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腦梗死病因和發病機製:孰先孰後?

作者:北京天壇醫院 杜萬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3-01-25
導讀

1例65歲患者,急性右側偏癱,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側頸內動脈狹窄、心房顫動(房顫)病史,磁共振成像(MRI)結果顯示左側大腦半球多處新鮮梗死灶。

  1例65歲患者,急性右側偏癱,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側頸內動脈狹窄、心房顫動(房顫)病史,磁共振成像(MRI)結果顯示左側大腦半球多處新鮮梗死灶。

  1例18歲患者,運動後半小時出現急性左側偏癱,既往無特殊病史,無腦血管病家族史,無吸煙飲酒史,MRI提示右側大腦中動脈流域大片梗死灶。

  您在接診上述患者時,是先分析病因,還是先分析發病機製

  理論回顧

  人們對缺血性卒中病因和發病機製的認識,集中體現在幾個分類標準上。

  自1993年的TOAST分型、2005年SSS-TOAST分型、2007年CCS-TOAST分型和M-TOAST分型、2009年A-S-C-O分型至2011年的CISS分型,專家們對病因和發病機製的闡述越來越清晰。

  從上述分類標準可以看出,缺血的病因雖然很多,但發病機製概括起來主要有3種,即血栓形成、栓塞和低灌注。其中,栓塞又包括動脈-動脈栓塞和心源性栓塞,低灌注又包括全身低灌注和局部低灌注。

  哪些信息有助於判斷發病機製呢?

  患者到達急診室,詳細詢問症狀的出現時間、發病時的狀態、發病後的症狀演變、發病前的誘發因素、前驅症狀,及既往所患疾病和相關危險因素,觀察病灶的分布特點,這些均有助於推斷發病機製。

  發病時為靜態起病,提示血栓形成,為動態起病提示栓塞。患者血壓低、有脫水征象,提示低灌注。

  發病後症狀完全,提示栓塞;症狀進展或波動,提示血栓形成或低灌注;症狀較快好轉,提示動脈源性栓塞。

  發病前,患者有嘔吐、腹瀉、大量出汗、服用強效降壓藥,提示低灌注;有長距離遊泳、跑步,提示栓塞;接受心髒導管操作,提示低灌注或栓塞可能。

  發病前,如同一血管供血區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初步可判斷不太可能是心源性栓塞。

  影像學檢查結果如為流域性梗死,應首先考慮栓塞,以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如為多發皮層梗死,應首先考慮栓塞,以動脈源性栓塞可能性大;如為分水嶺梗死,則提示低灌注。

  如何確定病因呢?

  患者入院後,我們應對其進行全麵檢查,查找栓塞的起源、血栓形成和低灌注的基礎。

  一例卒中患者可同時具有多種危險因素或多種可能的病因。在發病機製明確以前,無論是房顫還是動脈粥樣硬化,隻能當作危險因素看待。發病機製明確以後,相應的危險因素才會上升為病因。

  一例患者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危險因素,而發病機製就成了我們查找病因最重要的線索。

  疑問解答

  筆者認為,對於缺血性卒中患者,應先判斷發病機製,後判斷病因。

  第1例患者同時具有房顫和動脈粥樣硬化。

  如其臨床特點提示發病機製為動脈-動脈栓塞或低灌注,則病因很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如臨床特點提示發病機製為心源性栓塞,則病因很可能是房顫。當然,不排除還有可能存在其他病因。

  第2例患者的臨床特點更支持栓塞。

  心源性栓塞的病因已知有20餘種,動脈-動脈栓塞也有各種不同來源,可能源於主動脈,也可能源於頸總動脈、頸內動脈。為了查找病因,須進一步進行各項檢查。很多卒中患者的病因非常隱匿,卒中發生前毫無征兆,卒中發生後又歸於平靜,確定病因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發病機製本質上是一種物理現象,病因是這種物理現象的起源。如把腦梗死的診斷過程比喻為順藤摸瓜,發病機製就是藤,病因就是我們要找的瓜。

  歡迎參與討論或發表不同見解,請通過郵件(xunhuan@cmt.com.cn)、手機短信(發送至15501116528)或關注新浪微博@中國醫學論壇報循環周刊,“說”出您的觀點!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