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樣是我國第一大死亡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近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居高不下,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樣是我國第一大死亡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近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居高不下,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來,全球糖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同時也有證據表明,糖的高消費會導致肥胖以及相關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據估計,全球每年有18.4萬人的死亡可歸因糖,糖的消費也被認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為風險因素之一。
2023年2月14日,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CMedici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ssociationsbetweentypesandsourcesofdietarycarbohydra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aprospectivecohortstudyofUKBiobankparticipant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食物中攝取的遊離糖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每天攝入總能量中遊離糖的占比每升高5%,總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7%,心髒病風險升高6%,中風風險升高10%。
遊離糖,是指添加糖,以及蜂蜜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而天然存在於整個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不被視為遊離糖。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UKBiobank數據庫中110497名參與者,年齡在37-73歲之間,基線時沒有CVD和糖尿病,所有參與者至少完成過兩次飲食評估,通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以及不同類型,分析了參與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平均9.4年的隨訪期間,共有4188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包括3138人患上心髒病,1124人患上了中風。
研究發現,總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結果無關。
然而,當研究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類型和來源時,研究發現,從含糖飲料、果汁和糖果等食物中攝入較高的遊離糖,與所有心血管疾病結果的風險增加有關。
具體來講,每天攝入總能量中遊離糖的占比每升高5%,總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7%,心髒病風險升高6%,中風風險升高10%。
不同類型的糖與總CVD、心髒病、中風關係
此外,纖維攝入量與總心血管疾病風險呈負相關,每天多攝入5克纖維,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4%,但當考慮到身體質量指數後,這一相關性不再顯著。
當研究人員用非遊離糖(天然存在於整個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替代5%的遊離糖時,總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中風風險降低9%。
非遊離糖替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人們選擇吃的碳水化合物類型可能比總量更重要,將遊離糖替換為非遊離糖,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綜上,研究表明,並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食物中攝取的遊離糖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研究提醒人們減少糖的攝入,糖是很多疾病的潛在可改變風險因素,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