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換瓣術後中年心梗一例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 田莊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 毛懿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08-21
導讀

         患者,女性,61歲,反複胸痛2年,加重1天。患者於2009年9月因胸部不適行冠脈CTA未見異常,2月後因休息時出現心前區壓榨樣鈍痛伴憋氣、持續不緩解來我院急診,心電圖(ECG)示V4~V6導聯ST段略壓低,肌鈣蛋白I(cTnI)0.25 μg/L(正常<0.1 μg/L)。予硝酸甘油泵入後症狀緩解,未行冠狀動脈造影(CAG)。此後反複5次類似發作,多於輕微活動/休息時出現,自述ECG示“胸前導聯T波倒置”。發作間期活動耐量正常,無活動後胸痛、胸悶。

  換瓣術後中年心梗一例

  休息時反複胸痛

  冠脈CT未見異常

  患者,女性,61歲,反複胸痛2年,加重1天。患者於2009年9月因胸部不適行冠脈CTA未見異常,2月後因休息時出現心前區壓榨樣鈍痛伴憋氣、持續不緩解來我院急診,心電圖(ECG)示V4~V6導聯ST段略壓低,肌鈣蛋白I(cTnI)0.25 μg/L(正常<0.1 μg/L)。予硝酸甘油泵入後症狀緩解,未行冠狀動脈造影(CAG)。此後反複5次類似發作,多於輕微活動/休息時出現,自述ECG示“胸前導聯T波倒置”。發作間期活動耐量正常,無活動後胸痛、胸悶。

  本次因突發胸痛急診我院,血壓192/59 mmHg,心率76次/分,ECG示V2~V4 導聯T波高尖,見房性早搏。給予硝酸酯類藥物靜滴後症狀緩解。入院當天下午症狀再發,ECG示I、aVL、II、III、aVF、V1~V6導聯 T波低平倒置;肌酸激酶(CK) 218 U/L(正常<198 U/L)及其同工酶(CK-MB) 9.3 μg/L(正常<4.8 μg/L)、cTnI2.50 μg/L;凝血國際標準化比率(INR) 1.13。給予硝酸甘油泵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鈉治療後症狀漸緩解。本次發病15小時心肌酶達峰CK276 U/L、CK-MB11.7 μg/L、cTnI5.38 μg/L ,ECG無明顯變化。

  既往風心病

  既往高血壓病10餘年,服用中藥治療,血壓控製可。否認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已絕經,不嗜煙酒。無早發冠心病家族史。

  風濕性心髒病多年,2004年行二尖瓣、主動脈瓣人工機械瓣置換術,術前曾行CAG,未見斑塊及狹窄。術後服用華法林抗凝。2010年10月起間斷發作房顫、房撲。查體二尖瓣及主動脈瓣聽診區可聞及4/6級收縮期雜音及機械瓣音,雙肺呼吸音清,無幹濕音,雙下肢無水腫。

  臨床思維分析

  是否冠心病

  中老年女性患者,反複壓榨樣胸痛,伴ECG改變及心肌酶升高。

  病因上首先考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冠心病),結合臨床表現診斷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但是患者冠心病危險因素並不多,僅有絕經後女性和高血壓史。2004年CAG和2009年冠脈CT均未見明確冠脈病變。其他病因如心包炎、心肌炎、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也可有類似表現,該患者尚無證據支持。

  患者因風心病行二尖瓣、主動脈瓣人工機械瓣置換術,機械瓣需長期抗凝,而患者入院INR提示有抗凝不充分,有可能形成機械瓣血栓;左心房增大並有陣發房顫、房撲史,也可在左房內形成血栓,是否存在血栓脫落後造成冠脈栓塞的可能呢?需明確冠脈情況(圖1)及心腔內血栓和機械瓣功能(圖2)。

  結合患者心電圖改變,LAD遠端管腔重度狹窄應為引起患者心肌缺血的“罪犯”病變,充盈缺損為血栓的可能性大,但冠脈管壁光滑無斑塊,可以除外冠心病及冠脈內血栓形成。

  二尖瓣左室麵活動條狀回聲,最常見於機械瓣血栓形成,因此二尖瓣機械瓣血栓形成、脫落後造成前降支遠端血栓栓塞可能性最大。栓塞並未造成管腔完全閉塞,而是形成重度狹窄,因而引起反複心肌缺血症狀。

  回顧病史:抗凝不充分

  盡管患者在機械瓣置換術後長期華法林抗凝治療,服用的劑量是3~6 mg/d,但INR值波動很大,從1.06至5.0,且近半年未監測INR,2009年11月初次發生胸痛時急診INR為1.5,此次發作急診INR為1.13。抗凝不充分應為該患者機械瓣血栓形成原因。

  同時還對其他引起高凝狀態的疾病進行了篩查,如自身免疫病、腫瘤等,未見異常。

  治療:優化抗栓 暫不溶栓

  病變在LAD遠端且血流TIMI3級,未行介入治療。血栓未影響瓣膜功能且<10 mm,雖造成了栓塞事件,但有抗凝不充分的原因,先予以優化抗栓治療後複查,暫不考慮手術或溶栓治療。

  加強抗栓治療,在入院初的基礎上調整為阿司匹林100 mg qd加華法林,INR目標2.5~3.5。同時予以美托洛爾及硝酸異山梨酯緩解心絞痛治療。

  學科內對話

  來源: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2-08-16 C06循環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 田莊

  機械瓣血栓形成不少見 在未采取任何抗栓治療情況下,換瓣術後患者機械瓣血栓形成風險為每年1.8%,主要血栓栓塞風險為每年4.0%,華法林抗凝可使風險分別降低至0.2%和1.0%。

  血栓栓塞可發生在體循環任何部位,以腦血管最為常見,冠狀動脈相對少見。在冠脈栓塞中,又以LAD栓塞最為常見,這可能與前降支相對粗大、血流量大有關。

  生物瓣一般不需長期抗栓。在機械瓣中,雙葉瓣、單葉傾碟瓣血栓形成風險較低,球籠型瓣血栓形成風險較高。

  從機械瓣位置來講,主動脈瓣血栓形成風險低,而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的血栓形成風險高。合並房顫、血栓栓塞病史、左室功能不全及高凝狀態患者,血栓形成風險也增加。

  如何防治機械瓣血栓 換瓣術後抗栓治療強度由多種因素決定,包括瓣膜類型、位置以及是否合並其他危險因素及出血風險。

  對於合並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或反複栓塞史的患者可在華法林基礎上加用阿司匹林。

  臨床醫生對於機械瓣血栓形成後患者的處理,主要根據對瓣膜功能的影響(堵塞性或非堵塞性)、有無血栓栓塞以及血栓大小來決定。對於堵塞性血栓,造成血流動力學嚴重受影響或者反複栓塞史、抗凝治療後效果不好或者血栓≥10 mm的,應積極進行外科手術或溶栓治療;溶栓治療不作為首選方案,僅適於無手術條件或手術風險高的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不大的,一般情況尚可、既往抗凝不充分的患者,可以先嚐試加強抗凝後複查。而對於非阻塞性血栓,沒有栓塞史或血栓<10 mm的患者,可以優化抗凝治療後觀察。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 毛懿

  該病例係二尖瓣主動脈瓣置換術後患者,未嚴格抗凝出現急性冠脈綜合症後,經CAG確認為血栓脫落至前降支。冠脈因外源血栓脫落導致栓塞偶有發生。當存在心內人工置入物、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髒黏液瘤時,發生心肌梗死應考慮冠脈栓塞可能。因其發病比例不高,目前尚無指南規範其抗凝和治療方案。可以根據醫生經驗選擇藥物或介入治療。藥物治療以抗凝和抗血小板為首選,一般情況不首選溶栓。介入治療包括經皮冠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置入術、血栓抽吸術等。

  需注意,對主動脈瓣置換術後患者介入治療時,指引導管操作有增加瓣膜附著血栓脫落風險,且冠脈血栓性病變介入治療易發生無複流現象,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介入幹預,但若冠脈血流完全阻斷,也可考慮介入治療恢複冠脈血流。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