術可以發生在從頸椎到腰骶部脊柱的任何部位。

  劉忠軍教授介紹說,“脊柱術後疼痛常表現為持續長時間的手術部位疼痛或臀部放射痛,疼痛的程度與手術創傷程度、年齡、性別、心理等因素有關。此外,脊柱手術創傷所造成的水腫或形成的小血腫,也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手術較其他手術恢複時間較長,術後持續疼痛時間也長,相當一部分患者術後的早期下床行走鍛煉,也會誘發較嚴重的陣發性疼痛。”

  根據常見的脊柱科手術分類,腰間盤鏡微創手術術後疼痛屬於輕度,脊柱融合術、椎板切除術術後疼痛屬於中度,而骨腫瘤手術、脊柱矯形術術後會出現重度疼痛。

  劉忠軍教授以脊柱側凸術為例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根據術後疼痛出現的時間,可分為急性疼痛、亞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是指患者術後蘇醒到切口愈合的時間,隨著切口的愈合,鎮痛藥物的應用, 疼痛逐漸減輕直至消失。亞急性疼痛是指切口愈合後至脊柱植骨區初步融合的時間段。此時間段脊柱側凸患者疼痛的發病率會大幅減少,但疼痛程度變化幅度較大。慢性疼痛是指脊柱側凸術後初步融合至完全恢複至正常生活時間段內發生的疼痛。該階段患者支具大多已去除,可參加社會活動,基本恢複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此時疼痛特點為以前沒有疼痛,而後出現疼痛;或以前疼痛輕微,此時疼痛加重;或間歇性發作,大部分仍為中度疼痛。”

  多模式鎮痛是術後鎮痛的發展趨勢

  早在1993 年,國外就提出了“多模式”和“平衡鎮痛”的理念。該理念源於人們對更高質量術後鎮痛的訴求。多模式的鎮痛方式旨在通過聯合使用不同類型的鎮痛藥物,使鎮痛作用相加或協同,更充分地發揮鎮痛作用,與此同時,也通過減少聯合用藥過程中每種鎮痛藥物的劑量,進而減少其副作用。

  “由於脊柱手術術後疼痛明顯,程度較重,臨床一般會應用較強力的止痛藥如阿片類藥物。盡管其沒有封頂效應,但在很多時候阿片類藥物並不能完全滿足術後良好鎮痛和安全鎮痛的需求。”北醫三院孫宇教授說。

  劉忠軍教授建議:在臨床實踐中,醫生要綜合患者的年齡、病情和手術種類來選擇鎮痛方式和鎮痛藥物,術後鎮痛提倡多模式鎮痛,同時充分考慮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確保既讓患者達到鎮痛的目的同時又最大限度的減少副作用,這也是對多模式鎮痛的真正詮釋。目前骨科常用的模式為弱阿片類藥物與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等的聯合應用,以及NSAIDs和阿片類藥物或局麻藥物聯合用於神經阻滯。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