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ARIC研究:心肌損傷、肥胖和肥胖悖論

作者:國際循環 來源:國際循環 日期:2016-12-30
導讀

ARIC研究:心肌損傷、肥胖和肥胖悖論。結果提示,雖然HF前亞臨床心肌損傷可增加HF後的死亡風險,但是“不論HF前是否存在亞臨床心肌損傷,HF前超重及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死亡風險均更低。”。換句話說,HF發病前預先存在的亞臨床心肌損傷可能並不能解釋“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及肥胖者HF後死亡率更低”。未來,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探尋能夠解釋上述HF肥胖悖論的可能原因。

關鍵字: 心肌損傷 | 肥胖

眾所周知,肥胖是心力衰竭(HF)的危險因素,但HF前肥胖與HF後死亡率較低具有相關性。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TnT)是心肌損傷的敏感標誌物,對HF的發生及死亡率有預測價值。為確定心力衰竭(HF)前心肌損傷能否解釋不同體重人群HF後死亡率的差別,一項最新研究入選1279例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ARIC研究)的HF住院患者,根據HF前hs-cTnT水平分層分析,分為hs-cTnT<14 ng/L組與hs-cTnT≥14 ng/L組,並評估HF前身體質量指數(BMI)與HF死亡率的相關性。

受試患者的平均年齡74歲,女性及黑種人分別占53%和27%。結果發現,校正BMI等因素後,與HF前hs-cTnT<14 ng/L者相比,HF前hs-cTnT≥14 ng/L者HF後死亡率更高(HR=1.46,95%CI:1.18~1.80)。進一步分析發現,與體重正常者相比,HF前hs-cTnT<14 ng/L的超重及肥胖患者死亡風險更低(HR分別為0.69和0.50);HF前hs-cTnT≥14 ng/L的超重及肥胖患者死亡風險亦更低(HR分別為0.50和0.56);BMI與HF前hs-cTnT的交互作用P值為0.154。在多因素分析時,即使校正hs-cTnT後,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及肥胖者死亡風險仍更低;在敏感性分析時,即使校正左室肥厚或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後仍如此。

上述結果提示,雖然HF前亞臨床心肌損傷可增加HF後的死亡風險,但是“不論HF前是否存在亞臨床心肌損傷,HF前超重及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死亡風險均更低。”。換句話說,HF發病前預先存在的亞臨床心肌損傷可能並不能解釋“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及肥胖者HF後死亡率更低”。未來,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探尋能夠解釋上述HF肥胖悖論的可能原因。

參考文獻

Yashashwi Pokharel.Myocardial Injury, Obesity, and the Obesity Paradox:The ARIC Study.JACC: Heart Failure. Volume 5, Issue 1, January 2017. DOI: 10.1016/j.jchf.2016.10.010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