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大多數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國際指南建議常規進行有創治療。中國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冊登記研究數據也顯示,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如果住院期間未接受介入治療,2年內死亡風險明顯升高(HR=2.375)。
目前,對於大多數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國際指南建議常規進行有創治療。中國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冊登記研究數據也顯示,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如果住院期間未接受介入治療,2年內死亡風險明顯升高(HR=2.375)。
但對於有創治療的時機,目前仍存在爭議。
5月6日,歐洲心髒雜誌發表的一項包括17項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與延遲冠脈造影策略相比,早期冠脈造影策略並沒有降低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心衰住院、再次血運重建的風險,同時也未增加大出血和中風風險,但缺血事件複發風險明顯降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總體而言,與常規治療策略相比,早期冠脈造影策略在改善硬終點方麵並沒有優勢。
因此,作者認為,國際指南的相關建議需要進一步審議,未來的隨機對照研究應聚焦於找出可能從早期冠脈造影策略中獲益的預定義高風險亞組患者。
但同時發表的述評指出,實際上該Meta分析的結果與2020年歐洲指南建議是一致的,後者指出,在未經選擇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早期有創治療策略並不優於延遲有創治療策略。
該分析進一步證實,對於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有創治療不能不加區分地實施,要根據當地是否具備導管室、無創解剖學和功能學檢查而靈活實施。
如果具備這些條件,早期有創策略可以明顯縮短住院時間,這樣就會改善患者周轉率、減少醫療費用,同時不會增加出血或中風風險。
如不具備這些條件,風險較低的患者可安全采用心髒核磁、CT血管造影、負荷超聲心動圖等無創冠脈評估方法,以減少有創冠脈造影和介入治療相關轉診。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中等風險急性胸痛患者,近期發表的RAPID-CTCA研究並不支持常規進行早期冠脈CT。
述評指出,需要有好的相關隨機對照研究(在高風險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評估對比早期和延遲有創治療策略的優劣)或一項最新的患者水平Meta分析,來更好地找出可能會從早期有創治療中獲益的高風險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從而彌補RAPID N-STEMI研究過早終止的遺憾。
該Meta分析共納入17項隨機對照研究、10209例患者,其中5215例采用早期冠脈造影策略,4994例采用延遲冠脈造影策略。兩類患者從隨機分組至冠脈造影的中位時間分別為3.43小時和41.3小時。
分析結果顯示,早期和延遲冠脈造影策略在全因死亡(RR=0.90)、心肌梗死(RR=0.86)、心衰住院(RR=0.66)、再次血運重建(RR=1.04)、大出血(RR=0.86)、中風(RR=0.95)發生風險方麵相似,但早期冠脈造影策略的缺血事件複發風險明顯降低43%,住院時間平均縮短22小時。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