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心髒病學會(ESC)2011年會上,圍繞幾個高血壓熱點話題,四位專家各抒己見。希臘雅典的C Tsioufis教授指出,術前對患者的評估是檢查和優化高血壓控製的時機。除病史、體檢、實驗室評估和心電圖(ECG)外,診斷方法的範圍依賴於手術的緊迫性、手術特定的危險,以及存在活動性心髒症狀和其他危險因素、患者能動性等。
在歐洲心髒病學會(ESC)2011年會上,圍繞幾個高血壓熱點話題,四位專家各抒己見,其主要觀點如下:
圍術期高血壓管理
希臘雅典的C Tsioufis教授指出,術前對患者的評估是檢查和優化高血壓控製的時機。除病史、體檢、實驗室評估和心電圖(ECG)外,診斷方法的範圍依賴於手術的緊迫性、手術特定的危險,以及存在活動性心髒症狀和其他危險因素、患者能動性等。
與血壓控製不良者相比,血壓控製良好的患者較少伴發術中血壓不穩定和術後並發症。理想情況下,在擇期手術前幾個月應使血壓正常化。對於高血壓Ⅰ~Ⅱ期患者,無證據顯示為了優化治療而延遲手術是有益的。對於高血壓Ⅲ期患者(血壓180/110 mmHg),應當權衡延遲手術的危險和為優化藥物治療而延遲手術的潛在益處。
對於急診手術患者,應立即使用非口服藥物治療。進行長期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應繼續其治療直至手術。
急性卒中高血壓
西班牙的A Coca教授回顧了急性卒中的高血壓管理問題。卒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並由於後遺的殘疾和認知減退造成歐洲乃至全球的疾病負擔。大動脈的血栓栓塞是最常見的卒中原因,高血壓和年齡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因此,預防卒中發生和再發大多基於降壓治療。
盡管血壓降低對於減少卒中發生率的價值已被證實,但對於血壓應降至的最佳水平卻仍沒有肯定性結論。根據血壓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J形關係假設,“血壓降得越低,轉歸越好”的概念常遭遇挑戰。
另一有爭議的話題是卒中急性期的高血壓管理問題。大約60%的急性卒中患者收縮壓>160 mmHg與卒中後不良轉歸有關。降低血壓的理由包括減少腦水腫形成、降低梗死區出血性轉變發生率、預防進一步血管損傷和防止早期卒中再發。
而另一方麵,高血壓的激進治療可能因降低腦缺血區域的灌注壓而導致神經學上的惡化。除了近期的SCAST研究結果外,是否所有伴高血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應降壓仍未有答案。其他旨在獲得上述問題明確答案的研究如ENOS和INTERACT仍在進行中。
高血壓危象和高血壓急症
挪威的S Kjeldsen教授指出,高血壓危象定義為血壓重度升高並伴發急性靶器官損傷(TOD)。急性冠脈綜合征、夾層主動脈瘤、急性肺水腫、高血壓性腦病(惡性高血壓)、急性腦梗死、顱內出血、急性動脈出血或子癇代表應考慮立即降低血壓以預防TOD進展的臨床症狀。急性卒中例外。
高血壓急症的特征是血壓重度升高(180/120 mmHg)而無急性TOD證據。在高血壓急症中,通常可在急診科通過口服藥物而降壓,不需要入院,但須床旁隨訪。
勃起功能障礙(ED)
ED是高血壓患者的常見問題。希臘的C Vlachopoulos教授指出,約1/2高血壓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ED。重要問題是,ED是與抗高血壓藥物有關,還是與高血壓本身相關。
無疑,一些抗高血壓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可通過不同機製誘發ED。β受體阻滯劑與ED的關係有被誇大,而某些藥物如奈必洛爾其實可改善勃起功能。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也可能改善勃起功能。
高血壓本身也可能導致ED,醫生或患者存在常見的臨床誤解是,因擔心ED不良反應而避免藥物治療。
ED是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建議對高危患者進行密切心血管病觀察。對高血壓的控製不能排除對ED的進一步治療。磷酸二酯酶5抑製劑(PDE5i)是最常用的ED治療藥物,對於高血壓患者也有效。此類藥物可與抗高血壓藥物安全合用。僅α受體阻滯劑應與PDE5i相隔幾小時服用,PDE5i的唯一絕對禁忌證是同時服用硝酸鹽類。
鏈接: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