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8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峰會如期舉行。國內外著名心髒病學家、臨床研究專家、統計學家等彙聚一堂,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研討會。
3月17日,第8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峰會如期舉行。國內外著名心髒病學家、臨床研究專家、統計學家等彙聚一堂,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研討會。
持續全天的內容亮點不斷。上午三節內容不僅有對建設一流研究中心和成功開展臨床研究的經驗分享,也有對現有臨床研究工具——隨機試驗、登記研究和薈萃分析的優缺點分析,還有對2015年重大介入試驗的逐步解讀。下午的內容實用有趣,多位專家帶來有關研究課題選擇、論文寫作、投稿與修改以及會議報告的講課,並通過穿插其中的三篇“年度最佳摘要”一步步指導上述環節如何開展,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參會者滿載而歸。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陳紹良教授在研討會第一場的特色報告“如何成功進行臨床研究”中,從研究創新、組織、數據分析和寫作四個方麵,陳述了自己開展隨機臨床試驗(RCT)的經曆與經驗。他強調創新決定一切。他以自己第一項RCT“探索自體骨髓幹細胞冠脈內移植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功能的影響”為例,指出創新是從未知開始的挑戰,包含了對question(冠狀動脈介入術後左室重建)、idea(具有功能的左室細胞的缺失)、technique(提供細胞)和methodology(注射)四個方麵的全麵思考。接著,陳教授又分享了他開展DKCRUSHⅠ、Ⅱ、Ⅲ的經曆,並謙虛地總結道:從心髒病專家到臨床研究者,再到科學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他仍處於心髒病專家的初級階段。要扮演好臨床研究者角色,做好研究創新、設計、實施和數據分析是第一個層麵,第二個層麵則是團隊建設、團隊培訓以及爭取基金等外部支持。
《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心血管介入》(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主編、美國Emory大學醫學院的Spencer King教授帶來了“學術期刊想要什麼”報告。King教授指出,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收到的投稿來自全球,其中中國學者投稿文章總數排名第六。2016年接收投稿量非常大,平均每個月200多篇文章,因此論文的準備非常重要。實際上,論文的質量90%取決於研究本身的選題和質量,論文寫作隻是小程度地影響研究呈現。高質量的文章有3個特點:創新、準確和重要性。創新、有趣的研究應該針對未被研究過的話題展開,或是已有研究的升級——更大規模、針對特定人群。準確則對受試者納入、效度(power)計算、方法學、混雜因素排除等各方麵提出了要求。重要性指研究是否能改變臨床管理、增加臨床診斷準確性、定義機製、改善預後或引發新的研究假設。
研討會最後一小時是大會每年的學術重點“CIT青年醫師研究獎”決賽及頒獎儀式,由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Roxana Mehran教授擔任主持。延續往年強大的評審陣容,全球心血管領域9位傑出學者擔任評審,通過對入圍決賽者的科研成績、創新性、演講清晰程度、申請基金情況、現場問答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審,選出一等獎1名,優秀獎2名。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賈海波醫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高磊醫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冬醫師先後上台,就各自的學習背景、研究經曆、臨床工作、論文發表、獲獎情況、研究基金申請情況以及未來的研究興趣等進行了闡述。最終賈海波醫師拔得頭籌。
Roxana Mehran、Ajay Kirtane和Alexandra Lansky等教授在頒獎環節點評道,CIT臨床研究專題研討峰會這8年來的發展讓人驚喜,中國年輕一代臨床研究者的工作成績讓人欣慰,而這些突飛猛進的發展都離不開背後的主要推進者徐波教授。Roxana Mehran教授最後感謝在場所有評審和入圍選手的付出,“一等獎隻有一位,但所有為臨床研究辛勤工作的人都是勝利者”。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