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討了脂蛋白(a) [Lp(a)] 作為一種關鍵遺傳性風險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致病機製,為臨床評估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對Lp(a)的全麵審視,研究不僅強化了我們對其在心血管風險中作用的理解,還推動了精準醫療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應用。
【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本文深入探討了脂蛋白(a) [Lp(a)] 作為一種關鍵遺傳性風險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致病機製,為臨床評估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對Lp(a)的全麵審視,研究不僅強化了我們對其在心血管風險中作用的理解,還推動了精準醫療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應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脂蛋白(a) [Lp(a)] 作為一種遺傳性心血管風險因素,其研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2024年5月,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發表了一篇題為“Lipoprotein(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ifting the evidence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的文章,該研究全麵審視了Lp(a)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並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導。Lp(a)作為一種富含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其水平受基因強烈影響,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該研究的發表,不僅豐富了我們對Lp(a)病理作用的認識,也為臨床實踐中Lp(a)的評估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整合了觀察性和遺傳性Lp(a)研究的關鍵發現,並提出一套最低要求以提高Lp(a)相關數據收集的質量和協調性。研究通過分析大量已發表的文獻和現有指南,對Lp(a)的測量、臨床意義以及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中特別關注了Lp(a)水平的遺傳決定性、種族和地區差異,以及當前臨床試驗中特定的Lp(a)降低藥物的潛力和挑戰。
研究結果
Lp(a)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素
本研究明確指出,Lp(a)是冠狀動脈疾病、外周動脈疾病、缺血性卒中和鈣化性主動脈瓣狹窄等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遺傳風險因素。研究通過廣泛的觀察性研究和遺傳學分析,揭示了Lp(a)水平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強相關性。特別是在不同種族和地區人群中,Lp(a)水平的分布差異顯著,提示了在臨床實踐中對Lp(a)水平進行評估的重要性。
Lp(a)水平的種族和地區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Lp(a)水平在不同種族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例如,英國生物銀行研究中,黑人人群中Lp(a)的中位水平最高(75 nmol/L),其次是南亞人(31 nmol/L),白人(19 nmol/L),和中國人(16 nmol/L)。這種差異性要求在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中考慮種族和地區因素,以實現更為精準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Lp(a)測量的標準化需求
研究強調了Lp(a)測量標準化的重要性。由於Lp(a)的異構體多樣性,開發準確的Lp(a)免疫分析法一直是一個挑戰。研究指出,目前使用的商業檢測方法可能對Lp(a)異構體大小敏感,導致對大異構體的高估和對小異構體的低估。因此,研究推薦使用可追溯至推薦校準物的檢測方法,並鼓勵政府為檢測方法的標準化提供激勵。
Lp(a)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的整合
研究指出,現有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如SCORE、SMART和AHA/ACC ASCVD 10年風險評分/計算器,尚未涵蓋Lp(a)相關風險。研究建議開發新的模型,將Lp(a)水平與基線絕對全球風險結合起來,以更準確地評估個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一發現對於改進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策略具有重大價值。
Lp(a)降低治療的臨床試驗
研究還討論了正在進行的針對Lp(a)的特定降低藥物的臨床試驗,如反義寡核苷酸和小幹擾RNA治療。這些試驗的結果將為Lp(a)降低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證據,有望為高Lp(a)水平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總結
本研究不僅總結了Lp(a)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現有證據,還提出了一套標準化的Lp(a)數據收集方法,為未來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通過強調Lp(a)測量的重要性和挑戰,本研究促進了醫療專業人員對這一重要風險因素的認識,有望改善高Lp(a)水平患者的護理,並優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策略。
參考文獻
Kamstrup PR, Neely RDG, Nissen S, et al. Lipoprotein(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ifting the evidence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J]. Eur J Prev Cardiol. 2024 May 11;31(7):903-914. doi: 10.1093/eurjpc/zwae032.
“醫學論壇網”發布醫學領域研究成果和解讀,供專業人員科研參考,不作為診療標準,使用需根據具體情況評估。
編輯:薄荷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