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未致明顯心律失常的ARVC

作者:姚瑤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2-25
導讀

患者女性,15歲,主因“活動後胸悶10個月,加重不能平臥4個月”入院。診斷為ARVD,累及左室。

關鍵字: 心律失常 | ARVC

病例簡介

病史患者女性,15歲,主因“活動後胸悶10個月,加重不能平臥4個月”入院。10個月前,患者出現活動後胸悶、氣短,逐漸加重;4個月前出現夜間憋醒,坐起可緩解,伴咳嗽、雙下肢水腫等心力衰竭(心衰)表現。此後,症狀間或加重,夜間不能平臥,無黑、暈厥。外院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給予利尿、強心等治療後症狀間斷好轉,病情常反複。

  因前一日飲水較多,患者病情明顯加重,出現咳嗽、白痰、呼吸困難、不能平臥,一度“測不到血壓”,無明確意識喪失。患病過程中勞動耐力明顯下降,易疲乏,上腹脹滿,食欲欠佳。

體格檢查血壓110/70 mmHg,呼吸19次/分,體溫36 ℃。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幹濕音。心率100次/分,律齊,無心髒雜音,上腹觸診感不適,雙下肢輕度水腫。

輔助檢查超聲心動圖提示舒張末期左房內徑(LAdD)22 mm,左室內徑(LVdD)61 mm,左室後壁厚度7 mm,室間隔7 mm,左室射血分數(LVEF)10%,舒張末期右室內徑(RVdD)31 mm,肺動脈壓(PAP)45 mmHg,全心擴大,左心為著,心肌內有顆粒樣改變,二尖瓣反流。

  心電圖提示偶發室性早搏,餘未見異常(圖)。動態心電圖(Holter)提示竇性心律,平均78 次/分,室性早搏909次/24 h,室上性早搏36次/24 h,頻發室早有二聯律,交界性逸搏,無長RR間期。

 圖 患者入院時心電圖檢查結果 

胸片提示肺部輕淤血,心影擴大,心胸比0.58。

  入院時白細胞12.15×109/L,穀氨酸氨基轉移酶(GPT)1405 I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GOT)2663 IU/L,血漿N末端鈉尿肽前體(NT-proBNP)5087.5 pg/ml,肌酐(Cr)110.4 μmol/L,病毒抗體均陰性。

  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雙心室擴大(右室腔明顯擴大,運動功能減弱),右室流出道顯著增寬;造影劑延遲顯像結果顯示,室間隔和右室遊離壁延遲強化。

入院診斷擴張性心肌病(全心擴大)、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心功能Ⅳ級、肺部感染、急性肝功能不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發育不良(ARVC/D)?

治療給予控製感染、利尿、擴血管、強心等治療,患者症狀好轉,但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藥物療效欠佳,給予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治療4天後安全脫機,行心髒移植手術。目前患者情況良好,能夠正常生活。

病理心髒重量增加,左室壁厚度1.1 cm,右室壁0.2 cm,鏡下提示心室前後壁大部分心肌組織被脂肪和纖維組織所代替,分隔成島狀。病理診斷:ARVD,累及左室。[4230501]

  (姚瑤 整理)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黃峻

  一線臨床醫生即便麵對不典型或較少見的心血管疾病,如能仔細分析臨床資料,采用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仍有可能作出基本正確的判斷。

  臨床上可循如下步驟進行分析:

  Step1 患者為少年,突出表現為心衰,NT-proBNP 5087 pg/ml,初為左心衰竭有氣促,伴咳嗽、咳痰,夜間陣發呼吸困難,逐漸加重不能平臥。隨後出現右心衰竭,有雙下肢水腫,並有上腹脹滿、食欲差及轉氨酶升高等肝及胃腸道淤血表現。心衰發展演變頗具特征:從左心衰至右心衰僅半年左右,提示基礎病為累及全心的彌漫性心髒病變如心肌病、心髒浸潤性病變(如心髒澱粉樣變),及全身膠原係統疾病侵及心髒等。據此可以排除常見主要累及左心的疾病,其從左心衰竭發展至右心衰竭時間要長得多,常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Step2 患者病史短,早期心髒顯著增大,無心包積液等,似可除外心髒澱粉樣變等浸潤性心肌病變;各種檢查未發現免疫、生化等異常,無其他髒器病變的證據,尤其是腎髒功能正常,應可排除自身免疫或膠原係統疾病累及心髒。此外,心包疾病、限製性心肌病等亦不難排除。由此要考慮心肌炎、心肌病的可能性。

  Step3 要弄清楚何種類型心肌病最為可能。患者無明確感染史,病毒抗體陰性,不太可能為進展迅速的病毒性心肌炎。哪種類型心肌病可能性更大?首先想到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全心增大,左心為著,LVEF 10%,LVdD 61 mm。不過,也應考慮右室心肌病,因為水腫出現很早,入院時仍有雙下肢水腫而肺部清晰無音,左心房增大不明顯,提示右心室病變嚴重且發生早。此外,整個病程較短,盡管積極治療仍很快進展至終末期心衰階段。僅根據病史和一般臨床檢查,很難鑒別上述兩種心肌病,醫生的判斷也可能見仁見智。總體上講,應更多考慮右z室心肌病,因為從病情指向來看,多指向右心,右心室病變重,出現很早。

  右室心肌病大多有室性心律失常,但本例中室性心律失常不突出,僅有室性早搏,屬於例外。正因缺少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及由此所致的黑、暈厥等症狀,初期並未考慮此病診斷,可以理解。

  關於治療,ARVD因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伴發症狀,易致猝死,需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和(或)胺碘酮,無效者應置入埋藏式心律轉複除顫器(ICD),置入後須繼續用藥。有心衰者宜采用積極抗心衰治療,一旦出現頑固難治性心衰(同本例),提示已進入終末期,應考慮心髒移植。

上海長征醫院 吳宗貴

  首先闡明何謂“誤診誤治”。目前強調臨床診斷要與病理學診斷統一,這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存在相當大的困難。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不符(所謂的“誤診”)在各級醫院中都存在,且比例並不小(約達30%),急診“誤診”率可能更高。然而,以病理檢查結果來判斷臨床醫生的臨床診斷是否為“誤診”顯然有失偏頗。臨床診斷應基於患者的病史及當時的病情,以醫生臨床診治思路是否正確、合理為準。可以病理檢查結果來進一步明確、補充、修正醫生的臨床診斷,而不能用病理檢查的結果作為判斷醫生誤診誤治的標準。

  患者資料均指向右心室病變所致心功能不全,各類型右室先天性發育不全為首要考慮,但具體是哪種類型需要依靠特殊檢查(如心肌活檢)來明確,但可暫診斷為右室心肌病。右室心肌病終末期的患者心髒壁非常薄,尤其是遊離壁,不建議行心內膜心肌活檢。患者本次入院由於合並肺部感染、急性肝功能不全,病情比較嚴重,但病史較短,且對藥物治療還是有反應的,故其心髒移植的指征有待商榷。

  患者本次因飲水多而誘發心功能急劇惡化,縱觀臨床中的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反複的誘因多為生活中的“小事”:自行停藥、受涼感冒、飲水過多、緊張焦慮等,卻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對於心衰患者,除積極治療外,加強院外生活及用藥指導和監控是改善臨床預後的重要一環,望各位醫生重視。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徐東傑 曹克將

  雖然患者的病史中無室性心律失常而使診斷難度加大,但仍可從“蛛絲馬跡”中找到有價值的擬診依據:①患者年齡較輕,早於常見的擴張性心肌病的發病年齡;②心電圖V1導聯呈右束支傳導阻滯,雖Epsilon波不明顯,但右胸導聯R波降低;③MRI以右室腔明顯擴大、運動功能減弱為主,右室流出道顯著增寬,延遲顯像提示室間隔和右室遊離壁延遲強化。應考慮繼發性心肌病或ARVC/D的可能性,如有明確家族史更有診斷價值。

  2010年,歐洲心髒病學會對ARVC/D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對各項檢查指標進行了細化和量化。在關於室壁組織學特征中,經形態測定分析,殘留心肌<60%,或<50%伴有至少一處遊離壁心肌纖維浸潤,合並或不合並脂肪浸潤為主要標準之一。

  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MRI能準確描述心髒的各種形態及功能異常,可發現心髒的舒張期膨隆及左右心室遊離壁心肌脂質浸潤,新的技術甚至可區分出脂肪和心肌組織,但由於右室壁常較薄,限製了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範圍。心髒科醫生應更加重視與放射科、病理科的合作,提高我們早期識別複雜病例的能力。

■ 互動區

  福建省人民醫院郭雲庚:本欄目上期(1月27日C3)所提供的病例中提到“右冠脈近端閉塞”,結合心電圖(Ⅱ、Ⅲ和aVF導聯都有Q波),加上右胸導聯(V1、V2)ST段抬高,表明可能還存在下壁心梗,提示右冠脈可能與梗死相關,而不是“非罪責血管”,故本科室醫生經討論後支持早期開通右冠脈,患者獲益可能更大。

  北京安貞醫院周玉傑、楊士偉回應:該患者的診斷在前壁心梗基礎上還應包括高側壁,下壁、右室梗死不除外(可能為陳舊性)。原因如下:①未見右胸導聯(V3R、V4R和V5R)心電圖資料,無從判斷;②右室梗死時V3R、V4R和V5R導聯ST段抬高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2小時,可能並未捕捉到;③V1、V2導聯ST段抬高可用前壁心梗解釋,且V2導聯抬高幅度超過V1導聯,更支持急性前壁心梗,可能合並下壁陳舊性心梗。

  如您對本欄目所提供病例有任何觀點,歡迎發送短信或郵件參與討論。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