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母親)的離開能夠促進兒童的性成熟嗎?一些科學家人們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看法是基於進化學的理論。然而,最近一項大規模的研究顯示,兒童性成熟更依賴於父母親離開的具體方式。
父親(母親)的離開能夠促進兒童的性成熟嗎?一些科學家人們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看法是基於進化學的理論。然而,最近一項大規模的研究顯示,兒童性成熟更依賴於父母親離開的具體方式。
進化心理學家預測失去父母親的兒童能夠發育的更快,他們離開的事實仿佛告訴他們一些信息:生活之路並不平坦,因此一個最佳的繁殖策略便誕生了:要盡早地繁殖後代,因為你極有可能跟你的父母親一樣早早地去世。這一策略像是一類可預測性的自我調節反應。在動物界也能看到類似的事實:比如一些雌性哺乳動物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陽光照射,那麼他們的後代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出厚厚的毛發。
即使人類真的存在所謂的"失去雙親與自體性成熟之間的進化調節反應",這也是極難證明的。許多研究發現失去雙親(包括離異與遺棄,主要是父親一方)會使得女兒經期過早地來臨,也會使得更早發生性行為,最終生育更多的兒女。然而很難將其它環境因素,比如暴力、吸毒以及營養不良等的影響從中分離。另外,也許存在一些遺傳因素使得父母親更容易拋棄家庭,如果他們的子女也帶有這些遺傳因子,那麼這些因子也可能對性行為產生影響。
為了確認這些幹擾因素,來自愛沙尼亞的生物學家Peeter Horak與心理學家Markus Valge希望開展一個天然的試驗。一個叫Juhan Aul的生物學家收集了自1930年以來國民的月經來臨日期的數據,最終追蹤到了50000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許多女孩子因為戰爭失去了父親,Aul於1994年去世,留下了寶貴的這筆財富供科學研究。
"然而還有許多東西值得研究" Horak說到:"由於記錄中的名字與出生日期都在原始記錄中,因此其中很多人的身份信息能夠得到確認"。 Horak 與 Valge將人數縮減到1678名女孩,其中12%的父親死於二戰。如果預測調節反應真的存在,那麼這些遭受不幸的女孩與同時期沒有失去父親的愛沙尼亞女孩相比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就會提前。
然而,研究結果給了進化學家一個大耳光。這些父親遭受不幸的女該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並沒有明顯的提前,他們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相比其它女孩也沒有更早。這一結果發表在《biology letters》雜誌上。事實上,與預測相反,這些遭受不幸的女孩生育的後代相對來說
這一結果顯然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的。Horak指出,這些女孩與同齡人的身高體重增長速度並沒有差異。"這一結果排除了失去父親的女孩由於吸收到的資源有限因此加速性發育的可能"。
因此,如果因離婚失去父親後確實能夠促進女孩的性發育(就像很多報道中揭示的那樣),那麼為什麼父親的死亡卻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一個可能是這根本就不是進化的效應。H?rak認為如果是死亡導致失去父親,這樣對家庭會帶來比離異高得多的經濟壓力,因此生育寶寶將會是成本很大的事情。這也許就是女孩們做出不同選擇的原因。
然而,支持"進化影響論"的學者似乎仍沒有放棄。根據1982年提出的一個想法,在西方社會中父母親的離異與死亡可能會對後代產生不同的生育策略。離婚發生後,孩子們會認為父母親的聯係甚至家庭都不再重要,然而死亡屬於人無法控製的事情,這也許會產生相反的心理作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