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5歲,因“頭暈3個月”就診。患者3個月來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頭部昏沉感,晨起明顯,無旋轉或傾倒感,無肢體活動障礙。
認清特點,合理選擇藥物
病例簡介
患者男,75歲,因“頭暈3個月”就診。患者3個月來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頭部昏沉感,晨起明顯,無旋轉或傾倒感,無肢體活動障礙。
病史:5個月前無意發現血壓160/75 mmHg,之後開始服用降壓藥,血壓控製尚可,多為120/65 mmHg,晨起有時為110/60 mmHg左右。
檢查結果:內科及神經係統無明確陽性發現;頭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輕度白質疏鬆;經顱多普勒(TCD)顯示雙側椎動脈血流速度增大。
臨床應如何看待此類患者的頭暈症狀?如何判斷老年高血壓?老年患者血壓被控製在何種水平為宜?在降壓治療中,應如何合理選擇降壓藥物?
如何判斷老年高血壓?
應測量左、右上臂血壓
動脈粥樣硬化對於中青年是一種疾病,但對於老年人是自然規律。70歲的老年人有時會拿到一份“動脈粥樣硬化”或“頸動脈狹窄30%~50%”的超聲報告;也有時發現血壓為140/60 mmHg;醫生首先要學會區分自然老化與疾病的關係。
老年人血管存在正常老化,有可能存在大動脈狹窄,此時高血壓病不易被發現。臨床應分別測量患者左、右上臂血壓,當差別超過10 mmHg時,以較高側血壓為準。
應測量臥位、坐位及直立血壓
部分老年人存在直立性低血壓現象,盡管有時坐位血壓並不高,可能在臥位時血壓已超過正常,臨床應分別測量患者臥位、坐位及直立血壓,並應分別測量雙側上臂。
某些疾病可影響血壓
高齡老年人往往合並多種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腎功能不全等,有些疾病常與血壓相互影響,如糖尿病患者會發生小動脈病變,從而使周圍血管彈力下降,因此影響周圍血管的調節效應。
降壓是否越低越好?
正常人血壓一般在90/60 mmHg~140/90 mmHg,過高或過低均不合適,但老年人合並症及合並用藥較多,血壓控製應因人而異。
血管情況尚可、但心功能不佳的老年人,血壓應在正常範圍內盡量低一些;無嚴重頸動脈狹窄的卒中伴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應控製在120/80 mmHg以下;頸動脈狹窄超過90%、甚至有動脈閉塞的情況,建議為保證腦部供血,血壓不宜過低,以正常範圍內不出現供血不足為宜。此外,老年人因血流動力不足,容易在夜間或攝水量不足時出現血壓偏低導致腦部低灌注,出現低灌注型腦梗死,此時不應急於降壓,相反應將血壓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在腦缺血急性期,為保證腦部供血也不主張降壓過急過快。
如何合理選擇降壓藥物?
對於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或伴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高血壓患者,應使用藥物控製血壓。目前常用降壓藥物的應用及聯合應用見表。
■ 常見疑問
Q1:既不頭痛也不頭暈,是否還需要服藥?
門診經常遇到有些老年人初次就診血壓就可達180/100 mmHg甚至更高,患者往往未自覺不適,存在是否還須服藥的疑問。此種情況往往造成患者對自己血壓不了解,僅通過自我感受決定是否服藥往往延誤治療。
Q2:血壓時高時低是否可以不必服藥?
由於血壓調節能力下降或者用藥不適當,老年人會出現測量時血壓不平穩的情況,有些老年人認為測得血壓高時才須服藥,某一次血壓測量值不高便不必服藥,這會導致血壓更加不平穩而加重對血管的影響,更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Q3:血壓已經正常是否還須服用降壓藥?
其實目前血壓正常正是降壓藥的作用,每一種降壓藥都有不同的作用時間,如果停用,血壓會回到未用藥之前的水平,所以應持續用藥,無特殊原因不能停用。
■總結
老年人有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降壓治療應注意個體化,既要平穩降壓,又要合理降壓,盡可能減少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與並發症。[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