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ARB不增加心梗風險

作者:劉嘉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5-09
導讀

         4月26日,《英國醫學雜誌》(BMJ)在線發表的一項大規模薈萃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並不增加心肌梗死風險,並且降低了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新發糖尿病的風險。如下圖,ARB組患者較對照組心肌梗死相對風險(RR)為0.99[95%可信區間(CI)為0.92~1.07],卒中RR為0.90(95%CI為0.84~0.98),心力衰竭RR為0.87(95%CI為0.81~0.93),新發糖尿病RR為0.85(95%CI為0.78~0.93)。 

  inserted image

  點擊大圖

  4月26日,《英國醫學雜誌》(BMJ)在線發表的一項大規模薈萃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並不增加心肌梗死風險,並且降低了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新發糖尿病的風險。如下圖,ARB組患者較對照組心肌梗死相對風險(RR)為0.99[95%可信區間(CI)為0.92~1.07],卒中RR為0.90(95%CI為0.84~0.98),心力衰竭RR為0.87(95%CI為0.81~0.93),新發糖尿病RR為0.85(95%CI為0.78~0.93)。 

  該研究納入2010年8月之前的37項比較ARB與安慰劑或活性藥物的隨機對照試驗,入選研究樣本量≥100例,隨訪時間≥1年,研究終點為心肌梗死、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心絞痛、卒中、心力衰竭和新發糖尿病等。共涉及147020例受試者,隨訪485166患者-年。

  結果顯示,與安慰劑或活性藥物對照組相比,ARB不增加心肌梗死風險,亦不增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或心絞痛風險。

  此外,與安慰劑或活性藥物相比,ARB可降低卒中、心力衰竭以及新發糖尿病的風險(詳細數據見圖)。

  序貫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沒有證據提示ARB增加心肌梗死、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對風險,有確切證據表明ARB可將卒中(僅與安慰劑相比)、心力衰竭及新發糖尿病相對風險平均降低10%。

  ■事件回放  

  ARB增加心梗風險?學者觀點曾引發討論

  2004年11月,BMJ刊登的兩名加拿大醫生維爾馬(Verma)和施特勞斯(Strauss)評論文章[BMJ 2004,329:1248]稱,ARB在降低血壓的同時可增加心肌梗死風險。這與以往觀點截然不同。

  他們援引了一些研究(VALUE CHARM- alternative、SCOPE、LIFE、RENNAL等)數據以支持其觀點。在VALUE研究中,纈沙坦組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比氨氯地平組高19%;其他研究也顯示了類似趨勢(見圖)。

  我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院呂卓人教授(已故)在2005年對此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上述研究證據值得商榷,主要缺陷在於:①評論列舉的臨床試驗具有選擇性,如並未提及有利於ARB的CHARM-added和CHARM-overall研究。另一項大樣本研究纈沙坦急性心肌梗死試驗(VALIANT)也未被納入分析。②評論提及的一些臨床試驗結果並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③評論列舉的臨床試驗結果多為亞組分析或與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的比較,而非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的平行對照,因此比較是非同質的。

  ■專家點評

  循證醫學讓用藥更安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髒中心 劉文玲

  近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班加羅爾(Bangalore)等發表的論文表明ARB並不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這是一項大規模薈萃分析,共納入37項隨機對照試驗,樣本量接近15萬人,隨訪時間超過48萬患者-年。因此,從循證醫學角度來看,與2004維爾馬等觀點相比,這次的證據更充分,研究結果可能更為可靠。

  近年來一些高血壓指南均將ARB列為臨床廣泛應用的一線降壓藥物,同時其適應證已拓寬至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腎功能異常、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卒中、陳舊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但對於心衰的治療,ACEI的證據比ARB更多,因而推薦首選ACEI。

  一般認為ARB與ACEI均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兩者屬於同類藥物。大量臨床試驗結果已證明ACEI良好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可降低高血壓等高危患者心梗發生率20%以上,而此次薈萃分析顯示ARB不能降低心梗的風險,可見ARB與ACEI的作用顯然是有差異的。

  近年來對ARB與ACEI作用機製的研究已有一些新進展。主要假說認為ACEI能促進血管緊張素-(1-7)片段的生成,減少緩激肽降解,拮抗血管緊張素Ⅱ的不良作用,從而舒張血管,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保護心髒。

  薈萃分析畢竟有其局限性。展望未來,我們期待設計更為嚴密的ARB與ACEI直接對照、以心肌梗死為終點事件的大樣本臨床試驗新證據,隻有證據可靠,才能獲得結論性的意見。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深化基礎研究,從理論上闡明ARB與ACEI作用機製的異同。

  ARB進入臨床不到20年,作為一種較新的藥物,需要接受臨床的檢驗。而新藥上市後評價正是豐富我們的認識、促進臨床上合理用藥的必由之路。隨著時間推移,循證醫學證據不斷豐富,我們對ARB的認識也會越來越充分。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