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2017 ISC】顱內大血管病變藥物治療VS 支架治療

作者: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 董漪 來源:壹生 日期:2017-03-07
導讀

2月22日美國休斯頓舉行的國際卒中大會中,關於大血管病變的主要話題來自於藥物治療Vs 支架治療。除了王伊龍教授介紹的藥物策略外,也有來自美國的SAMPPRIS團隊對亞組分析,同時Wengui Yu教授團隊帶來的Weave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2月22日美國休斯頓舉行的國際卒中大會中,關於大血管病變的主要話題來自於藥物治療Vs支架治療。除了王伊龍教授介紹的藥物策略外,也有來自美國的SAMPPRIS團隊對亞組分析,同時Wengui Yu教授團隊帶來的Weave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Banejee教授就嚴格藥物控製組的藥物種類及耐受性進行了分析研究,對比SPRINT等類似研究,再次強調了嚴格藥物控製的可執行性。

隨後來自田納西州的Zeeat Qureshi卒中團隊通過META分析方法探索最最佳藥物治療VS顱內支架治療的療效。該研究挑戰的是目前深受SAMMPRIS研究影響的美國AHA/ASA及ESO關於顱內血管狹窄治療的推薦。該研究納入了3項對照研究SAMMPRIS, VISSIT及繆中榮教授團隊的研究,以及4項非隨機對照研究。主要終點是症狀性顱內出血、卒中複發率、死亡率及TIA再發率。研究發現,支架治療會顯著增加症狀性顱內血管出血風險(p=0.0002)及卒中發生率,但並未增加死亡風險,未增加TIA的發生率。報告總結發現圍手術期並發症是導致支架治療療效抵消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家對於是否新一代支架設備能減少圍手術期並發症留下了更多的懸念。

而之後Wengui Yu團隊就Weave研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Weave研究是基於Wingspan@支架上市後研究(wingspan@stent system post market survelillance study),入組了卒中發病後7天內的顱內支架置入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發現,與RCT研究結果相比支架後卒中事件率顯著較低。進一步發現若采用高分辨MR篩查高危ICAS患者,穿支病變的患者可能較難從顱內支架中獲益。但研究結果顯然與SAMMPRIS等RCT研究所報道的圍手術期卒中事件發生率(20.6%)相比,真實數據提示顱內支架置入術的圍手術期卒中事件發生率僅3.4%,很可能是急性期顱內血管狹窄的積極治療是一種備選方案。

因此,針對顱內血管狹窄的治療,究竟是單抗還是基因篩查後的雙抗治療,亦或是急性期顱內支架治療,仍存在很多爭議和無限探索。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