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社區發作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案例分析

作者:西奈 整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陳江天 教授審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3-02-28
導讀

         1.患者女性,68歲,因為持續胸痛3小時伴呼吸困難,於8:40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2.患者男性,81歲,因反複胸部不適6個月,持續胸悶5小時於21:10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就診1天前患者曾反複發作胸悶6~7次,每次持續時間<10 min。

雙下肢水腫1個月餘,加重半個月

  2012年8月,歐洲心髒病學會(ESC)新公布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處理指南》(簡稱《指南》)特別強調ACS處理的時間窗,在上一期院前急救欄目中,介紹了如何在10 min之內盡快識別及處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本期,我們將通過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兩個病例來學習應如何快速處理ACS。

  病案1:STEMI的急診處置

  患者女性,68歲,因為持續胸痛3小時伴呼吸困難,於8:40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重點病史詢問

  患者休息時發作胸痛,為壓迫性悶痛,無放射,伴呼吸困難,無反酸。患者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病史,無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時距離症狀開始已3小時。雖病史采集時一定要問診溶栓及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的禁忌證,但此時暫不急於詢問,不可一味地為獲得完整的病史資料而延誤緊急處理。

  重點體格檢查

  患者體溫為36.5 ℃,雙上肢血壓均為170/80 mmHg,心率為115 次/分,呼吸30 次/分。心界不大,第一心音(S1)減低,肺動脈瓣第二心音(P2)>主動脈瓣第二心音(A2),心髒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雙肺可聞及濕音,腹部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患者胸痛時間>30分可排除心絞痛;疼痛為悶痛且雙上肢血壓一致,主動脈夾層可能性不大;無紫紺和低血壓可基本排除大塊肺栓塞;無呼吸音消失可排除大麵積氣胸;此外也無心包炎、心肌炎或食道反流的相關症狀和體征。

  急診處置

  此時可立即檢查心電圖(圖1a),結果顯示前壁導聯的ST段抬高、下壁導聯的ST段壓低,考慮其為急性STEMI,故加做右室和後壁導聯的心電圖(圖1b)。

  完成心電圖3 min後,心電監測顯示出現室顫(圖1c),患者意識喪失,立即給予電除顫。

  除顫後患者心跳恢複,補充詢問病史,患者無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的禁忌證,立即開始初始治療(圖1)。盡快決定患者需介入治療還是溶栓治療,並用救護車將其轉運到可給予其相應治療的醫院。針對此患者,可盡量爭取在90 min內行PCI治療;若無法做到這一點,則須在30 min內給予其溶栓治療。

  經驗與教訓

  在此案例中,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並及時給予電除顫挽救了其生命。這正如2012年ESC《指南》所說,在相應的場所應保證有相應措施,能盡可能地隨時滿足為患者進行電除顫和心肺複蘇(CPR)的需要;對於懷疑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應進行持續的心電監測,此點全科醫生尤須注意。

  病案2:NSTEMI的急診處置

  患者男性,81歲,因反複胸部不適6個月,持續胸悶5小時於21:10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就診1天前患者曾反複發作胸悶6~7次,每次持續時間<10 min。

  重點病史詢問

  問診後發現,患者於勞累時發病,僅訴胸悶不適,不向周圍放射,無其他伴隨症狀。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症狀出現已5小時。

  重點體格檢查

  查體:體溫為36.0 ℃,雙上肢血壓均為145/65 mmHg,心率為65 次/分,呼吸為14 次/分;A2>P2,心髒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雙肺無濕音,腹部及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本患者除血壓稍高,無其他特別體征提示患者情況危急。

  診斷和鑒別診斷

  快速進行鑒別診斷,考慮患者1天前的症狀似心絞痛表現。此次就診時患者已胸悶5小時,可排除心絞痛;根據患者胸悶性質及其雙上肢血壓相等,考慮主動脈夾層可能性不大。

  急診處置

  患者症狀已持續出現5小時,應立即描記心電圖。心電圖顯示胸前導聯的ST段持續壓低(圖2a及b),且其持續胸悶5小時,故考慮患者為急性NSTEMI。

  因老年人常常病史敘述不清,常常將間歇性的症狀誤認為持續性症狀,當對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鑒別不清時,可檢測心肌肌鈣蛋白協助診斷。但此檢查結果並非可立即獲得的,故抽血後應立即開始下一步處置。

  NSTEMI的治療以穩定斑塊、維持冠狀動脈開通為主,故須特別注意抗血小板、抗凝及抗缺血治療。

  初始治療開始後即可進行ACS危險度評估(即GRACE危險評分,可通過網站http://outcomes-umassmed.org/GRACE/acs_risk/acs_risk_content.html計算GRACE評分,判斷該患者的ACS危險高低;通過輸入患者年齡、心率、血壓、血肌酐水平、心衰程度、是否有心跳驟停、ST段是否抬高、心肌損傷標誌物是否增高等資料評估患者的院內死亡率和發病6個月內死亡率)。對於低危患者,不建議進行介入性治療;對於中高危患者,在適當時機可進行介入治療(圖2)。

  經驗與教訓

  在此案例中,患者就診時已有很長時間的院前延誤。其診治的難點在於症狀不典型,且無相應可引起醫生警惕的嚴重體征,這易造成ACS的漏診。美國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無胸痛等典型症狀者的院前延誤時間為7.9小時,有胸痛等典型症狀者的院前延誤時間為5.3小時;而>75歲、女性、有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病史者更不易出現典型症狀,故對此人群一定要引起全科醫生的充分關注。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