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重口味”帶來的憂患 高鈉低鉀:吃出來的高血壓

作者:劉屹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11-15
導讀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繼光教授赴美接受WebMD(國外健康網站)的視頻專訪,探討非歐美人群的血壓管理及其心腦血管疾病相關風險。在高血壓流行情況的“中國特色”中,“高鈉低鉀”與中國人群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是最受關注的議題,截至發稿時,已有數萬人登錄網站,收看此次采訪視頻。

關鍵字:  高鈉 | 低鉀 | 高血壓 

inserted image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繼光教授赴美接受WebMD(國外健康網站)的視頻專訪,探討非歐美人群的血壓管理及其心腦血管疾病相關風險。在高血壓流行情況的“中國特色”中,“高鈉低鉀”與中國人群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是最受關注的議題,截至發稿時,已有數萬人登錄網站,收看此次采訪視頻。

  我們就此話題采訪到王繼光教授,進一步深入探究以下問題,中國人群的高血壓患病有何特點?其病理生理機製與西方高血壓患者有何不同?如何改善?

  高鈉低鉀與高血壓的“中國特色”

  在西方國家,冠心病和腦卒中比例約為5:1;在中國,則恰好相反。上述差異與我國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關係密切,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飲食中的鈉/鉀比例。國人的鈉/鉀比例遠遠高於西方人群,甚至可高出4倍。

  中國人群的鈉/鉀比例偏高,使得國人的高血壓特點形成——即容量性高血壓,後者又與中國人群的血壓管理策略相關。

  例如,美國醫生處方利尿劑的風險較小,經治者發生低鉀血症的幾率較小;但即使聯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仍有逾一成左右患者需要藥物補鉀;老年人中的藥物補鉀率更高。王教授認為,大量利尿劑應用於中國人群並不可取,相關低鉀血症風險較大,可增加心源性猝死、糖代謝紊亂等問題發生。針對中國人群的容量性高血壓特點,醫生應更多選用鈣通道阻滯劑等擴血管藥物。

  長期以來,鈉、鉀與血壓的關係一直被“割裂開來”研究,限鹽和補鉀的重要性被分別提及。在學術界,限鹽有益的機製被更多關注,而補鉀的獲益機製卻很少被真正問及。

  動物試驗可以容易地模擬出低鉀的危害,其結果十分明確。但低鉀與人群疾病事件的關係,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揭示,尤其是需要在中國人群中開展更多研究。

  鉀是血液中高度穩定的電解質。細胞膜內外合理、穩定的鉀/鈉濃度差保障了人體細胞正常的興奮性、自律性;不合理的濃度差增加了心律失常、血管痙攣以及猝死風險。與上述低鉀所致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比,相對來說,低鉀相關糖代謝紊亂對個體而言是個“小問題”,但對整體人群來說,則是“大問題”,值得關注。

  低鉀是否直接與我國最常見的高血壓並發症腦卒中有關?相關研究數量較少。開展此類研究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難以精確計算出鉀鹽的攝入量。目前通常用尿液中排泄量來間接推斷鈉、鉀攝入量,後者則受到腎功能影響;問卷調查和飲食結構分析等方法也隻能作粗略估計。前瞻性研究的開展則更加困難。王教授團隊已經在六千人的人群樣本中收集了24小時尿樣,將在未來3~5年間進行一係列的相關前瞻性研究。

  中國人為何低鉀?

  西方有學者質疑,中國人群的“菜籃子”豐富,即蔬菜攝入量並不低,人群水平的低鉀現象從何而來?近年來,王教授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並找到了答案——不同國家的主食構成與該地區人群血鉀直接相關。

  中國和歐美國家人群的主食分別為饅頭和土豆,後者含鉀量很大。過去“紅薯”被國人青睞,可能彼時中國人的血鉀水平會略高於當下。在肉類攝入的選擇方麵,吃牛肉好還是吃豬肉好?可能這對大多數人不是問題,問題是兩者含鉀量確有不少差異,牛肉含鉀量很高,而豬肉含鉀量相對較低。上述兩個顯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或直指中外人群的血鉀水平差異。

  換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如果不是“自然地”從飲食中獲取更多的鉀,而由人為添加,效果怎樣?

  近十年間,美國強製性在食鹽中添加鉀——即所謂的“鉀鹽”——對增加體內鉀含量有所裨益,但王教授認為,鉀的主要攝入途徑仍為食物。

  中國人如何淡口味?

  “不吃鹽,鈉就不‘高’”這是很淺顯的道理,但每個人的口味在嬰幼兒時期開始形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非易事。王教授強烈建議1歲以內新生兒不攝入鈉鹽。在幼兒園階段,幼兒應盡可能地不從家庭飲食中攝入鹽,幼兒園則應強製采取低鹽飲食。在頭三年遠離鹽,維持“淡口味”飲食習慣,可獲益一生。

  “限鹽勺”的發放並不能解決問題,“重口味”的人群仍然會在用餐時多放幾勺鹽。發放“鹽勺子”的群體行為改變不了國人的飲食習慣,可能事倍功半。

  鹽的隱性來源十分廣泛,我們通常飲之無味的礦泉水,也含有不少鈉鹽,以此增加礦泉水的醇厚口感、從而帶動其銷量增長;此外,目前國內大多食堂、餐廳、酒店的用鹽量不受限製;一些受到中國人群青睞的包裝食品,如烤鴨、香腸等鈉鹽含量極大;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醬油(主要成分為氯化鈉)以及味精和雞精(主要成分為氨基酸鈉鹽),也是鹽“額外攝入”的重要來源。

  限鹽工作的開展需要國家法律支持,製定相應的法規加以配合,具體可先從以下兩點實施:食鹽製造業適當添加鉀鹽,從而增加鉀的攝入,也有助於適當減少鈉攝入量;所有加工食品清晰標注含鹽量,並像標示“吸煙有害健康”一樣標示“過量攝入鈉鹽有害健康”。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