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功能性冠脈介入治療:開啟新篇(上)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劉健 曹成富 王偉民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7-25
導讀

         患者男,52歲,因“活動後胸痛”入院,診斷為冠心病、勞力型心絞痛。高脂血
症數年,吸煙20年、每天20支。靜息心電圖(ECG)未提示明顯心肌缺血。

  病例·PCI?三思而行

  思考1·分析MLA與FFR相關性,重新審視IVUS診斷標準

  目前,IVUS測得MLA<4 mm2常作為預測FFR<0.75的最佳界值,並作為指導PCI的標準,但其不適用於直徑<3 mm的血管,近來研究提示其在直徑>3 mm血管中價值亦遭挑戰。

  直徑<3 mm的血管,4 mm2標準過大

  目前研究結果均提示,在不同大小的冠脈中,預測FFR<0.75的MLA不同。4 mm2的標準僅適用於直徑>3 mm的冠脈,對於直徑<3 mm的小血管,MLA值遠低於4 mm2的標準。

  本-多爾(Ben-Dor)等對84例患者的92處臨界病變(管腔直徑>2.5 mm)進行分析發現,MLA<2.8 mm2是預測FFR<0.75的最好指標(敏感性為79.7%,特異性為80.3%);MLA<3.2 mm2是預測FFR<0.80的最好指標(敏感性為69.2%,特異性為68.3%)。當病變血管參考直徑分別為2.5~3.0 mm、3.0~3.5 mm和3.5 mm以上時,預測FFR<0.75的最佳MLA分別為2.6 mm2、2.8 mm2和3.7 mm2。

  李(Lee)等的一項研究納入97例患者,結果顯示,在平均參考血管直徑為2.72 mm的小冠脈中,預測FFR<0.75的最佳MLA為2.0 mm2(敏感性為82.35%,特異性為80.77%)。

  直徑>3 mm的血管,4 mm2標準亦受質疑

  對於本文所述病例,我們不禁質疑,對於直徑>3 mm的冠脈,以MLA<4 mm2作為PCI標準是否仍過大?

  樸(Park)等人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對4 mm2的標準提出了進一步挑戰。研究結果顯示,預測FFR<0.80的最佳MLA為2.4 mm2,敏感性為90%,陰性預測值為96%。在入選的236例存在臨界病變的患者中,117例MLA>2.4 mm2,其中112例FFR>0.80,僅5例FFR<0.80;但在119例MLA<2.4 mm2的患者中,75例FFR≥0.80,特異性僅為60%。

  斑塊負荷及病變長度等也可決定FFR

  雖然MLA預測FFR最常用,但眾多研究證實,IVUS測得斑塊負荷及病變長度等也可決定FFR。

  Park等的研究顯示,斑塊負荷≥78.7%預測FFR<0.80的敏感性為69%,特異性為72%,陰性預測值為90%;病變長度≥3.1 mm預測FFR<0.80的敏感性為84%,特異性為63%,陰性預測值為94%。

  思考2·IVUS與FFR優勢互補,指導PCI正確決策

  若要合理置入支架,應聯用IVUS與FFR。我們建議,決定是否對病變行PCI處理,依據FFR;評價PCI效果以達最佳化,依據IVUS。

  IVUS

  優勢

  ●可精確測定血管直徑、最小管腔麵積等,並能評估斑塊成分和大小等,從而更精確地判斷CAG所示臨界病變狹窄程度和斑塊性質。

  ●能提示支架膨脹和支架貼壁等影響PCI預後的重要信息。

  局限

  ●無法評價狹窄病變對冠脈的生理影響。

  FFR

  優勢

  ●首個評價狹窄病變對血管功能影響指標,可指導臨界、分叉、左主幹和彌漫病變等的PCI治療。

  ●研究證實,對於CAG所示臨界病變,若術前FFR>0.75,提示無心肌缺血表現,推遲PCI非常安全;DEFER研究證實,對於FFR>0.75的臨界病變,推遲PCI後5年隨訪結果顯示心源性死亡率<1%/年。

  局限

  ●左室肥厚患者對藥物充血反應欠佳,FFR可能被高估,因此FFR>0.75時不能排除心肌缺血可能性。

  ●僅能評價心外膜冠脈狹窄病變,不能準確評價微血管係統,故對存在左室肥厚、微血管病、彌漫病變或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常不能準確評估病變嚴重性。

  聯合應用IVUS與FFR,合理製定PCI決策

  納姆(Nam)等的研究納入167例臨界病變患者,結果顯示,IVUS組絕大多數患者最終接受了PCI,與FFR組相比,血運重建率顯著較高(91.5%對33.7%),但主要不良心髒事件無顯著差異(3.2%對3.6%),這提示IVUS指導PCI會增加支架置入數目,而並未改善患者預後,這似乎證實了大多數介入醫生熟悉的一句話——“若想置入支架,做IVUS;若想藥物治療,做FFR”。但也許我們可以說:“若想合理置入支架,聯合IVUS與FFR”。

  目前尚無隨機、對照研究評估IVUS與FFR孰優孰劣,但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兩者分別提供解剖和功能精確信息,並非競爭而為互補關係。我們建議在行PCI時,決定是否處理病變,依據FFR;評價PCI效果以達最佳化,依據IVUS。[下接《功能性冠脈介入治療開啟新篇》(下) ]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