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NEJM:並非所有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都應接受預防性ICD治療

作者:許茂怡 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6-08-29
導讀

         在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症狀性收縮性心衰患者中,使用ICD的獲益證據確鑿。然而,在非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收縮性心衰患者中,預防性使用ICD的益處卻多半來自於亞組分析,並且多年以來,心衰管理已有很大改善,許多患者都接受了心髒再同步化治療(CRT),因此新的、有針對性的證據很有必要。 意大利時間8月28日,ESC 2016 公布了DANISH研究結果:在非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症狀性收縮性心衰患者中,相較於常

        在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症狀性收縮性心衰患者中,使用ICD的獲益證據確鑿。然而,在非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收縮性心衰患者中,預防性使用ICD的益處卻多半來自於亞組分析,並且多年以來,心衰管理已有很大改善,許多患者都接受了心髒再同步化治療(CRT),因此新的、有針對性的證據很有必要。

        意大利時間8月28日,ESC 2016 公布了DANISH研究結果:在非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症狀性收縮性心衰患者中,相較於常規臨床診療,預防性使用ICD並不顯著降低遠期全因死亡率,但心源性猝死卻減少了一半。研究同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研究中,556例非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症狀性收縮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數≤35%)接受ICD治療,560例患者接受常規診療。兩組中均有58%的患者接受CRT。

        67.6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主要終點——全因死亡在ICD組和常規診療組中的發生率分別為21.6%(n=120)和23.4%(n=131;風險比:0.87;P=0.28)。心源性猝死在ICD組和常規診療組中的發生率分別為4.3%(n=24)和8.2%(n=46;風險比:0.50;P=0.005)。裝置感染在ICD組和常規診療組中的發生率分別為4.9%(n=27)和3.6%(n=20;P=0.29)。

        主要研究者,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的Lars Kober 說:“美國和歐洲的指南推薦所有左室射血分數減少的心衰患者接受預防性ICD治療(Ⅰ類推薦),但對於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來說,相關證據比較薄弱。該研究填補了非缺血性心衰患者相關數據的空白,其結果給大家‘提了個醒兒’。”

        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患者是否接受CRT治療與是否接受ICD治療無交互關係,但年齡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年齡低於68歲的患者中,置入ICD者的全因死亡率較接受常規診療者低。這或許提示,較年輕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可能從ICD治療中顯著獲益。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