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阜外醫院高斯德、俞夢越、袁建鬆等在《美國心髒協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中,殘餘膽固醇水平升高意味著預後較差,且兩者之間的關係獨立於傳統危險因素。 研究者認為,殘餘膽固醇水平可被用於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的風險分層,同時可能也是強化降脂、改善預後的潛在靶標,該研究為靶向降低殘餘膽固醇提供了理論依據。
5月10日,阜外醫院高斯德、俞夢越、袁建鬆等在《美國心髒協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中,殘餘膽固醇水平升高意味著預後較差,且兩者之間的關係獨立於傳統危險因素。
研究者認為,殘餘膽固醇水平可被用於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的風險分層,同時可能也是強化降脂、改善預後的潛在靶標,該研究為靶向降低殘餘膽固醇提供了理論依據。
他們指出,由於殘餘膽固醇水平可能會改變LDL-C相關動脈粥樣硬化負擔以外的心血管風險,靶向降低殘餘膽固醇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頗有前景,尤其是殘餘膽固醇水平較高的患者,即便LDL-C已達標也仍需進一步治療。未來需要開展隨機研究來解答靶向降低殘餘膽固醇與他汀聯合的策略是否優於強化降LDL-C的策略。
殘餘膽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主要由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中密度脂蛋白(IDL)組成。
該研究為一項單中心的前瞻性、觀察性隊列研究,共納入1179例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根據殘餘膽固醇水平中位數(0.49 mmol/L)區分為兩類,其中殘餘膽固醇水平≥0.49 mmol/L的患者有591例(50.1%)。
中位隨訪41.7個月,結果顯示,殘餘膽固醇水平≥0.49 mmol/L的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中風、血運重建、因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衰住院)發生率明顯殘餘膽固醇水平<0.49 mmol/L的患者(16.9% vs 11.5%),主要是血運重建和因心衰住院發生率升高。
校正多個潛在混淆因素後,研究者發現,殘餘膽固醇水平每升高1個標準差,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增加61%;殘餘膽固醇水平≥0.49 mmol/L的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41%。
進一步分析顯示,殘餘膽固醇水平升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素之一。即便校正多個常規血脂指標後,殘餘膽固醇水平升高仍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相關,且在各種血脂指標中,隻有殘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強烈的危險因素。
在不同的亞組中,殘餘膽固醇水平依然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素,尤其是在LDL-C≥1.8 mmol/L的患者中。
ROC曲線分析進一步證實,在冠脈非阻塞性心梗患者中,殘餘膽固醇水平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預測價值(AUC=0.61),將其加入TIMI風險評分後,預測準確性更高(AUC=0.72)。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