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腎血管性高血壓1例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陳琦玲 王鴻懿 孫寧玲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4-19
導讀

         患者女性,27歲,1月前查體發現血壓(BP)180/120 mmHg,無頭痛、頭暈等不適,此次因“發現高血壓1個月”入院。無其他病史及高血壓家族史,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 qd,效果欠佳。

關鍵字:  腎血管性 | 高血壓 

 

 

  病曆簡介

  患者女性,27歲,1月前查體發現血壓(BP)180/120 mmHg,無頭痛、頭暈等不適,此次因“發現高血壓1個月”入院。無其他病史及高血壓家族史,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 qd,效果欠佳。

  體格檢查 體質指數23.8 kg/m2, 上肢BP 150/100 mmHg,下肢BP 165/115 mmHg,心率82次/分,心髒各瓣膜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頸動脈、股動脈、腎動脈處未聞及血管雜音。

  輔助檢查 總膽固醇4.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5 mmol/L,血鉀4.3 mmol/L,肌酐(Cr)81 μmol/L,尿素氮(BUN)4.6 mmol/L,血沉11 mm/h。立位血漿腎素5.84 ng/ml、血管緊張素75.8 pg/ml、醛固酮201 pg/ml。IgA 3.14 g/L,IgG 13.5 g/L,IgM 2.16 g/L,C3 0.823 g/L,C4 0.157 g/L。抗心磷脂抗體(ACL)、 電解質、免疫指標(ANA、ENA、ANCA、RF)均無異常。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動態顯像腎髒20分鍾排泄率左、右兩側分別為 39%和11%。腎小球濾過率(GFR)左、右兩側分別為82 ml/min和58 ml/min,總GFR140 ml/min。動態血壓監測示全天血壓中重度升高。B超顯示雙腎大小正常,雙腎動脈起始段流速增快,考慮起始段狹窄。腎動脈CT血管造影(CTA)結果見圖1,腎動脈造影提示雙側腎動脈狹窄,右側近段向心性狹窄達90%,可見側支循環,左側腎動脈遠段管腔“串珠”樣狹窄,累及腎動脈分叉處,狹窄<50%。

  診斷 雙側腎動脈狹窄,繼發性高血壓。

  治療 於腎動脈造影檢查當日行右腎動脈球囊擴張術,術後造影示右腎動脈血流恢複,側支循環消失。術後患者血壓降至130/90 mmHg,停用降壓藥,加用阿司匹林100 mg qd,鹽酸噻氯匹定片250 mg qd。

  ■分析

  年輕女性,偶然發現血壓重度升高,無高血壓家族史及血壓升高相關症狀,考慮血壓緩慢進展,繼發性高血壓可能性大。B超、CT血管造影及入院後腎動脈造影證實腎動脈狹窄的存在,行右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患者血壓下降,停用降壓藥物,亦證實患者血壓升高為腎動脈狹窄所致。

  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1個月,患者血壓逐漸升高……

  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1個月,患者血壓逐漸升高,加用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 qd,鹽酸阿羅洛爾片10 mg bid,血壓仍控製不良。

  再次行腎動脈CTA檢查,如圖2所示。複查血沉42 mm/h,其他免疫指標仍陰性。給予免疫抑製劑治療,潑尼鬆 30 mg qd,環磷酰胺(CTX)100 mg qd。降壓藥物應用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 bid,鹽酸阿羅洛爾片改為比索洛爾5 mg qd,加用多沙唑嗪控釋片4 mg qn。鹽酸噻氯匹定片改為氯吡格雷75 mg qd,加用辛伐他汀10 mg qn。此後多次查血沉12~23 mm/h,血壓可維持在130/85 mmHg水平。

  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8個月,患者血壓再度升高……

  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8個月,患者血壓再度升高達150/105 mmHg。再次複查腎動脈CTA,發現右腎動脈主幹閉塞,左腎大小正常,右腎明顯縮小(圖3)。加大激素及CTX劑量,血壓仍然控製欠佳。患者於2008年初進行了右腎自體移植術,術中發現腎動脈主幹內大血栓形成,遠端動脈廣泛狹窄;病理報告提示組織纖維化和玻璃樣變。自體移植術後給予潑尼鬆及免疫抑製劑治療約1年,同時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qd,血壓一直維持在110~120/70~80 mmHg。目前已停用降壓藥及免疫抑製劑,血壓維持在100/60 mmHg左右。

  病因判斷

  腎動脈狹窄是繼發性高血壓常見原因之一,其常見病因有3種,即腎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和腎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見表),本例患者為年輕女性,無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病因以後兩者可能性大。

  治療探討

  腎動脈狹窄治療的目的在於降低血壓,減少對靶器官的損害,維持並保護腎功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介入和外科手術,目前認為,對具有血流動力學意義(跨狹窄收縮期壓差>20 mmHg、平均壓差>10 mmHg)、狹窄程度超過60%的腎動脈狹窄,應積極采取血管重建、恢複血流的治療。

  腎動脈球囊擴張術 本患者右側腎動脈重度狹窄、血壓升高,藥物療效欠佳,應予血運重建治療,無論是大動脈炎還是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均首選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尤其是後者,再狹窄率相對較低,預後更佳。

  判斷大動脈炎是否進行介入治療,須全麵評估患者免疫狀態,如炎症處於活動期為介入治療相對禁忌。本患者最初免疫檢查為陰性,考慮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可能性大,但腎動脈狹窄型大動脈炎免疫指標異常的陽性率並不高,故不能除外大動脈炎,但考慮為非活動期,故行腎動脈球囊擴張術。

  免疫相關治療 患者介入治療術後短期內血壓再度升高,血管狹窄、血沉加快,首先考慮與手術激活免疫反應促進血管內、中膜增生相關。由於介入治療會激惹免疫過程,故大動脈炎患者無論在治療前是處於活動期還是穩定期,均應考慮術前行免疫治療,再擇期手術(免疫治療與手術可同時進行)。

  自體腎移植 自體腎移植是介入治療失敗後一種重要療法,由於不需要特殊器械、無免疫排斥反應發生、手術並發症少,適用於在腎原位不能施行各種腎動脈修複術者。該療法須在移植後給予強化性藥物治療,以保存腎髒功能。

  本例患者術後並無特異性病理表現,最終明確病因診斷的證據仍顯不足。

  術後血管再狹窄 術後血管再狹窄一方麵考慮炎症激惹、平滑肌增生,同時要考慮血栓形成的可能,這在手術中已得到證實。

  因此,盡管患者不是腎動脈粥樣硬化,無粥樣硬化多種危險因素,但介入治療本身對內膜的損傷就足以導致血栓形成,術後充分的抗栓治療仍非常必要。

  ■小結

  腎血管性高血壓可來源於原發性高血壓的進展(腎動脈粥樣硬化),而更多見於繼發性高血壓腎動脈狹窄,我國年輕人腎動脈狹窄最常見的原因是大動脈炎,當年輕人血壓持續控製不良時應注意是否存在腎動脈狹窄。進行鑒別診斷時,須測定患者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水平,進行超聲、CTA、腎動脈造影及相關免疫學檢查。對免疫反應活躍的腎動脈狹窄患者不主張積極進行腎動脈介入治療,有效降壓及免疫抑製劑治療對改善症狀、延緩腎髒疾病進展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開展介入治療可能會更有利.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