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手術圍手術期血液管理——抗纖溶治療指南七大要點
近期,為了能更好實施心血管手術中血液保護,減少術中出血,規範抗纖溶治療,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發布了《心血管外科手術圍手術期血液管理——抗纖溶治療指南(2016版)》。要點如下:
1. 術前要評估出血和輸血風險。患者年齡≥70歲、術前紅細胞減少(包括低體重和/或術前貧血)、急診或複雜手術(二次手術、主動脈手術、尤其是預計體外循環時間),為出血和血製品輸入獨立危險因素。
2. 術前應盡量糾正貧血和凝血功能異常,除急診手術外,術前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藥物。必要時考慮血栓彈力圖等血小板功能檢查。
3. 濃縮紅細胞輸注標準:
(1)體外循環中血紅蛋白<7 g/dl;
(2)雖然體外循環中血紅蛋白<7 g/dl,但預計經過超濾,停機時血紅蛋白可能>8 g/dl,則體外循環中不輸入紅細胞;
(3)輸入機器餘血和洗滌紅細胞後,血紅蛋白仍然<8 g/dl,高齡、大血管手術血紅蛋白<9 g/dl;
(4)非體外循環手術,術中血紅蛋白<8 g/dl,高齡、大血管手術血紅蛋白<9 g/dl;
(5)血紅蛋白雖已達到上述標準,但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低於正常,排除其它因素(氧耗增加、心排血量低、組織灌注不足等)後可輸入一定量的紅細胞。
4. 新鮮冰凍血漿輸注標準:
(1)PT>1.5倍正常值(INR>1.6),APTT>2倍正常值,伴手術創麵彌漫滲血;
(2)大量輸入庫血(出血量或輸血量相當於自身血容量,約70 ml/Kg);
(3)血液回收成品血量>2000 ml;
(4)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
(5)血栓彈力圖檢查明確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6)緊急逆轉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7)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肝素耐藥。
5. 血小板輸注標準:
(1)血小板計數<50×109/L;
(2)二次手術、主動脈手術、心髒移植、體外循環時間長(>6 h)及大量輸入庫血;
(3)血栓彈力圖檢查明確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
6. 對於氨甲環酸,推薦負荷量加維持量的給藥方式,負荷量在麻醉誘導後、外科切皮前不少於20 min 泵注,隨後維持量在手術過程中持續泵注。以個體化醫療的原則,根據患者的出血風險評估,采用如下劑量:
(1)大劑量:出血高風險,負荷量30 mg/kg,維持量20 mg·kg-1·h-1;
(2)中等劑量:出血中風險,負荷量20 mg/kg,維持量15 mg·kg-1·h-1;
(3)小劑量:出血低風險,負荷量10 mg/kg,維持量10 mg·kg-1·h-1;
在全部外科手術過程中,氨甲環酸的總量應該控製如下:非體外循環手術,20~30 mg/kg;一般體外循環手術,80~100 mg/kg;二次手術、大血管手術和心髒移植手術,100~150 mg/kg。
7. 小兒心血管手術,仍缺乏氨甲環酸理想劑量的循證醫學證據,實踐中,需要根據患兒出血風險、擬施手術類型、臨床中心的實踐經驗等合理製定氨甲環酸的使用劑量。
來源: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 心血管外科手術圍術期血液管理—抗纖溶治療指南(2016版). 臨床麻醉學雜誌, 2016, 32: 1137-1140.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